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KR与KPI的主要差异

 a_123 2022-12-18 发布于河北

小结概要

序号

主要差异

KPI

OKR

1

导向不同

竞争导向、上级要求

自我导向、工匠精神

2

目的不同

绩效考核,必须完成

勇于挑战,争取完成

3

聚焦不同

三五个、七八个常见

不超三个,甚至一个

4

周期不同

一年或半年

一季度或两个月,每周盘点

5

标准不同

必须完成

争取完成,设定完成信心指数

6

展现不同

层级保密

全员公开,协同求助、避免重叠

7

来源不同

自上而下

一部分来源于自下而上

8

适用不同

传统企业、稳定环境、激励不足、常规工作

初期小公司,敏捷端到端,自激励员工、创新工作

OKR与KPI并非相互替代。OKR思维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工匠精神导向”;KPI思维是“领导要我做什么”,是“受市场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的竞争导向”。OKR是以人的自主性应对环境不确定性,不是用于考核,也不要求必须完成,而且非常聚焦、每周盘点、全员公开,更适用于发展初期、端到端问题、自我激励、敏捷聚焦等。OKR与KPI的主要差异包括:

1、导向不同。KPI是市场竞争导向,“领导要我做什么”。OKR是工匠精神导向,“我们应该做什么”

2、目的不同。KPI用于绩效考核,是必须完成的下限。OKR用于鼓舞和激发,是勇于挑战的上限。

3、聚焦不同。KPI指标,三五个、七八个很常见。OKR指标,最好不超过三个,甚至只有一个,非常聚焦。

4、周期不同。KPI周期通常为一年或半年,OKR通常周期为一个季度或两个月,而且每周都要召开会议对OKR进行盘点,有些类似Scrum敏捷模式。

5、标准不同。KPI指标通常是必须完成。OKR并非一定要完成,每个关键结果都会设定完成信心指数,有些指标甚至从50%的完成信心开始。

6、展现不同。OKR全员公开可见,促进跨部门协同,避免工作内容重叠,以及正确快速寻求支持。

7、来源不同。有些企业至少60%的OKR目标来源于非管理层,有利于跨部门协调对齐、明确责任。

8、适用不同。OKR比KPI更适用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更适用于解决端到端问题。如果专业团队OKR与职能部门OKR冲突,类似矩阵型组织项目管理,需做好优先级排序,并互相融入。并非所有员工、所有工作都适用OKR。

一、导向不同

典型的KPI,如收入、利润、用户数、市场占有率,通常属于“受市场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的竞争导向”指标。典型的OKR,如用户满意度提升20%、采购成本降低5%、新用户上手流程精简10%、用户咨询回复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通常属于“以客户为中心做好自己的工匠精神导向”指标

OKR思维是“我们应该做什么”, KPI思维是“领导要我做什么”。以程序员为例,OKR目标可能是解决产品卡顿或者引入大数据做精准推荐,而KPI指标则可能是代码行数、bug 数等。

一般企业是按照KPI完成情况,对员工进行奖惩。因此在行业成熟期或衰退期,当员工尽最大努力也无法提高业绩时,收入便会停滞或下降。不仅打击士气,而且员工流失。

管理者在KPI压力下,可能会盲目多元化,试图“多做不同业务”实现KPI增长,而不是通过“做精当前业务”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中低层员工,甚至可能数据造假、哄骗客户、申请降价等,获取个人短期利益,损害企业长远发展。

在索尼工作40年的天外伺郎,认为KPI文化给索尼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精力时间,而在真正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因为考核业绩,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都受到轻视…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新产品开发出现亏损后,又遭到内部批评,结果不得不后退…没有了向新目标挑战的体力,也失去了把新技术拿出来让社会检验的胆识。”

其实1946年井深大刚创立索尼时,制订的公司目标是:“建立一种环境,让员工全心全意发挥他们的科技能力…志趣相投的人自然会结合起来。让工程师能够感受科技创新的欢乐…把先进科技应用在公众生活中。”

