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有音频版本方便各位前辈师兄师姐开车时收听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张震老讲课的文字版,方便各位前辈师兄师姐阅读 哈喽,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神农识药的时间啦,今天是《疏调生力汤》系列的第二期。我们就从疏调生力汤的第二味药鹿角片开始给大家介绍了。 鹿角片性味咸,温。归经归肝、肾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鹿角片: 鹿角片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锯成长段,用热水浸泡,取出镑成薄片后晒干。 其味咸,微温,无毒。入肝、肾经。《得配本草》谓其:入手少阳、足少阴经血分;《要药分剂》谓其:入肾经,兼入心、肝二经。鹿角片主行血,消肿,益肾。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本经》谓其: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别录》谓其: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千金·食治》谓其:屑服方寸匕,日三,益气力,强骨髓,补绝伤;《日华子本草》谓其:疗患疮痈肿热毒等,醋摩敷;脱精尿血,水摩服;小儿重舌鹅口疮,炙熨之。阴虚阳亢者忌服,《本草经疏》谓: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亦不宜服;《得配本草》谓: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禁用。 《纲目》云: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本草经疏》云:鹿角,生角则味咸气温,惟散热,行血消肿,辟恶气而已。咸能入血软坚,温能通行散邪,故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及留血在阴中,少腹血结痛,折伤恶血等证也。肝肾虚,则为腰脊痛,咸温入肾补肝,故主腰脊痛。气属阳,补阳故又能益气也。 复方: ①治奶发,诸痈疽发背: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锉)一两,当归(锉)一两。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洪氏集验方》) ④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集验方》) ⑥治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⑦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渐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鹿角片是国医大师张震之疏调生力汤之臣药。鹿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斑龙角,无毒,用于“骨虚劳极、胎死腹中”的治疗。鹿角片(或粉),性味咸温,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已骨化解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梅花鹿角”、“马鹿角”、“鹿角脱盘”。鹿角分为人工饲养与野生二种,以野生者之角为佳品,具有滋肾补虚、活血消肿等疗效,临床用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等证。鹿角富含氨基酸、胶质、磷酸钙、碳酸钙及氮化物等。 鹿角片具体运用小提示: 1、国医大师张震认为,鹿角乃血肉之品,能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活血起痿,对于久病之躯,可振奋机能,利于康复。若采用野山正四平头血茸(尚未角化之鹿茸)则疗效更佳,惟热证者不宜。 2、肾阳虚之现象显著者加附片、肉桂、鹿茸或鹿角片等。 3、疏调宁坤汤基础上,为了加强方药的补肾滋阴扶阳填精作用,尚可酌情加入当归、熟地、鹿角片(或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粉等药物。 4、骨质疏松综合征者,如有肾阳虚之现象显著者,可酌加附片、肉桂、鹿茸或鹿角片等。 5、鹿角片有一定的正性肌力作用。(实验发现,其正性肌力作用可能与升高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有关) 6、鹿角片有一定的温肾壮阳作用。(鹿角多肽可能是其活性成分之一) 7、鹿角片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其能降低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血清钙含量浓度) 8、鹿角片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改变造血微循环,增强了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能力,提高了血红蛋白和外周血红细胞的含量) 9、鹿角片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鹿角 在我国,凡良药大多都有一些传说故事,鹿角片自然也不例外,今天小师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故事吧。 早先年,有个叫阿兰的姑娘,十分喜欢爱护鹿,大家都叫她“抓罗格格”。 有一次来了一些妖魔,要猎山里的鹿群。姑娘让鹿神使自己头上长出了鹿角,一摸就万箭齐发,击退了妖魔,保护了当地的部落和鹿群,使大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人们都遵称她为“抓罗妈妈”,后来,这位“抓罗妈妈”被吴姓氏族敬为鹿神进行祭祀,有专门的祭祀仪式——跳鹿神。祭祀时,不但扎腰铃打手鼓,还要戴神帽、挂托力(铜镜)。神帽上插有两只鹿角,扎着八九条各色飘带。 一般都在打鹿角时祭祀,请鹿神保佑多打鹿角,幸福平安。 跳鹿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