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传世良方,还有3大妙用,医生给你详细讲解

 文炳春秋 2022-12-20 发布于浙江

前些天,科普了一个古方,得到了不少粉丝朋友的喜欢。今天,我就再给大家科普一个健脾的方子吧。

参苓白术散,我第一次用它是在自己身上。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说起来记忆都有点模糊。

那年大三,课业突然忙了起来,作业和考试堆积如山,我忙得不可开交,恨不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终于在考完最后一门考试,紧绷的那根弦断了,整个人变得脾胃不进、多困少力。当时医学知识也学了不少,我想这点小问题就没必要去看医生了。

于是看了下自己的舌苔,发现自己的舌苔厚腻,是脾虚湿盛的典型症状。

参苓白术丸主要调理脾虚湿盛,于是就去学校医务处买了几盒回来吃,大概调理了一个星期,身上的症状就缓解了。

一、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第一良方

和泻心汤一样,参苓白术散知道的人也不少。

它最先被提及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此书中评价它“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具有很好的健脾祛湿的功效。

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组药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共有10味药。

其中人参为君药,补脾肺之气;白术,补气健脾、燥湿止泻;茯苓,渗水利湿、健脾助运。

山药为臣药,补气养阴,莲子补脾益肾,白扁豆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利湿。

砂仁为佐药,化湿行气,温中开胃;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润肺止咳,又调和诸药。

可以说参苓白术散的整组方剂调和起来是非常奇妙的,通过健脾、祛湿、和胃三个步骤来夯实脾胃,“一补一泻,一升一降”,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把多余的水湿化掉,从根本上解决湿气和脾虚的问题。

以上就是参苓白术丸最基础的一个功效,但在临床的应用当中,任何药物都需要活学活用。

就我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当中,参苓白术散在以下3种疾病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

二、参苓白术散,还有3大妙用

1、慢性结肠炎

对脾虚湿停引起的慢性结肠炎,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有不错的疗效。之前,我遇到过一个患者,她腹泻很多年,而且常常伴有腹痛,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治疗了很久,都是治标不治本,一停药就复发。随后她找到了我。

她舌胖有齿印,苔薄白微腻,脉弦细,同时还有大便溏薄,是很典型的脾虚湿停。

我在参苓白术丸上给她加减中药,大概服用7剂之后,3个月后就调理好了。

2、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的患者大多存在思虑过重,而思虑过重又影响脾胃运化,从而导致脾气不行。

可以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来健脾祛湿,改善神经性厌食。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往往有脾运失调,生湿化热,湿热内蕴,内湿透出皮肤,从而导致该病。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地在参苓白术散上加减,可以改善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以上3种疾病,都是在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参苓白术丸为基础,灵活加减得到的药方。这个过程需要扎实的医学功底,对不了解中医的人不建议使用。

三、参苓白术散和归脾丸,有何区别?

文章提到参苓白术散,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中药方,归脾丸。平常也有很多粉丝私信问我,这两种中药都健脾,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今天,我索性给大家进行统一的解答吧。

首先,他们在药物组成上肯定是不同的。上面已经对参苓白术散药物组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那这里我就不多赘述了。

我们主要说说它们功效上的不同。

参苓白术散适合脾胃虚弱,同时湿气重的患者。主要针对的是饮食不化、

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的症状。

归脾丸适用于心脾两虚的患者。主要针对食欲下降、胀气、心烦意乱、心慌心悸、头晕以及晚上失眠的症状。

说白了,参苓白术丸和归脾丸都健脾,但是它们所针对的是不同类型的脾虚。

以上,就是我对参苓白术散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有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有时间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我是@消化内科张春红,有任何关于脾胃方面的疾病,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