日本很多百年老店、千年老店,规模一直都很小,既没有KPI增长指标,也没有“做大做强”的口号,却能沉下心来几代人专心把事情做到极致。

谷歌初期,没有编制包括财务预测、盈利模式、市场调研、营销策略、产品路线图的商业计划书。而是实施OKR,核心只有一条“如何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微信公众号:睿可思卓越价值论坛《战略误区:KPI增长陷阱》)

二、目的不同

KPI通常用于绩效考核,OKR主要目的并非考核,而是着眼于鼓舞和激发KPI是设置必须完成的下限,OKR是设置勇于挑战的上限。一个OKR周期结束后,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主要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扩大战果或及时修正错误,而不是为了考核执行部门和执行人。

竞争环境越来越动态,很难事先把干什么、怎么干、啥结果,规定太清楚。OKR鼓励员工自主设定有挑战的目标,以人的自主性应对环境不确定性

有的企业,OKR在绩效考核中权重只占30%-40%;有的企业只有OKR。但两者并不冲突,也不是相互替代。KR与绩效考核分离,不直接与薪酬、晋升关联。强调KR量化而非O量化,可以在执行过程中更改KR。

OKR和KPI都不能脱离公司愿景和战略。比如,希望用户喜欢我们的产品。但因为喜欢无法测量,所以把PV 写进了 KPI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把用户原本一个页面上能够完成的事情,分到几个页面上完成。结果 PV 达到了 KPI目标,但用户可能更讨厌我们的产品了。

在中大型企业组织,OKR并不用于整个组织及日常工作,而只用于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以及不做出额外努力难以达成的目标。比如成长期消除成长障碍,成熟期发掘新的增长机会。

不论个人还是组织,经常出现有了想法却一直未执行的情况,因为没有给想法设置优先级、与相关人员缺乏充分持续沟通、没有具体计划、没有不断跟进总结提升等。

OKR作为一种工具,有助于抓住主要矛盾,聚焦优势资源在最重要任务上。并且缩短迭代周期,让相关人员对目标理解清晰一致,从而同心协力,避免方向分散带来内耗,避免被竞争者牵着鼻子走。

有些企业把OKR当作KPI,过于关注结果而非过程,甚至为了数字好看而在中途修改OKR指标,这样就偏离了目的。OKR是以试错思维为基础,包容失败,看重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例如,马斯克把OKR的目标确定为移民火星,假如最后没能实现。KPI体系的结论就是“不及格”,而OKR体系的结论可能是“火箭回收技术降低航天成本,很有价值”。

三、聚焦不同

OKR分为三个层级,即公司OKR、团队OKR、个人OKR,每一层均自上而下关联。目标O通常为定性指标,关键结果KR通常为定量指标。但是,团队OKR并非公司OKR的简单拆分,亦非个人OKR的简单汇总。而是明确团队工作优先级,可以聚焦单个关键结果,也可以支撑整个OKR。

实际执行中,通常先从公司OKR和团队OKR试点,使用成熟后才推广至个人OKR。而且个人OKR只需一对一沟通,不在每周盘点会议上讨论。

KPI指标,通常是三个以上,甚至八个、十个也常见。但是OKR指标,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否则员工难以清楚地记住,而且重点不突出,既要又要的结果往往是啥都做不好。

在任何阶段,“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矛盾,就要用全力找出主要矛盾。捉住整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能把所有矛盾平均看待,必须区别为主要和次要的两类。”(《矛盾论》)

对于创业阶段的小型组织,OKR必须非常聚焦,目的是时刻提醒最重要且紧急的工作,而不要被路上的各种“金苹果”干扰。比如创业初期,主要矛盾是找到更多客户,能够得到足够收入或者吸引足够投资,才能生存下去。

OKR盘点,经常会砍掉一些与目标和关键结果无关的业务。不用把所做的工作都列出来,只需列出为了达成目标而必须去做的那些工作。虽然每天有很多工作要处理,但一定不要忘记哪些是最重要的。案例如下(《OKR工作法》):

某创业公司OKR案例(季度目标)

本周计划(按优先级排列)

1)和某客户签订合同

2)完成订单系统需求文档

3)三个销售候选人面试

4)完成客服的岗位描述

目标O:向客户证明产品价值

关键结果KR:本季度

1)重复订购率85%(信心50%)

