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解毒中药煎剂擦洗治疗疣病

 文香阁 2022-12-17 发布于河北

唐汉钧(1938—),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师从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从医50余载。内科功底深厚,外科诸法精通,崇尚“治病必求其本”“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主张外病内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重视调整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平衡。

擅长治疗中医外科诸疾,对疮疡、颈颌淋巴肿、乳腺病、甲状腺病、周围血管病、皮肤难愈性溃疡、复杂性窦瘘、皮肤顽疾、乳癌、甲状腺癌、胃肠癌术后、放化疗期间的调治,毒蛇咬伤的救治以及外科疑难杂病等,均有精深独到的治疗经验。

相关临床成果及科研研究获国家卫生部等各类荣誉15项。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后2名,国家老中医学术继承学员8人,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班学员5名,上海市优青、百人计划、启明星、医苑新星、大学后备专家等20余名。主审、主编10余本专著,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

图片
02
【绝技揭秘】
图片

一、 技术渊源

擦洗疗法是用纱布蘸取新鲜中药汁或中药煎剂,擦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是由古代“溻渍法”“推擦法”“擦药法”发展演变而来。

溻渍法是用药物煎汤浸渍患部,以使疮口洁净、祛除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如《外科精义》指出:“古人有论疮肿初生,经一二日不退,即须用汤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溻渍之;其在腰腹背者,淋射之;其在下部委曲者,浴渍之。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且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稍热溻其患处,渐渐喜温淋浴之,稍凉则急令再换,慎勿冷用。”

推擦疗法是将药液或药膏涂在患处或穴位皮肤表面,然后用手推擦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邪、运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之效。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就记载用头风摩散、推擦头部治疗偏头痛。至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载有以手指蘸淡盐水,擦破齿龈上的小泡;或以天南星、冰片研极细,姜兑调和,擦牙龈,治疗小儿口撮症;用煨姜捣汁,和麻油涂手足心,然后轻轻向臂端推擦,治疗小儿四肢厥冷等。

擦药疗法是用头发团蘸取新鲜中药汁或药酒后,搓擦患部至有分泌物渗出,再以膏药外敷,以治疗陈旧宿伤、风湿顽疾等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华佗神方》载有苎麻丝搓擦患部出水,再用药末搽患处治疗皮肤病。

在以上外治疗法的基础上,为方便患者操作,唐氏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摸索出来一个疗效确切的外治技术,清热解毒中药煎剂擦洗治疗疣病。擦洗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将新鲜中药汁或中药煎剂,擦于患处,作用于局部完成给药的一种治疗方法。与内服药物相比,更易被患者接受,药效较为和缓,作用时间也较长

二、 适应病证

清热解毒中药煎剂擦洗适用于寻常疣、皮肤癣症(如头癣、手足癣、牛皮癣等)等多种皮肤病。

三、 操作方法

取马齿苋30g,藿香30g,板蓝根30g,野菊花30g,土槿皮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液,待温加米醋适量,用纱布蘸取药液,在患处揉擦,用力要轻柔,不要擦破皮肤。在擦药过程中要不断蘸取药液。每日擦洗2~3次,每次5~10min。

注:米醋须选用酿造醋,不可用化学醋;米醋与水煎液之比为0.5~1∶1。

四、 理论阐述

疣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疣”之病名始见于《灵枢·筋脉》:“手太阴之别,名曰支正……虚则生疣。”传统医学中还记载着“疣目”“疣疮”“刺瘊”“千日疮”等病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气血失和,皮肤肌腠不密,风热毒邪侵袭,蕴阻于经络肌腠;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所致。如《灵枢·经脉》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科正宗·枯筋箭》云:“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薛己医案》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淫客气所致”。

唐氏通过中医辨证分析,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是由于气血失和、腠理不密致外感邪毒凝聚肌肤所致,其病机特点在于风、热、毒、瘀。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为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又复感风、热毒邪,凝聚肌肤,以致血瘀毒滞,经脉瘀阻而发病。唐氏主张以调和气血、解毒散瘀为治疗原则,人体正气不足,无以祛邪,故祛邪需扶正固本,调和气血;而邪毒外侵,客于体表,毒瘀互结,则需解毒散瘀。

