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恒菊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作者:田恒菊 推荐人:胡阳新

 昵称15221501 2022-12-20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6.9.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作者:田恒菊 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中心小学     田恒菊    邮编:444309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我是如何加强计算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1、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整数乘法中出现的两个错例35乘3等于95,24乘5等于100,很典型的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没有很透彻地理解乘法算理,关于乘法进位的数字该怎么处理学生是比较模糊的。

     2、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意义 。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多从整数、小数和分数练习中得以掌握。如:25×17×4、2.5×17×0.4 等,通过练习举一反三,掌握算理。

      二、思维训练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核心 。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 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混合运算171-60÷10×8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 ,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 法、除法和乘法,先算60除以10的商,再乘以88的积,最后求171与积的差。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小棒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498扩大6倍大约得多少?498×6应等于2988。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498接近500,用500×6等于3000,2988接近3000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三、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运算的习惯,通过运算判断自己解题的正确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还要不断的改进教法,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并要有耐心,有恒心,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非常重要。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计算题学生大都不能认真审题,往往提笔就算。碰到相似的数字和符号就会抄错题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

2、养成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要抄题的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要做到三核对:抄好题目要和原题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和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结果要和竖式结果核对。

3、积极验算的习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不出错,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是不能自觉验算的。如果能养成积极及时验算的习惯的话,那么他的计算正确率将有大的提高。

4、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及运算符号也要书写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中,草稿上的书写也要工整。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熟能生巧,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1、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24×5=120等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突出重点 。如教学小数计算,练习时要注意小数点的处理,加、减、除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则要末尾对齐,简便计算则要注意运算定律的正确使用,学会观察数据进行凑整。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需要教师智慧的讲解,老师和学生不断地培养训练才能逐步达到。

3、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