2)20%重复订购网站自助下单(信心50%)

3)实现25万美元交易额(信心50%)

未来四周

1)买好服务器

2)优化订单系统

3)招聘售前人员

4)客户销售指标跟踪

状态指标(按优先级排列并标注状态)

1)客户满意度(每周盘点会上回顾讨论)

2)团队氛围(每周盘点会上回顾讨论)

3)系统满意度(每周盘点会上回顾讨论)

中大型组织,在正式引入OKR之前,最好是选择几个部门团队进行试点。试点初期,可以只设置一个短周期(月度或季度)目标,然后再逐步完善推广,直到整个组织理解该方法。案例如下:

产品管理团队OKR案例(季度目标)

本周计划(按优先级排列)

1)完成培训材料

2)确定培训时间

3)确定市场需求交流会时间

4)产品满意度调研准备

目标O:帮助区域团队实现用户拓展

关键结果KR:本季度

1)为区域团队3次产品培训(信心90%)

2)区域团队3次市场需求交流会(信心90%)

3)客户对产品满意度超过80%(信心60%)

未来十周

1)培训反馈及改进

2)市场需求交流会反馈及改进

3)产品满意度调研及产品改进

4)............

状态指标(按优先级排列并标注状态)

1)培训满意度(每周盘点会上回顾讨论)

2)市场需求交流会满意度(每周盘点会上回顾讨论)

3)产品满意度(每周盘点会上回顾讨论)

四、周期不同

KPI指标,虽然也有年度、半年、季度、月度、每周的回顾,但因为这些指标通常受到多种内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很难在短周期内找出变动主因并提出应对举措。比如上月的收入和用户数增长率提高了,而本月的收入和用户数增长率降低了,可能只是受偶然因素影响。

OKR指标,主要是自身工作及客户感知类,更容易在较短周期内进行评价衡量。通常周期为一个季度或者两个月,可以滚动执行,并且每周召开会议进行盘点,会议时间尽量在30分钟内。

以字节跳动为例,一场 OKR 例会的要点包括:

1)会议讨论内容:部门周会以部门 leader 的 OKR 作为讨论主体,来判断整个部门的工作进度。

2)目标完成情况:目标达成进度、遇到的问题/风险、需要的支持等。

3)关键结果进度:关键结果达成、问题和风险。

4)下一步行动:及时列出 to-do 并设定具体负责人及截止日期。

一个完整的OKR实施周期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确定OKR,公示OKR,执行OKR,复盘OKR。周期末的盘点中,如果指标均已完成,则可为下一周期制订挑战性更高的目标。

比如每周总结为实现OKR做了哪些工作,并且评估任务优先级,可以发现哪些能让你达成目标,哪些和目标关系不大。有些小团队,每周一用大约1/4的时间讲诉进展,其余时间讨论下一步计划,公布团队OKR相关任务的优先级,使团队成员都明确各自职责,另外在每周五为取得的成果庆祝

对于状态指标,可以每周用颜色标注。比如客户满意度如果被标注为红色,则代表正在失去客户,黄色代表和客户的关系很危险,绿色代表正常。

在《OKR工作法》中,举了一个每周五庆祝成果的案例,由团队成员分享本周所做的工作:工程师展示所编写的代码、系统界面、API等,设计师介绍关于产品的新想法,销售介绍订单情况及进展,人力介绍招聘情况,等等。

每个季度做回顾。季度初确定本季度的 OKR,到了季度末,根据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打分。分数范围在0到1分之间,最理想得分是在0.6到0.7。

每半年或者全年的Performance Review(用于变更职级和薪酬),通常只把OKR分数作为其中一部分,赋予一定权重。

五、标准不同

KPI指标,通常是必须完成的。OKR通常是挑战性目标,并非一定要完成

OKR每个关键结果都会设定指标信心指数,之后每周盘点,评估距离完成这些指标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比如有些指标,甚至从50%的完成信心开始,然后每周盘点,不论是提升到70%还是降低到30%,都需要找出原因,有助于及时反思改进。

