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元桩 外谈

 小山 爱 2022-12-19 发布于山西

混元桩  外谈

导语:

       一门艺术,往往有这门艺术以外的东西。

      例如,书艺。写一笔好的毛笔字,严格意义上讲,也就是个“字匠”。但是一个通音律、懂国画还会写毛笔字的人,文学素养也在那儿,文字历史素养也在那儿,写出一个毛笔字来,肯定内蕴是相当丰富与深厚的。

      就说一个“曰”(“'子曰’的'曰’”)字吧,毛笔字的“曰”,第一竖与第二笔的横折的横的起笔,必须离开。表示开着口。中间的那一横,两边的竖都不能挨着了。因为那一横是“舌头”的意思。挨着了,舌头和腮帮长到一块了,怎么说话?也就,您想成为“书家”,那您就得知道点“字源”学说了。

     懂音乐,知韵律,您写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的“大”字,就自然而然用的是浓笔重彩,按韵律讲,就是“宫调”、“大调”;您写李清照的《声声慢》,基本用的就是“商调”、“小调”,弱笔起笔。否则,不伦不类。

      那,拳艺也一样,您要是不懂点《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甚至《黄帝外经》,您想有个拳艺方面的“质”提高,您说呢?

      您不懂音乐,您的发音始终是质朴的那种,与素养不着边际。当然,现在的人们,也没有古人下功夫,偏差的产生概率是很小的。不过发音,最好是“升调”,不伤内脏。

       好,下面谈的,就是“拳”外的知识,但练拳还必须知道的东西。

    有些时候,有人说《道德经》是拳经。

    您呢—很可能会嗤鼻了。

    在整个内家修为的过程中,“返者,道之动也”,可谓是一句圭臬之言。在他的指导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鼎器妙用,则是内家修为的法则。

    修来修去,修什么呢?

    赤子之身,赤子之心。

    何为“赤子”?

    从刚刚诞生,到还没学会笑的那段时间,就叫“赤子”。

    为何“赤子之身,赤子之心”成为修为的目标?

    因为“赤子之身,赤子之心”所具有的特性!

     这段时间的婴儿有何特性呢?

    试看《道德经》道德经五十五章“物壮则老”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含德深厚的,可以和天真无邪的婴儿相比。至德,是柔弱和顺的,赤子也是如此。他不识不知,无心无欲,完全是一团天理的组合,所以毒虫(马蜂之类)见了不螫他,猛兽见了不用兽爪伤害他,鸷鸟见了不用尖嘴啄击他。他的筋骨虽很柔弱,但握起小拳来,却是很紧。他终日号哭,嗓子并不沙哑,这是因为他元气醇和的关系。

    调理相对的事物叫做醇和,认知醇和的道理叫做常;常是无所不知,所以认识它就叫做明。以常道养生,含德自然是最厚。若不以常道养生,含德自然是最薄。若不以常道养生,纵欲不顺自然,不但没有好处,反会招来祸患。欲念主使和气就是刚强,刚强总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道是以柔为强,若是勉强为强,便不合道的叫做物,物由壮至老,由老至死,便是因为它强为道的缘故。因此,真正道的强,柔弱冲和,比如赤子,任何东西都加害不了它的。

引语:

    老子喜欢用水比喻大道,用婴儿比喻得道者。道家以返璞归真为宗旨,而人类最纯朴的本性集中体现在婴孩身上。

    赤子有两个特点:一是含德深厚,没有接受世俗社会的不良影响,不会说谎,不会损人,没有野心,没有造作,它是纯天然的,表现出来的都是自家的真实面目;而是精气充沛,骨弱筋柔,他的生命潜力巨大,正在展开之中,没有遭到浪费和践踏,元气纯和,充满了活力。老子认为,在文明社会里,人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知识的经验的丰富而丧失了人性本真,所以人要通过修道回归自我,达到心理上和生理上返老还童的目的。当然,返老还童不是真的回到婴孩状态,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返回纯朴的人性,返回精气和淳的状态。

    而戴氏心意拳的修为,就是这个目标与法则。

    关键是,是“柔中带刚”的柔,不是婴儿的那种柔。

     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当内气真的很充实,那种返的修为真的能通顺的话,全身柔韧中不失刚健,不是一种美丽的状态吗?

      身体健壮,心理强健,岂不美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