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深藏此山中;走过了数里,终于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古木参天,山路小径,人迹罕至;深山幽静,不知何处,隐约传来古寺的钟声。 泉水撞击巨石,发出轻轻地呜咽声;太阳的日光照着茂密的青松,仍给人一种寒气笼罩的感觉。 日暮已至,“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安然自若,如入禅定,一切邪念皆空。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禅意诗。 香积寺,位于西安终南山子午谷正北,是佛教“净土宗”在中国的第一个道场。它始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净土宗创始人之一的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 王维隐居终南山,慕名来寻,却又不知其准确位置,仅凭大致方位与钟声,率性而行,颇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心境。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首联是说,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深藏此山中;走过了数里,终于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这是写“香积寺之高”。 “不知”有两层含义,一则不知香积寺具体在何处,只知其名;二则言山之大、山之高,古寺藏匿之深,难以寻觅。“数里”,言入山之遥远。“入云峰”,言古寺之高耸入云。短短十字,就将寻寺之缘由,古寺之位置交代清楚,笔墨极其俭省。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颔联是说,古木参天,山路小径,人迹罕至;深山幽静,不知何处,隐约传来古寺的钟声。这是写“香积寺之幽”。 香积寺之幽,一则体现在“古木”参天,年代久远;二则体现在“无人径”,人迹罕至;三则体现在“深山”偏僻,游人很少。“何处钟”,看似不是“香积寺之幽”,实则仍是通过声音反衬其幽,通过虚实结合,将香积寺意境表现得更美。 唐代僧人灵一《宿静林寺》句,“山寺门前多古松,溪行欲到已闻钟”,想必正是由此脱胎而来。 前四句写远景,后四句写近景。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颈联是说,泉水撞击巨石,发出轻轻地呜咽声;太阳的日光照着茂密的青松,仍给人一种寒气笼罩的感觉。这是写“香积寺之静”。 诗人以“泉声”之有声,来写“香积寺之静”,颇具隋代诗人王绩“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笔法。前句通过听觉写山寺之静,后句则通过触觉写山寺之僻。 此联亦为千古佳句,被誉为锤炼字句的典范。清人赵殿成评价说:“'泉声’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可谓妙评。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日暮已至,“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安然自若,如入禅定,一切邪念皆空。这是写“香积寺之境”。 “薄暮”言诗人登上山寺之时间。“潭曲”,不仅实指山寺之景,还暗指佛经中毒龙居住的宅窟,与下句中的“毒龙”相呼应。 “潭曲”空了,意味着现实中的“毒龙”已被制服,可是藏在人们心中的“毒龙”被制服了吗?所以,诗人最终抛出了“安禅”二字。打败现实中的毒龙——“沣河之毒龙”,并不算本事,打败内心的“欲望之毒龙”才算本事。 “欲望之毒龙”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贪、嗔、痴、慢、疑、恶见(不正见、邪见)等佛教“六毒”;一种为除此以外的其余之毒。 近年来,疫情肆掠,许多人心态崩了,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绪,各种欲望之毒,呼之欲出。此时,更需要我们能修炼自身,“安禅”以制“毒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