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2管绮:大学如何保障自身存续性

 高教课堂研讨 2022-12-17 发布于江苏

     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延续至今,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变革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存在即合理”,大学的存在也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下文从技术变革和职能拓展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大学在历史长河中的存续与发展。

经受技术冲击而存续:

能包容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互联网+教育

      20世纪20年代,随着广播的普及,很多大学纷纷投资建设广播课程,芝加哥大学还推出了教授圆桌会议,虽然芝加哥大学的广播课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基于广播成本增加、广播频率与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出现,大学教育依旧被保留下来,广播教育没有替代大学教育的存在。[1]

      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生动形象的画面感使得公众对高等教育课程的新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期望。虽然,电视确实在远程教育的实现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如公共电视频道会定期将大学的讲座视频,穿插在电视购物节目和地方台节目中间播放,但这种电视教育显然也没有代替大学教育。[1]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综合技术,以慕课(MOOC)为典型的在线教学平台应运而生,这种线上教学的新形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形下,“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但这种教育形式也并未替代大学教育。

      深究科学技术革命对大学的影响,科技改变了高等教育发生的形式、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实质性内容、丰富了人们获取与整合信息的感知方式[1],但却没有办法改变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实质性内涵。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不仅是传播知识、研究高深学问之地,更是培养、训练人掌握学问技法之地。良好的教学是基于教育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教育实践活动。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涉猎各式各样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冗杂、繁多的,且学问技法的培养与训练是不能仅仅依靠电脑提供的知识、根据各种算法等计算机程序获得的,科学技术无法改变教育设计的基础本质[1],也无法替代大学的教育。

拓展职能范围而发展: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价值引领

      首先,大学发展的历史奠定了存在的合法性地位。中世纪大学时期,学者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组成不同的学者行会,从而进行高深学问的探究,中世纪大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医生、律师、牧师等专业人才,带有职业教育的性质。文艺复兴之后,在人文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下,大学将其合法性建立在人文主义的抱负之上,这种人文主义抱负的发展以自由教育观念为顶点。[2]伴随着以人性和批判性为特征的人文主义哲学的兴起,人的价值和地位受到重视,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自由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3]由此,以“自由七艺”为核心的自由教育演变为大学的人文主义教育,大学带有人文主义教育的性质。[4]大学发展至今,“成人”仍是大学一以贯之的主要目标,在功利主义的价值导向下,教育被视为个人获得物质利益、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大学的存在是对“成人”这一教育目标与理念的传承,是对促进人的完善与发展这一主要教育任务的坚持。

      其次,大学的存在是对大学理念与精神的传承。从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来看,柏林大学的建立与洪堡大学理念的产生,使得大学不再只是教学的中心,也成了研究的中心;大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中心,也成了发现真理、拓展知识的中心。[5]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就此确立。同时,大学理念与精神中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任何时候大学都享有追求学术真理的自由、免受外来压迫,在功利主义价值的影响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其存在是对追求学术真理自由的捍卫。同时大学提倡平等、宽容、创新与超越的精神,[6]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积极容纳新知识与新学科,促进学术繁荣与争鸣,实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也使得大学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享有一席之地。

      最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不断与时俱进也能展现大学存在的价值。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与发展,大学适时地进行一些自身的转变。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型大学应运而生、创新创业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学研相结合等育人模式也在大学得以运用。大学在社会的变化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进而实现“适者生存”。从大学的价值引领职能来看,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大学也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独特的育人机构,大学也是一项文化教育事业,因此,大学要发挥大学对文化引领的作用,积极引导优秀文化的传播,抵制不良社会文化的侵扰,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7]此外,大学通过人才的培养与知识体系的塑造与创新来引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

      总之,大学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从技术变革的角度来看,技术的变革无法替代大学的教育职能;从大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大学理念和精神的传承、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与时俱进,也保障了大学自身的存续和发展。

[1]凯文·凯里.大学的终结:泛在大学与高等教育革命[M].朱志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3.

[2]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等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

[3]胡科,包雪莲.回归与超越:大类培养背景下自由教育的省思[J].当代教育科学,2020(01):9-14.

[4]王建华.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01):1-10.

[5]彭道林,曹丽梅.守护传统:牛津大学的自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0):84-91.

[6]秦秋田. 大学的现代性审视与合法性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05.

[7]刘美丹.从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谈高校为社会服务[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6):59-63.DOI:10.16393/j.
cnki.37-1436/z.2020.06.013.

[8]白华.关于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13,1(03):24-26+32.DOI:10.15998/j.cnki.
issn1673-8012.2013.03.006.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