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冬记

 林歌作品 2022-12-17 发布于河南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句》等,计2000万字。

冬天,将火炉燃起,把寒冷烹煮,就着一壶黄酒二两牛肉三斤鲤鱼坐在四方桌前与五朋好友蘸着蒜椒酱葱涮个七荤八素酒足饭饱漾着十分暖意。
这个冬天很冷,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车辆,拿相机的写诗的作画的用镜头,用诗意,用书画,用民俗,用古都,用历史和别样的笔调,或写,或画,或吟咏这个雨下得多,雪来的早,雾霾很重的冬天和阳光依然干净的乡愁。
这个冬天,是一场迎接。
凝着霜花的路被洗干净,斑驳的栏杆擦去历史的铜绿,远远近近的街角和橱窗,挂上蓝色的标识,大大小小的镜框里将白云山,老君山,嵖岈山,太行大峡谷。
凝着霜花的路被清洗干净,远远近近的街角和橱窗,挂上了蓝色的标识。嵩山,白云山,嵖岈山,老君山,南太行,被收录进大大小小的镜框,烩面,好想你的枣和酪,登封芥菜,杞县紫薯,西峡香菇酱被摆上桌台,搭配着钧瓷、汝瓷、字润腔圆的豫剧和风中舞动的少林功夫,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属于河南的盛宴。
这个冬天,是一场寻找。
寻暖,寻城,寻历史,寻古都,寻民俗,寻丝绸之路,寻找那些大放光彩又或者在历史的夹缝里即将消失的民俗民风,寻找那些隐于山,隐于水,隐于乡村每个角落里的诗意和乡愁。
那暖,那城,那诗意和别样的乡愁,在温泉氤氲的白汽里,在绝壁长廊有冰挂的太行、伏牛以及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知名或叫不出名字的山或峡谷,在你我的视线里,招摇着阳光和白露,走完了一段又一段关于河南,关于记忆,关于艺术和乡愁的旅程。
月是碎的,诗是凉的,铁架上的炉火,煮沸的是河南冬天别样的孤独。
行走,拍摄,演讲,吟咏,写作,哼唱。
河南的冬天霜白露重自从今夜,缓缓地述说关于梁祝,关于西游,关于许慎,关于三国,关于北宋,关于观音故里,关于淇河诗经,关于伏羲盘古女娲,关于木版年画泥泥狗麦秸画的隐姓埋名。
禹锡的诗商隐的酒,下雪的城市荡起谁的乡愁。拉着盘古的手,跟着女娲走,跟着伏羲走,走到香山寺前的观音坐像前,叩下虔诚的首。淇河的水,西滩的源头,谁的《诗经》,谁的《卫风》和《国风》,相逢在三国的世界,北宋的市井尽头。
这个冬天,走过大山、走过水边,走过城市里的每一条街道,走过那些折射着阳光的高大落地玻璃窗户,在暖暖的氤氲里,与河南把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