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taoshu 2022-12-20 发布于河北
其实黄种人很多骨架宽壮的,因为东亚人是老亚洲人和新亚洲人的混血,老亚洲(蒙古c)头最大,但体型也宽壮,适配新亚洲人(汉族o、n、q)是和白人同源近亲的,头窄长,骨盆适中,他们从东南亚带来的土著母系体型窄。
于是就发生了错配,有可能出现同时继承了蒙古大头基因和东南亚瘦窄骨架的人,顺产就有点麻烦。
另外古代欧洲人难产率比我们高多了。他们有束腰的习俗,我们这边裹脚还不致死,欧洲女子十二三束腰,到成年盆骨变形,婴儿头卡在哪里,一尸两命,死于难产的不计其数。
东亚人头围最大这也是事实,白种人次之,黑人最小。这和继承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例高低有关系,尼安德特人就是脑袋大躯干长,智人脑袋小躯干短四肢长。
戴过摩托车头盔的都知道,欧版的盔普遍夹头,特别是颞骨跟顶骨交界的地方。
蒙古人种就是头大,骨架也大,后来蒙古人种南下,种地,因为饮食变成农耕加上和东南亚热带人种混血,骨架变小,头骨也变小但是没有身体小的多。才造成这个局面,根源是农耕内卷吃不起好的没长开。留在蒙古高原的游牧人和在北极的因纽特人都没有骨架小的缺陷。
并且东亚人躯干长,四肢短粗,重心低,核心力量强,不善于奔跑,是典型的力量型种族。大脸盘,宽壮的骨架,粗壮的下颚骨,粗骨盆。梨形腿比较多。不仅不娇小不可爱而且是最虎背熊腰的。很多中国女的比白人男的骨架子还壮。这一切的原因之一是先天睾酮水平高。睾酮高的另一个结果是东亚人好斗,男人勾心斗角,女的互相攀比。
值得一提的是把清代人口增长原因都归功于薯类的观点,恕难苟同,因为到民国年间,番薯、土豆的种植面积比例都不到10%,而人口比明末多了两倍,何况,当时的人不懂得薯类脱毒处理,土豆、番薯几代就退化了。我更倾向于两年三熟制的推广,以及开垦了更多荒地当农田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