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金斗:名剪刘桂英(长篇报告文学连载2)

 妙趣横生 2022-12-19 发布于黑龙江


祝金斗:名剪刘桂英(长篇报告文学连载)

第二章

  桂英的学生时代都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当她回忆起那段生活时,她却表现得十分乐观,十分自豪,她总认为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虽然有过不如意的地方,但也给了她许多磨砺。

  桂英刚入学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她至今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老师讲课是那么的认真,对学生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可当一些佩戴着红袖章的红卫兵闯进了学校,对老师开了批斗会之后,就再也没有老师敢讲课了。那时,小小的桂英并不知道那是一场政治运动,也不知道红卫兵要干什么。可心里却在纳闷,以后这学就这么上吗?她回家问父亲,父亲说的话她还有些听不懂,只是嘱咐她要天天到学校,不要旷课,更不能逃学,做一个好孩子。桂英温顺地点一点头,每天按点上学,按点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她面对着乱哄哄的课堂,老师欲讲又罢的神情,心里开始烦躁起来,常常望着前面空荡荡的讲台和黑板想,我该干些什么?能够干些什么?

  一天,她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同桌的一个小女同学,同桌说:“你不是学着剪纸吗?反正我们也不上课,你拿纸来剪啊!”

  同桌的话可真提醒了她,回到家里,她把自己要在课堂上剪纸的想法跟父亲说了,父亲并没有阻拦她。只是嘱咐,你可要好好地学习文化啊!

  课堂上终于有事可做了,桂英感到充实多了。刚开始,桂英藏着把纸拿进教室,偷偷地在用土坯垒的课桌底下剪,害怕突然闯进教室的老师发现,也怕有的学生嘲笑。

  一天,桂英剪着剪着,竟不知不觉把剪刀移到了课桌上,她先是一惊,又看看周围的同学,那些眼神里都带着羡慕,并没有嫉妒的样子。可能是这些孩子都知道,桂英的五姑是村子里的剪纸能手,也都经常给他们家剪纸,桂英在课堂上剪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从这以后,桂英就放大了胆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时常拿起剪刀。过了几天,班里的几个同学在羡慕之余也有些心动,要跟她学习剪纸,性格开朗的桂英欣然答应了。一个,两个,三个……,逐渐地,要求她教剪纸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快,全班同学几乎都成了她的“徒弟”。有时候教同学多了,剪刀磨得手疼,可桂英从来都不推却,总是认认真真地教他们。

  一次,桂英正在课桌上教一个同学剪纸,一位老师突然走进了教室,眼睛盯住了她,桂英有些不知所措,急忙将剪刀和纸片往土坯洞子里塞。这时,那位老师轻轻走了过来,和蔼地说:“听同学们说你会剪纸,我还不信哪!没关系,拿来我看看。”

  桂英知道这位老师是不知从哪里刚调来的,是改造的对象,经常挨批斗。当她把自己刚剪出的几个窗花从土坯洞子里拿出,摆在老师面前的时候,老师高兴地说:“你剪得真好!从今天起,我就做你们的班主任了,有时间,可以用你的剪纸把我们的教室好好地装扮装扮。”

  桂英回忆说,那是她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几十年过去了她总是记得那情景。那时,桂英看到平日里因批斗而精神沮丧的老师一下子和颜悦色起来,内心突然感到温暖,可自己还是有些羞涩地说:“老师,我剪得还不好。”

  “很好!你一定会越剪越好的。”

  班里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桂英鼓起掌来。放学回到家里,桂英满脸掩饰不住地微笑,把老师对她的表扬告诉了父亲和哥哥,一家人听了桂英的话也都高兴起来,这顿晚餐是近几年最愉快的晚餐。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有几个班干部找到了老师,要桂英剪纸把教室装扮装扮,在征得了老师同意后,有的同学就从家里带来了纸张,要桂英剪。凡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学生上学用的纸张笔墨都要“抠鸡腚眼”,买一支笔一张纸都很困难。所以,桂英把同学们带来的纸张视若珍宝。其实,所谓的纸张也就是从家里搜集来的一些纸边纸沿,并不是完整的纸张。你说桂英会不珍惜吗?这可是桂英第一次“出道”,她心里下定着决心,我可不能把同学们带来的纸张弄废了,一定要剪好。在她反复观察了教室之后,哪里该剪什么合适,心里就有了底数。她先用自己带来的纸剪,这样可以把剩余的纸再让同学带回去,逢年过节好用。在桂英专心剪纸的时候,全班的同学都围坐在她的周围,平心静气地观看着她聚精会神剪纸的样子,剪刀的每一次移动,都牵动着同学们的视线,当每一个花样剪出,同学们都互相传阅着、欣赏着,互相交换着赞许的眼神。

