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界人物琐谈

 吴营洲文存 2022-12-17 发布于河北

杂文界人物琐谈

吴营洲

写在前面的话

做过多年杂文编辑,自认为对全国的杂文作者还是有点了解的。
近日闲来无事,便信手将自己对这些人的印象以“琐谈”的形式敲了出来。——其中若有“不妥”或“失敬”之处,诚望海涵则个。
另外,还有些人,杂文写得非常漂亮,却不认为自己是“杂文作者”,因此也就不提了。——印象里听谁说过:许多杂文高手,并不“混迹”于杂文界。
再就是,有些“杂文作者”我在此没有提到,或许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有些公认的“杂文大家”,若以“琐谈”的形式介绍,似不合适,故另外作了专文;
其二,因我的孤陋寡闻,有些“杂文作者”尚是我不曾注意到的,故也暂付阙如;
其三,因我认为某些人是写“时评”的,并非“杂文作者”,故也就不提了。
其四,……

说说陕西的几位
有个段子:“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套用一下,倘若谁说他们那儿的“杂文作者”多,估计同样是“陕西人就笑了”。
谈及陕西的杂文作者,多得可能“指不胜屈”。
以我看来,在全国杂文界最富声望的陕西籍中青年杂文作者,恐是狄马了。狄马是1970年生人,这个岁数在杂文界自然属“中青年”,别的不敢说,他的杂文若与“同龄”的杂文作者比,“思想”最为深邃,文字最为讲究,感情最为投入,写作杂文的才情也最为丰沛。读了他的杂文集《我们热爱什么样的生活》,用陕西作家方英文的话说:“我感觉在陕西,没有第二人能写出如此精粹的文章。”
商子雍算是老一辈杂文作者,称他是“全国著名的杂文家”也名实相副。印象里,三十余年来,商子雍一直笔耕不辍。记得当年就有人说他,单看他名字这三个字,就有杂文味。有人称“商子雍的作品深沉、泼辣、明快,常有风云之气,河汉之言,政论色彩和抒情气息较为浓烈,这些使他步入当代思想深刻、个性鲜明的杂文家行列。”此评语令许多人点头称是。不过,读商子雍近些年的杂文,感觉谈足球的多了,谈“政事”的少了。也许说我孤陋寡闻。
毛锜也是“全国著名的杂文家”。有人称毛锜的杂文“有见识,有文采,有刺儿,有骨气,有辩证法”(李尚义语)。其实这是一个“杂文作者”最应具备的品质。毛锜之所以为人称道,绝对有其独特之处。有人称,那是“他的杂文中有一种诗人气质和感情色彩的渗入”,“热烈率真,忧国忧民,把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和诗情、哲理、意念有机地统一起来”(常智奇语)
屈超耘也算是老一辈杂文家。感觉屈超耘是个只知默默耕耘却不善交际的长者。数年前,他的杂文总是一笔一画地写在稿纸上,那种一丝不苟的神色,令人肃然起敬。只是近些年很少读到他的文字了。
马治权在陕西杂文界乃至文化界“有口皆碑”。曾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在西安若不认识马治权,就整个一个“没文化”。马治权的杂文,语言犀利,观察敏锐,并“具有屈原般的情怀”(方英文语)。只是,马治权“多才多艺”,散文、小说、诗歌、书法,样样都写,难免会“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尤其是他的书法,渐入化境,书名恐怕要掩其文名了。
郭兴文的杂文,写得也很老辣。但他很少写,“偶尔露峥嵘”。据说他的兴趣转到了“文化”方面,在写“大东西”。曾经有个不甚恰当的比喻,称杂文是匕首、投枪,匕首、投枪尽管有独特功用,但与重机枪、迫击炮比,终究“单薄”了些。颇像“杂文”远没有“随笔”厚重一样。(不过,郭兴文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主持的杂文版面,云集着全国各地的杂文高手。)
冯日乾自然是陕西老一辈的杂文家。他的杂文“见解透辟,正气凛然,反打正着,手法娴熟,笔端常带感情,风格凝重隽永”,他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文贵有情,情贵真挚。长歌当哭,和着血泪写成的文字,穿千年风雨,越万里关山,仍能令读者动容洒泪,荡气回肠。而那些滥情滥感、矫揉造作的篇章,即便技巧高妙辞藻华丽,甚或刻在石头上,也会在劳损过他人眼睛后很快地沉没于忘川。”
方英文虽然也写“杂文”,且也出手不凡,但总觉得他不属于“杂文界”,而属于“文学界”,尽管“杂文”也属于“文学”。我觉得,“杂文”虽然属于“文学”,但把“杂文”写得具有“文学”品质的,除了鲁迅及其同时代的几位,余下的,恐就有待时间考验了。
西安有个“理论狂人”,名叫党治国,“杂文”却也写得“振聋发聩”。可惜他已于2008年故去了。他的杂文,今天读来,许多篇什宛若“卜筮”,令人“心惊”,如那篇《天道好还——历史的警钟》。“杂文”写到这份上,足见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及对历史的通透。一次与陕西的一位杂文作者谈起党治国,他说他十分敬重先生,也由衷地仰慕党先生,却不想走先生的路子,“太苦”。据说,狄马所走的,就是党治国的路子。
印象里,西安还有个叫“秦耕”的,“杂文”也写得也不错,可惜许久没见过他的文字了。印象里他是《法制周报》总编。据称,他因文字贾祸,去了海南。
2011年初,陕西省杂文学会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商子雍当选为会长,焦仁贵、狄马、杨乾坤、郭兴文、陈仓、袁波、张丛笑、李大斌当选为副会长。在这些“副会长”中,有些人的杂文我虽没有读到过,但觉得,既然能在“主席台前排就坐”,定然是杂文高手。

说说湖南的几位

印象里有句话,“无湘不成军”,其实在杂文界,“湘军”也十分了得。

湖南的杂文队伍,老一辈的,如朱正、钟叔河、弘征等,高山仰止,声闻遐迩,在此不谈,只说几位“我所知道”的杂文作者。

…………

 部分链接,或可一览:

当代杂文三十年:目录

当代杂文三十年:前言

当代杂文三十年:《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集》

当代杂文三十年:《杂文选刊》艰难问世

当代杂文三十年:《杂文选刊》的第二届全国杂文笔会

当代杂文三十年:《杂文选刊》的风光岁月

当代杂文三十年:《杂文选刊》悄然萎缩

杂文界轶事拾零

杂文界的那些人和事


致敬两位杂文作者

吴营洲选编:《201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18年中国杂文精选》小序及目录

《2018年中国杂文精选》编后碎札

闲谈2018年“杂文年选”

2019年的杂文界

《2019年中国杂文精选》目录

《2019年中国杂文精选》小序

《2019年中国杂文精选》编辑手记

杂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

“杂文家”的职责

也说“为什么杂文不可或缺”

倡导“骂”者也该“骂”——也谈“杂文写作”

妄议“杂文界”之人士

杂文绝不是“风月宝鉴”

当今杂文还有市场吗?

杂文的“出路”

吴营洲会成为杂文界“公敌”吗?

《杂文报》的创刊与自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