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笔记 | 黄文源:三千人的校园找不出粤语学生播音员

 名师说 2022-12-18 发布于广东

入学咨询、教师求职、名师交流、了解教育动态,扫上方二维码进群,备注需求:求职群/粉丝群。

一定要备注哦!

信息较多,可能回复不及时。

请等一等小编,我一定会加上您的!

  //  

黄文源,男,中共党员。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香港教育大学教育硕士,暨南大学在读管理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在读教育博士。第二届深圳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导师。

1999年9月至2004年8月在罗湖中学任团委书记、学生处主任、教务处主任;2005年12月至2012年8月在罗湖外语学校任安办主任。2012年8月至2020年8月任桂园中学副校长;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筹建罗湖区翠园东晓创新学校,任筹备负责人、校长。现为深圳市罗湖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学校课程,学校德育,家庭教育。

黄文源

“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是一座开放而包容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移民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纷纷来到深圳寻求发展,大量省外人口涌入深圳,深圳的语言环境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毗邻香港的深圳有着浓厚的粤语氛围。九十年代中期我来到深圳,在原来的怡景中学、现在的翠园初中,我所在的学校里学生全都可以讲比较标准的粤语。后来,我了解到他们受到港台电视节目的影响,当时国内媒体相对没有那么发达,粤语歌、港产片、翡翠台电视剧盛行,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中都有着粤语元素。

*经典剧集《外来媳妇本地郎》(2000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始摄制至今)

但后来十几年过去,在2005年之后,我发现学校里好多孩子渐渐地不会讲粤语了,恰逢国内媒体开始发展壮大,尤其是湖南卫视等电视台的节目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关注。如今,粤语在95后、00后的心目中似乎成为了一门小众语言。

即使是在粤语盛行的广州,也有老一辈在街上说粤语、土生土长的小孩子说普通话的现象,年轻人“会听不会讲”、“不会听也不会讲”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五年前,一份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各地本土出生人士方言使用情况调查》呈现了60岁以上、41-60岁、21-40岁、6-20岁群体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情况,比如在广州,受访的60岁以上群体100%能够熟练使用方言,而41-60岁群体、21-40岁群体和6-20岁群体则下降至81.2%、78.6%、72.1%,年轻一代能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是最低的。

随着省外人口的涌入,外来人口数量在粤语区总人口的占比越来越大。深圳建市之初,常住人口31.41万人,户籍人口31.26万人,常住非户籍人口为0.15万人,占比为0.48%;而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21),202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63.38万人,其中常住非户籍人口为1249.28万人,占比约为70.85%。人口组成的多元性,也代表着语言的多样化。现在,除了地铁播报和一些本地餐馆、城中村落,在外很少会听见粤语。

*深圳最大的城中村之一——白石洲

但有趣的是,广东省外的朋友却对粤语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与广东省内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以往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的广东省外的电视台,也开始在综艺节目中加入粤语元素,比如《我们的歌》《声生不息》,吸引了很多人关注。

作为广东观众,看到国内电视节目中出现自己熟悉的地方文化特色,内心自然有惊喜;但与此同时,还会有一些遗憾,为什么《声生不息》这一粤语歌综艺会是由湖南台与香港翡翠台合作承办,却没有广东本地的电视台参与其中?

这是一个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粤语也即将作为一门“保护语言”的现象。我们要如何传承粤语?在广东地区,尤其是广深两地及其他大湾区城市如何传承粤语文化,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刚到罗湖实验学校的时候,想在校园广播节目方面做改革,五天中午广播里想用一天进行英语广播,一天进行粤语广播。

消息出去一个多月,全校找不到一个粤语广播员,这让我颇感遗憾。

很巧的是,我在教师名册里面看到籍贯来自广州海珠的朱老师,后来我专门问她是不是从小讲粤语,在获得肯定的回答之后我如获至宝,在这个背景下,我就邀请朱老师担任广播员推广粤语。

第一期粤语广播节目播出之后,一些班主任非常有共鸣:“这首歌(《多啦A梦》主题曲)还有以前那首童谣(《月光光》),简直就是我的童年回忆啊!”也有班主任主动表示,其实班上也有同学会讲粤语,其中一些还是小时候在香港读书的。宣传推广粤语的队伍中不断有人加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与此同时,我也不禁思考,为什么有些孩子明明会讲粤语,但是他们平时都不怎么讲?还有些孩子实际上也懂一些粤语,但也是不敢讲。这当中可能的原因是学校老师上课都用普通话,而且身边没有小伙伴一起说粤语,其他同学听不懂,所以会粤语的同学在学校里也很少讲了;也有可能是,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讲粤语可能和别人不一样,显得格格不入,又或者是怕自己讲得不标准,怕“丢脸、尴尬”,对于自己方言的认同感不强。

“不讲”和“不敢讲”,实际上也和平时我们的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类似。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而语言环境又包括了许多构成要素,例如成人的语言输入、文化环境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无论是方言还是外语,教师应该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环境,尽可能地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更大胆地开口说,更主动地开始学,体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了解粤语、会说粤语、敢说粤语,从校园环境中多一些粤语元素开始。

无论是粤语,还有其他各种方言,都是代表着一种群体的身份认同,也是一种地方文化的载体。语言会影响人的思想,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粤语俚语诙谐生动、接地气,例如“淡淡定定有钱剩”、“天跌落嚟当被冚(天掉下来当被子盖)”、“顶硬上(硬着头皮上)”等等的“金句”,其背后也蕴含着广东人的乐观豁达与务实进取的精神。讲多点粤语,感觉自己身上的正能量也多了一些。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我们的青少年也是未来引领发展的新生力量。我们一起努力,让青少年拿稳这个接力棒,传承粤语文化,保持大湾区文化的多元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