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想要混上来,无非解决这几个问题!

 谋略那些事 2022-12-20 发布于江苏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四十五卷 汉纪三十七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

【原文】

北海敬王睦薨。睦少好学,光武及上皆爱之。尝遣中大夫诣京师朝贺,召而谓之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敢不以实对!”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乃为相爱耳。”其智虑畏慎如此。

【译文】

北海王刘睦去世。刘睦自幼喜爱读书,光武帝和明帝对他都很宠爱。他曾派中大夫进京朝贺,召这位使者前来,对他说:“假如朝廷问到我,你将用什么话回答?”使者说:“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贤才而乐与士子结交,我敢不据实回答!”刘睦说:“唉!你可要害我了!这只是我年轻时的进取行为。你就说我自从袭爵以来,意志衰退而懒惰,以婬声女色为娱乐,以犬马狩猎为爱好。你要这样说才是爱护我。”刘睦就是这样聪明多虑和小心谨慎。


【解析】

这一段材料很经典。
北海王刘睦,是北海王刘兴的儿子,而刘兴是刘秀兄长刘演的儿子,按照辈分,刘睦应该叫汉明帝叫叔叔。
对于皇室而言,权力争夺向来无所不用其极,父子、兄弟之间说什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奢侈,说自古天家无亲情一点都不过分。
汉明帝对刘睦的关系,第一应该是君臣,第二才是叔侄。
两个角色利益能够重叠的地方极小,且第一角色比第二角色重要的多。
也只有当刘睦对皇权没有任何威胁的时候,汉明帝才会对刘睦以关爱、照顾,来体现自己的仁慈。
就如之前说汉明帝是否真的好儒一样。
汉明帝是否真的如此仁爱?这个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汉明帝需要让自己看起来仁爱,让人们觉得自己仁爱,这才是关键。
刘睦作为当世人,生活经历在汉明帝一朝,对汉明帝一朝发生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再清楚不过,楚王案、荆王案、废太子东海王刘疆之死,就是对汉明帝最好的诠释。
所以,刘睦太明白汉明帝是什么样子。
因此再看上面的材料。
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乃为相爱耳。
袭爵之前,忠孝仁慈礼贤下士,袭爵后,声色犬马胸无大志。
咱们先看,如果一个人这样,你会想到什么。
大概率的是,荣华富贵腐蚀人,地位改变时候,这个人不再有以前的雄心,以后也难以有大作为。
这就是人性的必然,持续精进才是极少,而富贵之后沉溺享乐才是大多数人真实的样子。
如果咱们再反过来想。
刘睦袭爵之后,依然忠孝仁慈礼贤下士呢?
你能享乐的时候不享乐了,反而继续苦哈哈的,说明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刘睦袭爵北海王,已经是人生顶峰,再高也不可能了,他还如此,究竟是所求为何?
没有袭爵之前,刘睦还能说他忠孝仁慈礼贤下士是为了有个好名声将来能正常袭爵。
袭爵之后,他还如此,就不好说了。
对皇帝而言,除了儿子之后,比如兄弟、叔父及儿子,他们表现出如此,就是在树美名、收人心,是别有用心。
所以,刘睦与那位使者的对话,堪称刘睦是真明白人,知道汉明帝想看到自己什么样,以此求全。
历朝历代,但凡是没有继承皇位的皇子在封王之后,为求自保也基本上如此。
如此反例极多,往前看,最明显的就是汉武帝的哥哥刘德,当时颇有才名,礼贤下士,在儒生中名声极好。
有一次他朝见汉武帝,武帝对刘德做的事早就有所不满,于是说了一句:
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
商汤以七十里地而建立商朝,周文王以百里地得天下,你刘德也要加油啊。
这话极其直白的表露出汉武帝对刘德的忌惮和猜疑。
刘德回到封地,立马纵情声色饮酒作乐,四个月后暴毙。
或许是有这个前车之鉴在,刘睦才如此对使者说,希望他不要把自己说的那么好,免得因为表现太好让汉明帝猜忌。
再换个角度,刘睦也是个明白人。
之前提到汉明帝时期楚王案,时间长、牵连广,不少人都栽了进去。
而很多人陷进去原因无非是和其中涉案人员有过交集瓜葛。
或许是看到汉明帝这种性格的使然,刘睦在袭爵前后,立马从“性谦恭好士,千里交结,名儒宿德,莫不造门”转变为谢绝宾客。
如此转变,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和外面断绝联系,这样外面再怎么乱也没办法牵扯到自己。
反正已经是北海王了,关起门来过日子,好得很。

【闲扯】

时间到现在,如刘睦那样为掩盖自己真实的样子,而故意装作另一个样子,实在是没有必要。
对于普通人来说,活就活个自在、真性情。
刘睦这段材料,内里的核心并不是他的伪装或前后改变,而是他清晰的知道,汉明帝的需求,以及汉明帝的需求对应到自己身上应该是什么样?
当汉明帝的需求满足了,自然是刘睦能过的滋润。
这道理在现代职场乃至于生意场是一样的。
很多人混不好与不懂这话的逻辑有很大关系。
咱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国历史,进入现代化工业国家也不过几十年。
农业国时代的思维底层是自给自足,而工业国家的底层思维是市场。
前者自不用多说,而后者则是交换。
所谓的交换,就是用我有的,去换你有的且你需要的。
注意这里有三个条件,其一是我有,其二是你有,其三是你需要。
缺一不可。
从几千年的农业思维沉淀,转变为市场经济思维,很多人在这还没有转变过来。
说白了,很多人没有交换思维,而是单纯站在自己的角度主张利益。
如果你的利益你自己产生那还说得过去,但你的利益需要别人给你,你凭什么这么说?你凭什么让别人给你?
你爸妈都没办法这样啥都满足你,更何况外人?
这东西引用到职场,其实就是这么几个问题。
你有什么?
你要老板或领导什么,钱嘛、职位嘛。
你老板、领导要什么?
你能给什么?
搞明白这几个问题其实也不难,难的是你有什么到你能给什么的转变,这就是交换。
你能不能从你自己有的那些东西,扒拉出一点老板领导想要的东西,然后去交换?
你挑挑拣拣都找不出人家想要的,凭啥要求人家高看你一眼、给你多一点?
所以,养成交换思维,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有什么?
对方有什么?
对方要什么?
我如何提供他想要的?
多问自己,理顺了就好办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