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407 ABCDE我的情绪在哪里

 Seki菇菇 2022-12-21 发布于日本

还记得3月份的时候思考情绪应该不应该管理这件事写了一篇小文,那之后在中国mooc上参加了一个课程。

不得不说我快因为这个老师爱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了,不仅幽默语速适当,最重要的是每一段看似只是为了讲故事的段子里都会引出后一个结论。课程地址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埃利斯情绪管理

(截图来自中国mooc《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视频课)

图中展示了为什么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的情绪,首先事件(诱发事件)本身不会导致情绪,而其中的B我们对事件的评价、解释、看法才是导致C的原因。

事情发生只是一个客观现象,对它的评价是主观的认识,也是因此导致了自己情绪上的波动。

在埃利斯的理论中,我们之所以会控住不住自己的情绪(这里指坏情绪),往往是源于我们对发生事情的不合理思维,而这种不合理思维在我们的意识中是被自我认定极为合理的。

课程中举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出现情绪波动,忍不住想发脾气的时候主要是由哪些我认为「合理」的事情产生的:

  1. 我能做到的事情他人一定也可以做到,没有做到就是对这件事不够重视。

    小时候家长总会用同龄人教育我们,常会说:你看那谁谁谁跟你一样大,人家怎么就会了呢,还是你不够主动,不够重视学习。

    长大了以后这种观点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反观,既然我可以做得到那么和我同龄或者同等能力的TA凭什么做不到呢?一定是TA对这件事不够重视,没有责任心,这怎么能行!

  2. 约定好的事情就是板上钉钉,天塌下来也要做到。

    其实这件事和上面的1.很像,或者说是1.的一种情况。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接纳的正确是:做人要信守承诺。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答应对方的事情就要做到。反之,对方也一样。没有做到,无论是什么理由,是家庭工作身体健康等有了什么事情,都不是爽约的理由。爽约就会引起我的不适,触碰到我的情绪,我会对这件事情加以评价,而且是负面评价。

  3. 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其实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抵触,我觉得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呀。我是能听进去他人意见的呀,即便我们在共事过程中会出现争执,意见不合的情况,但是如果我觉得对方是对的,我会妥协。

    等等,如果,觉得对方是对的。而不是如果对方是对的,好像哪里不对。

总体上感觉自己对于1.这一条非常执着,而且身体力行地在生活中去进行实践。很多人说我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在我准备出国之前,我的一位好友曾说:你总是很坚定,认定了一件事就回去做。

其实我也会犹豫,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不敢做决定。但另一方面即便我不敢主张自己的想法,我依旧会选择默默地去执行。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到来。

我不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坚持锻炼对我来讲就是一项修行,也无法去持之以恒。我会觉得这样的一个弱小又有些无能的我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你却做不到呢?为什么你想不到呢?

归结成一句话就是: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让满意呢!

把这段话翻译成这样一句话,我想自己也能明白。我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了他人身上,而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虽然我承认每个人是不同的,但是内心中的那个强硬的自我又喊着:不同的他们也应该做出让你满意的事情的!我需要明白的是,事情发生是一个客观,对它加以的评价才是这件事对我产生情绪的原因。


理解到这里,我倒不希望自己以后遇到事情以后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而是能告诉自己为什么你现在会觉得生气,为什么你会有现在的心理活动。这样也不会在每次发火之后不停地自责,对对方有所亏欠。

最近还对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很感兴趣,手上有日本版书《被讨厌的勇气》准备看完以后再写点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