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动荡混乱,进入到反封建、反侵略具有革命性质的历史时期,在文化艺术上也出现了保守与创新竞争及西学东渐的局面,当时有应用与艺术双向作用的书法,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馆阁体仍然具有强大惯性和生命力,在社会上默默流传;二是碑学新理念下的书法异军突起,大有推倒唐楷,树立魏碑唯我独尊之势;三是出现了不少碑帖兼融的书家,入古出新、别树一帜。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在此非常复杂的文化氛围里,唐楷中的颜真卿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仍然在书坛上占据重要位置。 清朝灭亡而民国建立,有识之士为民族强盛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在抒情达志的书法上,与刚正雄强、气势磅礴的颜字发生共鸣。如民国创始功勋孙中山、黄兴等的书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颜真卿影响,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阳刚之气与大无畏精神。孙中山之字不计工拙,雄迈俊逸,遒丽天成,一派自然;而黄兴的笔墨,则在颜书体势中加入北朝碑字筋骨,刚正劲健更具豪杰气概。颜字的崇高美能让人提气励志,这也是人们愿意习颜字的重要原因。从书坛的具体情况看,学颜者可分为专师与兼融两种类型。 民国期间,专攻颜体书而成大名者,谭延闿当为首选。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湖南茶陵人。其父谭钟麟曾官湖广总督,善书。组庵幼承家训酷爱翰墨,民国初被孙中山任命为湖南督军兼省长,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及行政院院长之职。其书学颜鲁公,亦受钱沣、何绍基、翁同龢影响,健笔凌云,骨力雄厚,气魄宏大,兼有轩昂磊落、雍容华贵意态,大受社会看重,时人每以能挂一幅谭字为荣。其弟谭泽闿(1889—1948),号瓶斋,步兄之后尘,书法亦师颜鲁公,雄浑淳厚,雍容大度,体态腴美,骨力强劲不及乃兄而温和过之,与其长期寓海上鬻书不无关系。 此时期社会上习颜字有成就者,北方有天津华世奎(1863—1942),字思闇,19岁中举人,入军机处为领班章京,百日维新后回天津,自署“北海遗民”,卖字为生。酷爱颜真卿书法,因经科举训练,习颜书特重法度,整饬规矩亦步亦趋;又点画收敛线条粗壮,稍欠笔墨灵气。后受碑学笔法影响,运笔颤行生出涩势金石味,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板滞生硬,其书雅俗共赏,适应市场,在当地颇有名气。同时在天津以颜书有名者还有胡濬,“戊戌变法”时其在清廷翰林做事,入民国后居天津鬻书自给,其与华世奎断然相反,不太重颜书法度,而取其意气为多,浑厚凝练,自然生动,不如华世奎严于法度,然亦去掉不少做作弊病。 与华世奎南北遥相呼应的是海上唐驼(1871—1938),原名守衡,字孜权,江苏武进人。因长期伏案,致使身体驼背,人戏称之唐驼。学书有成后,实业之外挂牌鬻书,名著《孽海花》出版其为之题签,直接用唐驼落款,之后便断然易名唐驼,字曲人,为书坛一大逸事。唐氏之书浸淫唐楷,取欧之骨架,柳之清劲,充实于颜字之中。观其作品,端楷书写,以颜欧笔法体势参半;若作行楷,则外拓用笔全以颜书意绪行之。唐氏为印刷业的开拓者,也是一位热衷于教育事业者,除题写了很多商业招牌及书签外,还亲手缮写小学课本,出版多本自书字帖,翰墨一时风靡全国。然唐氏的目标就是写好字,没有向更高的艺术境地追求,局限所在不言而喻。 清代馆阁体大都是在唐楷基础上加以赵、董笔法而形成的。然在碑学渐盛的清末所出现的碑学大书家,大都是在颜体字的基础上融合北碑而有成就的。唐楷中为何颜真卿的楷字独具此特点呢?这是因为颜字的框架结构宽博,点画自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之前成名者如何绍基、赵之谦,都是以颜字为基础再嫁接北朝碑书而成功的。所以清末民国时的书家,有的是继承了何、赵书风而眷顾颜字,有的则是在书写颜字的同时,只是顺便增加些新的碑学理念和技法,在尝试中有所获。如被包世臣称为“叙州三杰”之一的包弼臣(1831—1917),便步何氏之后尘,以颜体楷、行为根底而加之北朝碑刻,被包氏称为后起之秀。再如王闿运(1833—1916)、杨守敬(1839—1915)等皆是得颜字体势再佐之其他书学营养而成自家面目。 真正学颜而大变颜字并成名者,郑孝胥当属其一。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海藏,福建闽县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官至湖南布政使,民国后居海上鬻书。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云:“可以矫正赵之谦的飘泛,陶濬宣的板滞,和李瑞清的颤笔的弊病的,只有郑孝胥了。他早年是写颜字及苏字出身的,晚年才写六朝字,他的笔力很坚挺,有一种清刚之气。”“最稀奇的是,他的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最像他的诗,于冲夷之中,带有激宕之气。”然郑孝胥是一个重小恩而忘大义之人,曾任清廷大员,清亡后以遗老居于海上。然“九·一八”事变后,其不甘寂寞,随溥仪任伪满政府总理,充当日本侵略者走狗,失去民族大义为世人唾骂,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深思。 齐白石(1863—1957)书画大得颜真卿阳刚精神。齐白石是一位难得的自学成才,从民间画匠到国手大师者,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称号。