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双减”迅速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系统内掀起前所未有的热潮。如何面对并有效实现这项重大决策,成为教育人们共同的思考。 作为乡镇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绵竹市新市学校没有将“双减”看作负担,而是视其为学校聚心发展的重大际遇,借机对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梳理,革旧引新,再谋发展…… 学校以“聚心新市 求真至善”为核心,基于对生命和教育本真的思考,提出聚心发展,深刻理解“双减”内涵;聚力课堂,做好提质增效的加减法;聚力三园,开启“红绿蓝”研学旅劳全域育人新模式,让新市的孩子们,既能“低头看路”,又会“抬头望天”,为“双减”探索提供了一份“新市解答”。 从改变教师的“作业观”开始 经过“头脑风暴”后,学校迅速作出决断,从课堂主阵地开始,展开“减负提质”系列动作。 首先,一招做减法。 “双减”,首要解决的,是教育“内卷”带来的伤害,是题海战术带来的痛苦。课后作业问题,一直是众多学校最难解决的“顽疾”。于是,我们果断向“作业”开刀。 通过《作业管理办法》《作业审核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分类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哪怕是高段学生,80%以上的内容,都能在学校完成,低段学生,绝不带书面作业回家,逐渐形成“量身定制”的作业形式。 作业更智慧,学生不喊累。为大幅提高作业质量,尽全力减少机械、重复甚至低效的作业内容,学校组织45岁以下的所有老师,展开全校性的“作业设计大赛”,45岁以上的老师,开展综合过关监测试题设计考核。 几轮大赛下来,我们惊喜地发现:作业设计从“大锅饭”走向了“自助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作业形式,不断涌现:阶梯式作业、分层式作业、自由式作业、体验式作业…… 最让学校高兴的,是老师们“作业观念”的转变。 ——即便是“双减”,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做减法,作业层次应该具体到每一个个体,不拔高,不降低,一定要做到既能“吃得饱”,还能“消化好”; ——我们需要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信心,养成主动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首先想到,要考查学生什么能力,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等,先想明白这些问题,就知道该怎么设计作业了; “作业观”映射了“教育观”,而师资能力和水平,永远是学校最核心的软实力。老师们的再度成长,让新市学校的“减负提质”和“聚心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核心基础。 广告 联系人:罗南映 电话:13275958636 做了减法,也要“一招做加法”。 首先,提升意识,加课题。学校将目光聚焦到“教育科研”上,在强化常规教研的基础上,相继设立《农村初中学生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模式》《农村幼儿园野趣活动的实践研究》《幼小初德育一体化育人途径与方法研究》《基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核心素养的小学几何学生学习活动构建的实践研究》等一系列各级科研课题,通过课题引领,带动全校教研高位发展,同时,以赛促研,营造出全员教研的浓厚氛围。如何让我们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能够更加轻松高效,成为老师们平时交流中的第一话题。而其结果是,不知不觉间,实现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其中,《农村初中学生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模式》课题荣获德阳市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教师团队也在省市的多项教育教学比赛中荣获大奖,11名教师被评为德阳市、绵竹市学科教学先进个人,多名教师论文在省市级发表、获奖。 第二,按需定制,加课程。绵竹教育从2019年率先在推进课后延时服务“4+1”,至今已覆盖全市中、小、幼,凝聚着绵竹教育人初心,传递着绵竹教育的温度,彰显出敢想敢干敢担当的新时期绵竹精神。 “双减”政策出台,更对课后服务中的育人功能精准规划——研究动静结合的课后服务体系,开发特色课程,改变教师工作节奏,优化服务管理。 作为乡村学校,我们大胆提出“按需定制” 的课后服务模式,根据孩子们的需求,我们开设轮滑、国际象棋、铜管乐队、舞蹈、太极拳等众多深受孩子们喜欢的10余个新兴课程,学校新星管乐团被评为“德阳市优秀学生艺术团”。 我们通过“走进古蜀文明 探秘三星文化”等校本课程的研究,展开了独具新市特色的乡土美育教育。利用超轻黏土,结合三星文化中的多种艺术形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刻版画”创作,创造了众多精美作品;我们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利用废纸、拉罐、塑料瓶等,做出“人俑”“盆景”等大量的精美艺术作品,也让老师和家长们欣喜不已。 