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空下的神话和岛歌|里拉琴的前生后世

 世界民谣之旅 2022-12-21 发布于江苏

这是“世界民谣之旅”的第四十三期。除了你现在看到的图文版,还有在喜马拉雅播出的电台版以及在网易云云村播出的视频版。我们继续在希腊的旅途,这期聊聊里拉琴的前生后世,也随便从这个侧面来看看希腊的民间音乐。

更新这期的时间正好是七夕节前后,我们仰望星空,看见的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在遥远的希腊,织女星则属于一个叫做“天琴座”的星座。天琴座英文叫“Lyra”拉丁语拼写是“Lyre”,而它的原型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里拉琴。

传说众神的使者赫尔墨斯(Hermes)有一次偷走了阿波罗(Apollo)的一群圣牛,为了让阿波罗追不上牛群,给牛做了鞋子然后反着穿在牛脚上。阿波罗看着脚印就往相反的地方追,结果很久都没找到。赫尔墨斯在路上杀了一头牛,把牛献祭给众神,但是留下了内脏。他用牛的内脏和龟壳制作了一把乐器,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支里拉琴。后来阿波罗知道了偷牛贼是赫尔墨斯,于是怒气冲冲地去找他当面对质。但是当听到里拉琴的琴声之后,阿波罗的怒火消退了,便向赫尔墨斯提出用琴交换这群牛。之后这支里拉琴就一直是阿波罗的代表性乐器,成为了永远高挂在夜空中的天琴座。

早期的里拉琴用龟壳或者木盒作为共鸣箱体放大声音,三支木棍或者两只牛角和一支木棍支撑起琴弦,而琴弦则是用动物的肠子制成。这样看来,把里拉琴的制作和赫尔墨斯偷牛的传说关联起来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然而里拉琴实际上并不是古希腊人的发明,据考证,像这样构造的乐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今天伊拉克所在的地方。这种里拉琴叫做“乌尔里拉琴(Lyres of Ur)”,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弦乐器,也可以说是所有弦乐器的祖先了。之后里拉琴除了通过古希腊传播到整个欧洲,还通过古埃及传播到了整个非洲。

经过几千年的传播和改良,里拉琴自然也出现了许多变体。最初的里拉琴是用拨片拨奏的,之后又出现了用琴弓拉弦演奏的版本。到现在为止我都没说里拉琴琴弦的数量,因为这个数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里拉琴上是不一样的,而如何决定琴弦的数量这个问题也很值得一说。

还记得前几期我提到的“四音列(tetrachord)”吗?原本是打算旅程进入亚洲之后再介绍的,但希腊是这个理论的发源地,而且“四音列”和里拉琴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这里提前说一些。我们今天会觉得一个完整的音阶有七个音:do re mi fa sol la si,虽然说古希腊人也承认这一点,但他们看待音阶的最小单位是四个音,虽然说法不同,但我们可以姑且简单地理解为do re mi fa和sol la si do,最后一个是高音do。需要说明的是,和我们的习惯不同,古希腊的四音列是从高到低排列的,但如果我那样描述,会让原本就有点绕人的乐理问题变得更加难理解,所以在这里就尽量简化一点。

如果你了解“调式”这个概念,那你会知道在不同的调式中,每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是可以变化的。在一个四音列中,我们只确定了do和fa之间是一个纯四度(按今天的说法)的关系,至于剩下两个音在什么位置,则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改变成不同的距离会有差别很大的听感。比如说,我们把re放在和do只有半音的位置,然后把mi放在和re有一个全音的位置,这样mi和fa就也是一个全音。假设以E(329Hz)为do,那么我们得到的四音列就是EFGA。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完整的八度,那么以同样的关系再往下推,就得到BCDE。这个音阶之间每个音的关系就是半全全全半全全。了解“中古调式”的朋友可能会突然意识到这个不就是“多利安(Dorian)调式”嘛!不错,中古调式最初就是这样推算出来的。而伊奥尼亚、多利亚、弗里吉亚这些名称就是古希腊的地名或者说部落名称。

除了全音和半音,还有一种分法是在一个小三度的中间放上一个音,比如介于降re和re之间,那就是半降re,它距离do和mi都是半音再加半音的一半。这种音我们一般叫它四分音。四分音在今天以十二平均律主导的音乐体系当中是不存在的,但是按照把纯四度分成四个音这个目标来看,四分音其实很实用,而且比只有全音半音的分法还要平均一点。

另外,如今我们也不再按照四音列的方式来理解中古调式了,而且今天的中古调式和古希腊时的名称也有出入,但现在阿拉伯音乐的马卡姆调式理论(Maqams)依然是以短音列(Jins,四到五个音)为最小单位组合而成的,并且也依然保留了四分音。

对乐理不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以上这些内容难懂又无趣,其实我想说的就是,了解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则其实并不是绝对的。这些规则只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占据了主流,而这个世界实际上比我们看到的更大。

绕了这么大一圈,回来继续说里拉琴。最初的里拉琴是四根弦的,而且每根弦的音在同一首曲子里也不会变化。那现在我们知道了四音列这个概念,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只能演奏四个音的乐器可以那么受欢迎。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里拉琴的琴弦也随着人们对音乐复杂度的追求而增加了。传统的里拉琴最多可以达到十到十二根弦,但一般来说,普遍认为的标准里拉琴有七根弦,毕竟完整的七声音阶是七个音,所以有时候里拉琴也被翻译成七弦琴。不过我要是说“四根弦的七弦琴”,那就太奇怪了。

之前我们说里拉琴从拨片弹奏发展出了用琴弓拉奏的版本,除了音色不同之外,我猜测在右手拉弦的时候左手可以接触琴弦改变音高也是发生这种改变的重要原因。毕竟在没有引入指板和品格这些结构的情况下,如果用手指接触琴弦的方式改变音高,弹拨出来的音色就很不好听了。这种改变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给“里拉(Lyre)”这个词带来了另一个意义,也就是弓弦乐器。于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出现的、以及奥斯曼帝国时期传入希腊各地的很多弓弦乐器都被称为里拉琴,比如说克里特里拉琴(Critan Lyra),就是流行于希腊克里特岛的一种类似小提琴的拉弦乐器,只不过它是直立放在腿上拉的。

在电台版的节目中,这期也会播放克里特里拉琴的演奏,图文版的读者可以自己搜索相关音频。我很想知道大家听到这些音乐的时候会不会感到非常吃惊,至少我上大学时第一次去希腊玩的时候听到酒馆里、店铺里演奏和播放的音乐时是非常惊讶的。因为这和我想象中的希腊音乐非常不同,充满了阿拉伯音乐的味道。不知道我之前有偏差的印象是哪里来的,但现在我知道了在漫长的历史中,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作为跨越欧亚的帝国,文化本就是跨越东西方的,而希腊所处的位置正是在欧亚非文化的交汇处,自然也就成了一个交融的中心。

大家知道希腊南部是一大堆分散在爱琴海中的岛屿,这些岛屿上流传的民歌叫“尼西奥提卡(Nisiotika)”其实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岛歌”。电台版选择的曲目是“Lygaria”,这是一种香料的名字,也是克里特岛一个沿海地区的名字。这些岛歌都有很强的“异域风情”,因为听不懂歌词,如果不去往希腊那边想,你甚至会觉得这些歌曲出现在新疆的茶馆里也毫不违和。这首“Lygaria”的节奏型我甚至可以确定在新疆听过。所谓音乐无国界大概也有这么个意思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