事实上,很多公司第一次执行OKR时都会失败,完成结果很不理想。这就类似于“敏捷方法”,需要不断试错,快速迭代不适合的指标。而且,即使OKR没能完成,也有助于呈现最需要关注的工作任务。

六、展现不同

OKR全员公开可见,不论哪个级别的员工,都能看到公司所有人的OKR,很便于获取跨部门信息

比如字节跳动,即使入职第一天的员工,也可以直接看到CEO的 OKR。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介绍说:“跨部门合作,开会坐在一起却不认识对方是谁的情况很常见。我经常的做法是,拿起手机,打开他的飞书头像,看一眼他的 OKR,半分钟就知道他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是什么了。”

透明的OKR,让每个人都理解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并促进跨部门协同,避免工作内容重叠,以及正确快速寻求支持。公开还能促进公平感、成就感,相互学习,挑战更高价值目标。

七、来源不同

有些企业至少60%的OKR目标来源于非管理层。给基层更多的话语权,能带给整个企业更大的活力与动力。制定战略目标,分解年度目标(O)、季度目标(O)的时候,要广泛收集广大员工的意见,在实践中可以召开OKR基层员工座谈会。

字节跳动员工双月OKR,不是自上到下分解。而是先由小组讨论提出,再跨部门协调对齐,并参考上级OKR中公司任务的优先级,最终确定。

制定双月OKR时,往往会经过多轮跨专业讨论。比如产品希望达到的核心数据指标,需要依赖运营的支撑,双方对齐目标优先级之后,才不会扰乱对方节奏。这种多方争论后确认的可协同工作目标,比脱离一线的高层“拍脑袋”更具执行性,也更能激发由下而上的创造力。

由于是自下而上,OKR通常能够明确到每个人头上。避免类似KPI那种,把完不成指标的原因,归于别人或者别的部门。

八、适用不同

1、适用阶段

谷歌一直被当作OKR优秀案例,成立第一年(1999年)便开始实施基于“如何专注为用户提供卓越产品”的OKR,而非财务、盈利、市场等KPI。并抵御住了当时的巨头微软对搜索业务的进攻,迅速成长且超越微软。

2022年5月,谷歌在其官方网站宣布:“从5月起,将采用一种被称为Googler Reviews and Development(GRAD)的新方法。”新方法将原来一年两次绩效评估,调整为一年一次。因为内部调研发现,47%的员工认为绩效评估浪费太多时间。

2013年之前,谷歌每个季度绩效评估一次。所有团队主管要用数千小时投入绩效考评,一年中多达 24 周时间用在分配考评任务、校准评级或就考评结果进行沟通。

虽然GRAD只是用来取代原有绩效考核,并非取代OKR。但企业在发展不同阶段,随着企业规模、行业增速、竞争地位、员工数量、员工素质等内外部环境变化,各种工作方法也应该相应作出调整。

字节跳动成立不到一年就启用OKR。但随着规模扩张,开始被质疑OKR的有效性。2020年一次CEO面对面沟通会中,张一鸣回忆起公司发展初期,负责产品研发的程序员只有两人,却能做出20多个应用。现在人更多了,产出却更少了。

不仅如此,张一鸣提倡内部多沟通,逐渐演化成了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周报。很多时候执行层的周报,是用来给leader向上汇报用的。从小组长到团队leader,再到产品线负责人,每层汇报关系的会议都要折腾底层员工更新一次周报。

一位字节跳动前员工回忆说,最夸张的时候不只要写小组周报,还要写产品大周报、双周报、月报、双月报等。这些报告的时间点不同,内容中涉及的数据要到后台重新跑,每次整理加分析的时间都要大半天。

半年一次360绩效评估更是折磨人,不少字节跳动员工认为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交压力,还增添了很大工作负担。如果自身的产品涉及跨部门协作较多,在360环评时极有可能收到不可承受之多的需求。虽然系统设置了拒绝选项,可是担心被拒绝的人会主动填写对方的绩效评估,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写小作文”。