  桂英回忆说,虽然自己以后举行过多次剪纸展览,可那一次却是自己心中最大的展览盛会。

  桂英还记得,那一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齐动手,把自己剪出的各色花儿、鸟儿、灯笼和人物什么的,都挂满了教室的角角落落,讲台上空悬挂得特别多,真像一个花的海洋。

  那一天,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唱啊跳啊,把时间都忘记了。桂英说,那一天也是她第一次登台演出,她表演的是舞蹈《我是公社小社员》,老师还让她领舞,班会过后同学们都夸她表演得非常好;她唱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她说,唱这支歌的时候,她的热血沸腾起来了,就像来到了天安门前看到了毛主席一样。直到今天,她还牢记着自己表演的动作和唱歌时的心情。在演出时,望着教室里自己的剪纸,心中感到无比地喜悦。

  这一次,桂英的剪纸一下子在全校传开了,校长还带着部分老师来到教室看了个仔细,对她的剪纸赞不绝口。同学们在背后还给她起了一个雅号“巧剪刀”。以后,凡是学校要召开一个什么重要会议,或举行什么活动,校长都亲自找到桂英向她下达“任务”。渐渐地,桂英的剪纸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

  一时间,桂英成了学校和村里的名人。学校里的同学凡是家里有祝寿的、办喜事的、给孩子过满月的等,都拿纸张来找她,有的让她剪“寿”字、“福”字,有的让她剪各色各样的花、鸟、人物等图案,让其增添家里的喜庆气氛。特别一逢春节,放了年假,桂英可真成了个大忙人了,全村的人几乎都来找她剪纸,她白天剪,晚上剪,有时候熬夜多了,那煤油灯的光线又暗淡,有好几次把手指都剪破了。可桂英从来没有拒绝,也没有抱怨。

  一年的大年三十的上午,桂英又像往年这天一样带着剪纸去了集市。这一天天气特别寒冷,天空不时的飘落着雪花。我们都知道,年三十的集市是那些不富裕人家的集市,有的人家是因为缺钱而去,有的人家是因为缺物而去。桂英当然是为了卖剪纸贴补家用。正因为如此,赶年三十集市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桂英站在街角,望着空旷的集市,大半天也没有一个人过来买她的剪纸,眼看快中午了,有一个年老的妇女姗姗而来,她走到了桂英面前,站了下来。桂英问她是不是要买窗花或门联,老人说是,可老人摸了好长时间自己的口袋,也没有摸出一分钱,然后说自己忘了带。说真的,那个年代有很多人家确实拿不出几毛钱,这桂英是知道的。她见老人尴尬地转身要走,就急忙喊住了老人,问老人说要用哪些东西?老人见桂英的热情和诚心,就不得不说。桂英把老人要的那些剪纸摞好,卷起,嘱咐老人快快回家。老人感激不尽,夸了桂英一番,然后慢慢地离去了。

  桂英回家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父亲,父亲肯定了她的做法。

  桂英回忆说,自从遇到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她才感知到了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怜悯之心。

祝金斗:

   山东诸城人。当代作家,诗人。中国诗歌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潍坊市、诸城市作协会员,乡土文学签约作家,中国原创文学网责任编辑,中国剧本网编剧。作品曾荣获诸城市第二届文学奖、北师大散文大赛一等奖、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优秀奖,2017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全球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入围奖等多项大奖。多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在《中国青年》、《中国教育报》、《中国原创文学》、《中学生》、《山东教育》、《当代作家》、《乡土作家》、《齐鲁文学》、《文化范儿》、《17k小说》、《作家平台》、《兰苑文学》、《天天快报》、《潍坊日报》等各大刊物或网站发表。其长篇励志小说《明星班的小姐们》为网络热帖和最火小说,发表出版长篇小说三部曲《山桃花》,主编出版《现代教育论文》集,中学生阅读教材《在文学的草原上旅行》,诸城《东鲁》期刊选载获奖作品反映诸城抗战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铁血山河》等。


文化范儿平台欢迎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