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____即景”习作录评

 宝妞 2022-12-17 发布于河南

【教学实录】

师:美丽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完后和大家说说你看到的景象。(播放视频)

师:谁来说一说?

生:视频中的这些景物都是变化的。

生:这些景物都很美丽。

生:我看到了高山湖泊、星空雾霭等景物。

生:我看到了河北省金山岭长城上方美丽的星空。

师: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一、回顾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在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初步体会了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试着描写景物的变化。

二、明确观察对象,理解“即景”

师:在字典中,“即”是当时或当地,那么“即景”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即景”是当时的景色、场景。

师:还有补充吗?

生:当时当地的景色和景物。

师:说得非常好,“即景”就是当时或当地所看到的景物,要注意时间不能很长。比如我们在《四季之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物,这是“即景”吗?

生:不是。

师:但是你们看,“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黄昏归鸦回窠的场景”,这是即景吗?

生:是。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哪些“即景”呢?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生读)

师:谁来说说我们可以写哪些即景?

生:可以写雾中即景。

师:雾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有哪些也是自然现象呢?

生:还有日出和日落。

师:是的,还有吗?

生:暴雨。

生:日食。

生:还有彩虹。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日出、日落、暴雨、彩虹等这些自然现象,我们还可以介绍什么?

生:我们身边的大江、大河。

师:大江、大河是一种自然景观,除了江河,还有哪些自然景观?

生:还有高山。

生:还有各种花花草草。

生:还有草原。

师:是的,我们既可以写自然现象,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也可以写自然景观,如“田野即景”“窗外即景”。(出示三位学生的“观察记录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三位同学的“观察记录单”,看看他们观察的是“即景”吗?

生:这位同学观察的是自己所住小区池塘里的水早晨结冰,下午融化,时间比较长,这不是“即景”。

生:这位同学观察的是树林在四季的变化,也不是“即景”。

生:这位同学观察的是清晨天空云彩的变化,这是“即景”。

三、交流课前观察,感受变化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走进大自然进行了观察,填写了“观察记录单”,老师和几位同学进行了统计。(出示统计图表)

师:我们来看一下,36 位同学中有 27 位同学选择了观察一处“自然现象”,有 9 人选择了观察“自然景观”。在观察“自然现象”的这 27 位同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请看。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我发现有 12 人观察日落,6 人观察日出,3 人观察结冰,观察云、潮汐、霜、风、蚂蚁出洞、鱼儿进食的各有 1 人。

师:这个“各”说得很好。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在观察“自然景观”的 9 人中,4 人观察树,3人观察溪流,观察白鹭飞翔、池塘的各有 1 人。

生:我发现观察日落和日出的人数是最多的。

师:是啊,从这张统计表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两种自然现象特别感兴趣。

师:接下来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介绍一下他们的“观察记录单”,就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到了景物的什么变化。

生:我是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了夕阳位置和颜色的变化。

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观察到夕阳的位置和颜色有哪些变化。

生:太阳先是发出耀眼的光芒,又红又亮,接着慢慢下沉,那明亮的圆东西下沉得非常快,从圆形变成半圆,再变成一条线,最后整个消失了。

师:你是按时间顺序观察日落即景的。接下来再请另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我是按从远到近、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甬江潮水的变化。

师:同学们,从远到近、从下到上,这是一种什么顺序?

生:空间顺序。

师:大家看一下,他选取了哪几个观察点来观察甬江的变化?

生:先是在芦苇丛后,然后是在三官堂大桥的桥顶上。

师:地点发生了变化,所以看到的甬江景色也不一样。

师: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介绍自己观察的顺序和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

四、明确习作要求,例文引路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有序,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节习作课又有什么新要求呢?

生:要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师:非常好。那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呢?我们来读一读下面这三个片段(课件出示),先思考这三个片段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时间顺序。

师: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景物的什么变化呢?

生:片段一中,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

生:片段二中,作者写了“鸟的天堂”从静寂到热闹的声音的变化。

师:这段话中除了声音,还有什么别的变化?

生:鸟的数量变化了。

生:鸟的动作变化。

生:鸟的姿态也有变化。

生:鸟的种类的变化。

师:再看片段三写了什么变化?

生:片段三中,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月亮形状的变化。

师:再读读这三段话,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事物的动态变化的?