OKR比KPI更适用于发展初期的小公司,因为初期很难预测用户数、收入、利润等指标,而且职级和薪酬评估也很简单。

2、适用层级

传统职能型组织架构,普遍是以职能部门为单位制订OKR。但由于各职能部门只负责某方面专业,而OKR通常是解决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问题。因此,职能部门制订出的OKR,很可能聚焦在各自的专业环节,跨部门协作不足。

以产品为例,一个典型的产品团队包括产品经理、设计开发、商业分析、数据运营等不同专业人员,通过敏捷模式解决产品的端到端问题。在这样的产品团队,OKR有利于确保日常沟通、跟踪和实现产品目标。

如果产品团队的专业人员来自不同职能部门,则该团队的OKR很可能与职能部门的OKR发生冲突,导致团队成员不知道该如何分配时间和资源。

这种情况,类似矩阵型组织的项目管理。可以对职能部门和项目团队的不同目标进行讨论,做好优先级排序,并融入到OKR中。比如职能部门的目标,主要是提升某专业领域的能力,不仅达到能够支撑项目团队目标的水平,还要达到能够支撑整个公司目标的水平。

3、适用员工

相比KPI,OKR对员工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很多企业,员工并不具备OKR所要求的主动、客观提出自身目标的能力素质。有些企业让员工自己提出目标(O),结果令人失望甚至让人哭笑不得。

但是OKR让员工参与的思想是好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战略制定、目标分解、KR制定等环节让员工参与,逐步提升员工的自我目标激励能力。

比如,字节跳动的OKR制度,是针对精英团队而设计的最佳方案。虽然企业老板都希望团队是精英,但当规模变得很大,特别是跨国企业,很难保证整个公司的“精英度”。

有分析认为:“在动辄数千上万人的扩招中,会有越来越多对OKR并无太多理解,或是对公司文化也不太感兴趣的员工。如何让他们对公司文化的由来有更清楚的认知,如何在更广范围达成对工作意义的共识,只会越来越难......搞不好,OKR希望为员工提供的自由度,会变成用来摸鱼和贪小便宜的漏洞。理想化的制度设计也成了向上管理的工具,一切变得越来越形式主义。”

与KPI类似,OKR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愿景使命。但因为并非强制要求完成,所以更需要自带使命感、自我激励的员工,即所谓人人都是CEO。

4、适用工作

在中大型企业组织,OKR并不用于整个组织及日常工作,而只用于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以及不做出额外努力难以达成的目标。比如成长期消除成长障碍、成熟期发掘新的增长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一部分工作使用OKR,另一部分工作使用KPI。比如常规不变的重复性工作,类似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可以使用KPI。强调创新的研发、技术、特别项目等,可以使用OKR。

九、应用案例

1、搜集员工建议

OKR会议开始前,向全体员工征询意见,即员工认为公司应该聚焦的目标。并提前进行整理排序,将结果提交给管理层。

2、管理层讨论会

管理层用半天时间进行讨论,会议由CEO/总经理发起,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参加。

1)确定目标:先把员工最认同的目标写在展示板上,每位高管再补充写上1-2个目标。然后剔除重复目标、合并类似目标,进行讨论和辩论,最终投票把目标减少到三个。

2)确定关键结果指标:首先由参会高管列举所能想到的衡量目标的关键结果指标,然后剔除重复、合并类似、讨论辩论,最终投票确定三个指标。

3)设置关键结果具体数值。

4)最后确认季度OKR。

3、部门/团队OKR

1)由管理层向各自主管的部门和跨部门团队介绍公司级别OKR。

2)部门经理和成员通过2小时左右会议讨论,自由列举、归类分组、投票排序。

3)管理层确认部门OKR。如果部门对公司OKR理解有偏差,再通过会议和部门讨论修正。

4、CEO/总经理确认

CEO/总经理最终确认公司级和部门级OKR,并在企业内公开发布。发布后,CEO/总经理可以通过会议形式,向全体员工解释公司OKR的内容、原因、分解等,鼓励大家立即付诸行动。另外,也可以对上一期的OKR进行总结。

5、个人级别OKR

个人OKR并非必须,但如果设置,则需直接主管同意确认,然后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