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阅览,做了一个魏国史的合集,在首页就可以查找到: 接着上篇,刘备刚依附公孙瓒,不久袁绍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就打响了! 战前的形势对公孙瓒十分有利,公孙瓒拉起了一个反袁联盟,将袁绍团团包围。 黄河对岸的兖州刺史刘岱还在观望,逼的袁绍为了安抚刘岱,把妻子儿女都送过去当人质。 袁绍此时唯一的铁杆盟友就是后来和他决战官渡的曹操。 公孙瓒还拥有东汉末年最强大战力之一的幽州军,此战他投入了一万精锐骑兵(万人骑兵队在当时是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当年光武开国上谷渔阳各出了三千突骑就横扫整个河北了,吕布后来也是靠着骑兵与曹操周旋良久一度打的曹操十分狼狈) 但是具体的战斗过程却是一边倒的:袁绍自出拒公孙瓒,与瓒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瓒兵三万,其锋甚锐。绍令麹义领精兵八百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瓒轻其兵少,纵骑腾之。义兵伏楯下不动,未至十数步,一时同发,欢呼动地,瓒军大败。斩其所置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余级。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余众皆走。 对此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这篇:袁绍中部:取冀州,空手套白狼的经典案例(袁绍具不具备名将的水准?) 战后,整个河北开始真正团结在以袁绍为核心的士族集团周围,冀州的局势慢慢明朗化,袁绍开始逐步蚕食公孙瓒的地盘。 这下刚投靠公孙瓒的刘备,其处境就十分尴尬,幸好当时他在青州征战,还没有牵扯进袁绍和公孙瓒的河北之战。 就在刘备彷徨时,又一位贵人出现了。 陶谦和曹操爆发大战,徐州牧陶谦被曹操一战击溃,被迫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命青州刺史田楷与刘备一起前往徐州(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 刘备这时候有多少兵呢? 一千来人和一点少数民族骑兵,一路上又拉了几千个饥民充数(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 到徐州后,陶谦又给刘备增丹杨兵四千(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 曹军远道而来,粮草快接济不上,此外士卒减员也不少,见到陶谦的援军到后,选择了撤退。 陶谦为留下刘备,表其为豫州刺史,让他驻守小沛(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小沛的位置很重要,曹军南下最方便的进军通道就是走泗水,沿泗水出兖州后,第一站就是小沛,必须先打掉刘备才行。 陶谦这是把刘备当一个缓冲区,不然平白无故给你兵?给你升官? 一切都是利益,后来刘表也是这么干的,都是人精啊。 陶谦的意图刘备是否识破咱们不知道,但刘备依然决定第二次换领导,原因两点: 1、陶谦大手笔让他做了刺史的位置,这是绝对的封疆大吏,可以和曹操平起平坐了。 2、公孙瓒在河北一败再败,袁绍已经开始安排儿子袁谭入青州了,刘备随时会被赶出平原郡。 对于从底层爬起来的小人物,每一次机会都是很宝贵的,怎能浪费! 理解这点,才能体会刘备在下邳被袭后为啥还能反过来投降吕布。 刘备屯驻小沛期间纳本地人甘氏为妾,甘夫人后来到荆州后给刘备生下了后主刘禅。 194年春天,曹操再次南征徐州。 这次曹操改变了主攻方向,上次偏师在东、主力在南,这次偏师在南、主力在东,避开陶谦重兵把守的彭城防线和下邳防线,攻击其相对薄弱的北部地区。 曹军主力突然从东面的泰山郡杀出,令陶谦始料不及,琅邪国全境沦陷,陶谦赶紧呼叫皇叔,火速增援郯县。 刘备迅速来到郯城补防,在郯城东被曹操打垮,这是刘备第一次和曹操正面交手,从此开始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抗曹斗争。 曹操在徐州一路走一路杀!郯城内人心慌慌,陶谦的心腹笮融带着共1万多人逃往广陵郡,陶谦气得要命,却又无可奈何。 徐州眼看就姓曹了。 结果曹操大后方的兖州全境叛乱,曹操被迫撤军回去平叛,详见:陈宫吕布之乱:兖州全境叛乱的绝境下曹操是如何反败为胜? 曹军退去后,被曹操打奔的陶谦一下子病了,临死前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陶谦的动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咱们试着从三方面解读一下 1、一般来说,陶谦应该吧位置留给自己的后人或者是丹阳系出身的嫡系,但是曹操的战力让他恐惧了,再加上嫡系笮融的不战而逃,令他十分失望。 2、徐州本地豪族的支持,最关键有两人:糜竺和陈登。 徐州别驾从事糜竺的官职最高,别驾是州牧或刺史的主要助手,相当于副州长。 麋竺是徐州本土富商(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上亿),也许是被皇叔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后来死心塌地的一直追随刘备,在刘备潦倒时,还将妹妹嫁给刘备,同时把家族的私兵两千人补充到刘备军中,刘备方才重新振作。 这就是为啥,刘备在拿下益州,大封群臣,拜麋竺为安汉将军,待遇是众臣之中最高的根本原因(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 能舍弃如此高的官位,散尽巨额的财产,连亲妹妹都嫁给你,这样的人不信任还能相信谁! 谁TM(原谅一下粗口)能想到,最难的时候都熬过去了,他弟弟麋芳居然在襄樊战役最关键的时候献城而降!扭转了整个战役的走向,也彻底改变了蜀汉的国运。 之前写文章还觉得皇叔用人有点问题,但是咱们都是事后来做的分析,当时来看,难道不得信任最早跟随的一批老兄弟嘛? 扯得有点远,回过来说另一个支持刘备的徐州豪族:陈登。 陈登劝刘备:“现在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徐州户数超过百万,虽然有点委屈您,但仍然希望您能屈尊就任!”(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刘备客气道:“袁术先生在寿春,离这儿也不远,袁先生的家族四世五公,海内所归,这个位子应该由他来坐。”(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 陈登看不上袁术,坚持劝道:“袁术这个人既骄且豪,不是治乱之主,我们可以帮助阁下组织起十万军队,上可以匡主济民,成就春秋五霸那样的事业,下可以割地保境,在史册上留下英名!”(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陈登的意思其实代表了广大徐州豪族的态度:陶谦太不禁打,连续两场和曹操的战争都失利,给徐州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必须找一个更能打的,刘备汉室后裔、厚道、没啥背景,相比四世三公的袁术,是最佳人选。 对比下袁绍集团的河北党争,益州的派系斗争,荆州的独立势力黄祖,咱们是不是可以读懂这些豪族背后的潜台词。。。。。。 3、大名士孔融的态度。 刘备救过的北海相孔融也说话:“袁术是他娘的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你赶紧收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在当时名气极大,刘备对他十分敬重。 刘备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徐州的水有多深他实在摸不清。陶谦死后,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刘备做太守,刘备不敢接受(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徐州(先主遂领徐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