其书画兼工,曾一度深习何绍基书法,并对颜书宏大气象加以借鉴,独创如同铅字般工整的楷书,看似生硬呆板,实际其中内涵丰富变化无穷,既有颜字之意态,又有金农书之雅趣,单独成篇如垒石堆玉,题在画上顿成慧心精灵。白石老人之书画,笔下有一种强烈的阳刚之气,与深得颜书精神不无关系。 民国时期习颜书者很多,或专攻、或借鉴、或融合,有名书家如浙江的喻长霖、朱孝臧、沈金鉴、张人杰、陈其采、楼邨,江苏的陆增祥、陆恢、张謇、狄平子、柳诒徵,湖北的杨守敬、陆和九,河南的杜若芳、王仰三、张玮,广东的商衍鎏、廖仲恺,福建的陈衍、林之夏,四川的赵熙,关外的张德彝、成多禄等,皆有佳作传世。 新中国成立后,书法仍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发扬光大,特别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成为推动书法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书协第一任主席舒同(1905—1998),早年有才子之称,深嗜颜字及何绍基书。其早年加入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充分运用手中的笔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1936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成立,其题写校名,名声大震。舒同之书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舒同担任很多实职要职,虽写字时间较少,但结体严谨、笔法讲究,字稳画沉、筋骨充盈,宽博庄重、雍容大方;任中国书协主席后,书写应酬巨增,高雅感、艺术性之内涵有失。 比舒同年岁稍长亦官高位显的楚图南,虽书法亦学颜字,然其风格却与舒同绝然不同。楚图南(1899—1994),字高寒,云南文山人。翻译家、政治家,受李大钊直接影响,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书协成立时被聘为首届名誉理事。楚先生书学《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及墨迹《自书告身帖》,为了增加涩劲趣味还融合汉隶。在用笔上借鉴何绍基技法而非一拓直下,在体势上受钱沣影响较大,显得雄健伟岸、刚正大气。然楚字有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倾向,微有不足。 比舒同年龄小一点学颜而有名者有沈觐寿(1907—1995),字年仲,号静叟,福州人。其家族非常显赫,曾祖为清朝大臣沈葆桢,曾外祖父为封疆大吏林则徐。其书师颜鲁公《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亦受钱沣影响,得鲁公篆籀气,敦实浑穆、丰厚蕴藉。中晚年又兼习褚体,以求相互借鉴,增加变化内涵。然继承有余,而创新不足。 古今湖南习颜书者颇多,其中大有原因。遥想当年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后,由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刻于湖南浯溪崖岩石上,此擘窠大字与鲁公之英名合力在当地产生了巨大影响。钱沣、何绍基等皆学颜而成书法名家。民国王闿运、蔡锷等书法的师颜,也与此大有关系。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著名学者,主讲于衡阳船山书院,其书宗颜涉米,遒厚庄丽,颇有书卷气。蔡锷(1882—1916),字松坡,云南都督,著名的护国军将领,醉心《争座位帖》,其书雄强遒健如其人。他们的书法对人们学习颜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崛起了一位颜体女书家周昭怡,并成为湖南省书协第一任主席。周昭怡(1912—1989),长沙人,受家庭影响少小便习颜体书,一个弱女子笔下的颜字宏伟雄强,不让须眉。其书法用笔逆入涩行,结体方正紧收,并吸收隶书意韵,点画法度周全,线条刚健苍劲,极有张力,让人有如对至尊之感。周昭怡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弘扬书法文化艺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有《七十自况》诗曰:“岁月峥嵘七十春,耕耘笔砚鬓如银。自惭冰玉才情淡,喜树芝兰品清纯。教育英才图济世,书研颜法欲传人。中华正是腾飞日,报国长怀赤子心。”这是其对自我人生的真诚总结,赤子之心令人感动。 颜真卿祖籍山东琅琊,晋时祖上随琅琊王及王、谢等士族一起南渡,唐时便定居京兆。颜真卿曾为平原郡太守(今山东德州陵城区),其抗击安禄山叛军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其后以功高官至兵部尚书,晋封鲁郡开国公,也与祖籍山东有关。颜氏为平原郡太守时,曾书刻《东方朔画赞碑》,为其早期代表作。鲁公的人品、功绩、书艺,为齐鲁礼仪之邦的文人学子所敬仰,慕其人而习其书者众多,当代仍然如此,最有代表性者是朱学达先生。朱学达(1933—2005),字子上,山东平度人。其书法主攻颜楷,亦将家乡云峰山《郑文公碑》等刻石的气势意象融入笔下,体势庄重雄强,点画厚朴沉稳,屡在全国书法大展上呈现风采,为同仁专家所推重。 近现代学习颜书者何止千万,略述数位影响大者以点代面耳。应该指出的是,时下很多人学习书法是为了在大展中入选或获奖,学习方法不再重视临池功夫,大都选择奇异书风及边缘碑帖,于是整个书坛出现了避难就易局面,将功夫用在书法之外的工艺制作上。希望书坛正视如颜字那样有正能量的书法,不仅能学习到深奥的书法技法,同时人格精神也能得到提升,技道并进,受益无穷。 (作者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协副主席,吉林省民盟书画院院长,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