师:同学们,当我们介绍事物的动态变化时,可以介绍它颜色的变化,声音的变化,也可以介绍数量、姿态、种类、形状,甚至气味、大小的变化等。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动态的变化呢?这三段话中还藏着写作的奥秘。

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泛、染、飘”这几个动词用得特别好。

师:谁能来说说这几个动词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这几个词让我感觉东方太阳上升的时候非常美。

生:我仿佛看到彩云在移动。

师:像这样非常富有动感的词,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师:再来看看片段二和片段三都用上了什么方法?

生:两段话中都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师:你能介绍一下有哪些吗?

生:有“起初、后来、接着、继续、先、再、渐渐”。

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称其为“承接词”,这些承接词能让景物的变化更有条理。

五、学生尝试习作,集体点评

师:明白习作要求了吗?

生:第一,根据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第二,结合观察记录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所得写一写,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拿出“习作单”,一试身手吧!

师:我看到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刚才在统计表中,我们发现写日出和日落的同学特别多,接下来我请两位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习作。

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这两个标准——1.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2. 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评价一下这位同学是否达到了要求,谁来说一说?

生:他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我找到了这几个词:先是,过了一会儿,又一会儿功夫,又过了几分钟,然后。

师:很好,他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的?看一看刚才学习的这两种方法他有没有用上。

生:两种方法他都用上了,既有富有动感的词,又有承接词。

师:哪些富有动感的词让你印象深刻?

生:“太阳就变成了一个通红的大火球,旁边的云彩也被染得通红。”这句话中“染”用得特别好。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写的“日出即景”。

师:刚才说的两个标准,看看周叶凯同学做到了吗?

生:他从凌晨 4:00 开始观察,然后到大约凌晨 4:30的时候结束,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日出的变化。

师:你留意了他按照时间的顺序来介绍,有没有人注意到他介绍了日出时的哪些变化?

生:首先介绍了太阳形状的变化,然后写了太阳颜色的变化。

师:他的文章中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生:他写了“太阳走出来,还露出了笑”,其中“走”“露出了笑”这两处写得特别精彩。

师:是啊,我们的眼前好像浮现出了那样的画面。接下来请和同桌相互合作,评一评同桌是否也达到了这两个要求。

六、搭建提升支架,修改互评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用上了富有动感的词和表示承接顺序的词,写出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动态变化,怎样才能把事物的动态变化写得更加鲜活呢?请大家再次默读片段三,想一想这段话中还写了什么?

生:“长了腿”“全没了踪迹”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月亮形状的变化过程写得更生动了。

生:“我们都高兴起来”“一个失望”这两处写出了作者心情的变化。

师:请你用上“加一加”的方法,可以加入心情,加入一个新的事物,也可以加入你的想象等,把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写得更加鲜活。

【专家点评】

一、关注语文要素的螺旋上升

统编教材共安排了五次写景类习作,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儿真美”,要求学生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向别人介绍身边的美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求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出推荐理由。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的是“游   ”,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此次习作“____ 即景”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重点要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的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五次写景类习作训练目标清晰,体现了语文要素螺旋上升的设计意图。

学生在借助“观察记录单”介绍自己观察的景物时已经能准确地说清楚自己的观察顺序,因此,在教学中,蓝老师将本堂习作课的能力提升点和教学增长点定位为“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这样的目标确定既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也遵循了语文要素循序渐进、前后关联的特点。

二、进行单元整组的有效整合

“____ 即景”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这个单元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语文要素有两项: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学生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初步体会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以及如何写出景物的变化。本次习作练习的要求是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如何突破“写出景物变化”这个教学重难点呢?蓝老师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以课文中的精彩语段为依托,让教材中的文本成为学生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写作的奥秘。《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这三篇课文中的片段被多次运用,学生从中了解到,可以从颜色、声音、形状、

大小、数量等方面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富有动感的词”“承接词”,以及“加一加”的方法,让描写的景物更加有画面感,更加有序,单元内的各部分学习内容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三、注重习作素材的丰富积累

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不竭源泉,留心观察生活,可以为习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课前,蓝老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视频中景物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学生还利用双休日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实践,并借助“观察记录单”,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记录了自己的观察所得。课堂上 ,学生借助“观察记录单”唤醒生活体验,为课堂习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作者单位: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