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形记

 海伦的颜色 2022-12-21 发布于浙江

我只是想借这个题目用用,聊的内容和卡夫卡的同名小说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老妈每天起床照例在观音像前点一炷清香;舅妈时时斋戒,每天天不亮去净慈寺礼拜。

宗教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追溯到老祖宗对动物崇拜和图腾。

易中天的《禅宗的兴起》这本书我挺喜欢,因为感觉他的视野比较广阔,论述比较全面。

我身边没有伊斯兰教的朋友,因此没有直观的了解,虽然他们的教义也是坚守正道,但是不明白为什么如今却和恐怖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粗粗读过《圣经》,认识好些教徒,也喜欢参观欧洲的教堂。

教育大众“爱”的信仰总归是好的,虽然我并不相信有什么神迹会显现,但是他们给近代落后的我们带来了西方的医院和大学,并让我们受益至今。

自从白马驮经入洛阳,佛教就在神州大地开始生息繁衍,几起几落,逐渐本土化后跟儒家道家一起融合成一种独有的文化,在发源地已经没落的同时却在千里之外大放异彩。

佛经的开头往往是:如是我闻,意思是我当时上课的时候听到释加牟尼师傅是这样讲的,如同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论一样。

可是今天众僧侣在念“如是我闻”时,是否还有佛祖讲道的精神呢?

前几天,一个资深友人要去体检,心里忐忑不安,于是说:我们去径山寺拜一拜吧。

余杭径山寺不仅历史悠长,颇具声名,而且很灵验,原因不便多说,因为都是坊间流传。

很多年前我去过,那时开车上蹩促的山路后,山上只是一个老旧的庙宇。

现在的径山寺已经修葺一新,黑亮整齐的柏油路在青翠的山间婉转盘旋,私家车需半山腰停下,换成当地的接驳车才能到达“光明顶”,人多香火旺。

眼前的寺庙占据整个山顶,放眼望去,青山翠竹,层峦起伏,祥云映碧空,清风伴钟鼓。

寺庙依山而建,一进又一进,只觉宫殿盘郁,楼观惊飞,宝相庄严,细节华美。两旁又见池塘园林,可以放一对联: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我是一个挣钱养家,柴米油盐时时计算的人,所以最大的感叹就是:这得花多少的钱啊!

如果算上文化大革命,历史上,佛教在中华大地上曾面临5次灾难,前面四次分别是: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

唐武宗灭佛

后周世宗灭佛

打压佛教的原因当然有多个,但是其中一个原因是僧侣太多,使劳动力枯竭,税赋减少,军队征不到足够的兵力,也就是说浪费太过。

如果佛教老祖宗释加牟尼活到现在,看到这么雄伟华丽的建筑,他是否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离开他的美丽的皇宫,富足的生活,而衣衫褴褛地坐在菩提树下苦苦冥想七七四十九天,去参悟人生的终极问题。

这段时间,我正好在临摹怀仁的《圣教序》,里面写到玄奘法师花十七年时间西天取经,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闲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

为了信仰,往往需要千辛万苦,孜孜以求,好比文学创作,总是饱受磨难,欲爱不得,生离死别,才有文字激扬,情感汩汩而出,让人动容。若一个人生活快乐,饱食终日,是没有什么激情写出感人的文字的。

当你走向信仰的时候,到底要什么?是100块钱的一根红色福带?还是6万块供奉的一尊观音像?

其实佛教慢慢变形为道教了:食人间烟火,修现世功德,求名求利求长生。

谢谢支持,你若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下面:赞“和“在看”,并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