用药为马齿苋、藿香、板蓝根、野菊花、土槿皮、石榴皮,煎汤加醋擦洗。方中马齿苋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新修本草》记载“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可见,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马齿苋治疗本病的作用。由于马齿苋对细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被誉为“天然的抗生素”;藿香作为药名在本草中的记载始见于南北朝《名医别录》,曰:“藿香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痛”,藿香辟秽和中,芳香化湿,具有抗细菌、真菌及病毒等作用;板蓝根凉血活血解毒,现代药理学显示其具有抗内毒素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及活血化瘀的作用;野菊花疏散风热、消肿解毒;土槿皮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石榴皮酸涩驱虫;米醋助力药性渗透;借助擦洗的手法将以上药物的煎剂擦洗于患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将药之气味透过肌肤直达经脉,融于津液,发挥药物归经功效。

五、 注意事项

药液制备时宜将中草药浸于水中3060min,待浸透后再煎煮;一般煮沸后再煎煮1015min,待温后加醋适量(米醋与水煎液之比为0.511)。

擦洗时动作应轻柔,不宜用力猛搓,否则易损伤肌肤。

有对药物过敏者,立即停止使用。

六、 典型医案

图片
患者:张某,女,67岁。
初诊时间:2020910日。
病史摘要:2年前颈部多起皮肤色相近之丝状赘生物、淡黄褐色扁平丘疹,稍痒,有增多趋势,在外院诊为“丝状疣”“扁平疣”,激光治疗后仍复发。查体:颈部散布多枚与皮肤色相近之丝状赘生物和淡黄褐色扁平丘疹。
西医诊断:丝状疣,扁平疣。
中医诊断:扁瘊。
辨证:风热毒蕴。
治则:疏风清热,祛瘀解毒。
治法:处方用马齿苋30g,藿香30g,板蓝根30g,野菊花30g,土槿皮30g,石榴皮30g14剂,每日l剂,早、晚各用1次,浸水3060min,煮沸1015min,待温后加醋适量,用纱布蘸取适量药液,轻柔擦洗患处。
二诊:原有部分皮疹部分消退,颜色变浅、质地变薄,患者自述稍痒,部分皮疹结痂脱落。无新发皮疹,效不更方,再按原法予14剂。
效果:三诊见颈部皮疹大部结痂、枯萎脱落,部分皮肤有色素脱失。防其复发,再予1个疗程。
按:中医认为本病属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毒邪,凝聚肌肤而成,故治以调和气血,疏风清热,祛瘀解毒。方中板蓝根、马齿苋凉血活血解毒;野菊花疏散风热、消肿解毒;土槿皮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石榴皮酸涩驱虫;藿香辟秽和中,芳香化湿;米醋助力药性渗透。另外,现代研究表明,板蓝根、马齿苋等均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用于病毒性皮肤病,效果良好。

图片
03
【临床体悟】
图片

中医外治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领域,在中医外科应用范围颇广。疣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毒邪,凝聚肌肤而成。《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所异者法耳”,治疗上将马齿苋、藿香、板蓝根、野菊花、土槿皮、石榴皮等煎汤加醋擦洗患处,既有中药疏风清热、祛瘀解毒之功,又有轻柔摩擦而产生的疏通经络、祛风散邪之效。药物直接作用于疣体局部,药效渗透疣体,直接杀灭疣体。故临床运用,疗效显著。

唐氏从事中医外科已有50余年,在治疗皮肤外科疾病方面,他认为中医外治法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尤其是擦洗疗法,操作简便,对于疣病,更能显示出疗效之独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唐氏认为在临床中应将该法与现代医学相互配合、借鉴,更好地服务于病患。

【参考文献】

[1] 唐汉钧,汝丽娟.中国民间外治独特疗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