第三,打破空间,加研学。我们打破空间限制,创新实践“服务+”项目,将课后服务与研学活动、劳动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结合;带领学生“走出去”,到社区开展社会服务、到企业去职业体验、到美丽乡村去劳动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传承优势,加健康。作为全省的阳光体育示范校,我们充分发挥农村孩子身体素质普遍不错的优势,科学规划并引领学校体育工作。通过《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用数据库调整体育教育策略研究》科研课题的研究,大大提升了学校体育整体实力和水平。我们的春、秋季运动会,小学着眼于全员、趣味、亲子,中学重点推进田赛和体考,一定是师生同平台、全员参与。我们的中考体考成绩,连续三年领跑全市初中学校——2022年,70分的总分,在两名学生缺考情况下,平均分高达65.9! 我们重视孩子生命发展、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常态化推进“心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开展一年级入学适应辅导、三年级自信心培养、特殊学生素质拓展、六年级青春期健康教育、七年级校园防欺凌教育、八年级青春期健康及性教育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每年我们会编印一本《我和孩子们的故事》,记录老师们的教育成果和育人智慧。同时,我们引进了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品格教育”,通过专注、有序、友善、感恩等当前中小学生必备的良好品格的系统性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促进了学校整体德育的系统化,确保了德育实效。2022年,我们也成功争创为 “德阳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第五,赋能教师,加幸福。“双减”,减的是家长负担、学生负担。但“双减”却容易让教师工作时间延长、负担与压力增大。我们通过试行弹性工作制、发放“时间银行储蓄卡”、推行 “无理由休息日”等人性化管理举措,给教师减负;我们向政府、企业争取,设立“杨帆教育”基金和“瑞新园丁”奖,让教师有尊严地教书育人。 让孩子的成长 不停留在纸面上 “三江穿场过,杨柳拂堤岸。九宫十八庙,其实一条街……” 作为四川省百强镇、绵竹市工业重心镇,新市镇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区域内有远近闻名的福文化新农村,有花园式的农家小院,有高科技强发展的工业园区,当然,也有因工业发展而又备受关注的环保问题——教育资源,独特而又丰富。 我们整合地域资源,优化育人途径,制定了“红绿蓝”的特色研学旅劳课程之旅,形成了 “校园主导、家园基础、实践园拓展”的三园教育模式。 红色之旅:军校共建,培植家国情怀。作为教育部命名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我们同部队共建国防教育培育基地,通过军训、国旗班训练、内务比赛、专家报告、参访军营、慰问官兵等一系列活动,厚植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绿色之旅:家校社村校共建,点燃劳动热情。我们在石虎村(福文化村),建起一至六年级“研学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三月春暖花开,孩子们在基地研究桑葚的生长环境和周期,探讨桑叶与果实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开展桑葚采摘与分享会,考察火龙果的生长过程和经济效益,感受新农村的美丽与温馨…… 我们系统规划学生劳动实践,通过管好学校、家庭“两个一平米”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我们建立“我家的小菜园”成果展示平台,激发孩子劳动乐趣;我们固化每年五月为劳动主题月,开展“慧整理 巧生活”劳动技能大比武——一二年级学生开展叠衣服、整理书包比赛;三四年级开展削水果皮、水果拼盘比赛;五六年级开展切土豆片、切土豆丝比赛;七八年级内务大比武活动——让孩子们成长不只是在纸面上。 杨晓东校长到学生家中家访 蓝色之旅:校企共建,播下希望种子。我们与企业合力,建立起“工业+环保”研学实践基地,让孩子们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参观复合肥产品库房、高塔自动包装生产线、新材料展厅,体验工业废料转化、污水净化、沥青制作等等,感受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和父辈工作的辛苦不易,体验并接受一堂生动的职业启蒙教育、环境保护教育…… “在校学知学行学做人,出校有礼有识有信义”——新市学校的大门上,有这样一幅非常醒目的对联。这既是新市学子的成长目标,更是我们对新市孩子们的良好愿景。为了这份愿景,为了孩子们,我们将在实践“双减”的路上深耕易耨,全力以赴。E 审 | 周春伦 排 | 彭运康 图 | 受访者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