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专业的教师,从专业阅读开始

 艺之芳华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朱永新老师在《好教育的三个关键词——读<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一文中提到:只有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才可能做一个好教师。好教师就是一本书,永远站在学生前面,把自己这本书打开,让学生读懂这本书,读懂什么叫做真诚、崇高、纯洁、幸福、道德……所谓教书育人,说到底就是教师的人格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学生读懂了,他将来自己也会成为一本书。我们老师终生学习、不断成长的根基是什么呢?就是专业阅读!

自从我读了郝晓东老师的《阅读史就是我的生命成长史》这篇文章,更加明确了一个教师专业阅读的重要性。郝晓东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一个通过专业阅读改变了人生轨迹的老师——从中学教师转变为大学教师,继而脱产攻读博士。

郝晓东老师从小就喜欢读“小人说”(连环画),大学读中文系,他认为自己增加的大多是消遣性阅读,缺乏深刻影响自己的“根本书籍”(新教育实验把那些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深刻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称为“根本书籍”)。而刚参加工作(一所民办高中的语文教师)的他,除了读一些语文教学杂志,几乎没有读过其他书。他说在阅读上既没人指导,也没有学习的榜样。几年后,专业阅读匮乏的弊端逐渐显现:教育教学遭遇“天花板”,既不知道如何做,也不知道学什么。久而久之,职业倦怠潜滋暗长。还好,在生命还有可塑性的而立之年,偶然加入了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简称“新网师”),幸运地开启了专业学习。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竟如此相似!或许每一个老师都曾有过类似的职业倦怠,只是在十字路口处,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一个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学科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要采用知性阅读的方法啃读“根本书籍”。知性阅读相对感性阅读,强调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根本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新教育实验还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如今自己亦开启专业交往,在学术大咖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何其有幸,遇见李镇西老师,遇见新网师,遇见郝晓东老师,我离自己的榜样如此之近,一定会遇见更专业的李艺芳老师。

我想做一个专业的教师,就要从专业阅读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从经验中提出了这种作为背景的阅读和作为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大概比例:3:1。即“要正确理解一个知识,则需要拥有三倍于这个知识的背景知识。而没有一个可观的读量,这一点显然是无法达到的”。比如《新教育年度主报告》很多专业名词,我是云里雾里,“浪漫——精确——综合”这一条线在书中出现的频率毕竟大,直到昨晚新网师组织的共读活动“云端论剑”,我才知晓所指何物。

郝晓东老师去年世界读书日在自己公众号(啃读者)发表的《这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上)(中)(下)》,我已收藏。这三年决定跟着郝老师的步伐尝试着(想读,不一定读得懂)读一读这十本书。这十本书,之所以对郝老师影响深,是因为有四方面的共同特征:1.每本书逐字逐句通读、批注了三次以上,近十年反复读,经常翻阅,都快翻烂了。之所以反复读,一方面是书有价值,需要经常用到;二是书有难度,一两次不容易读懂。2.每本书都开课讲授过,其中三本书的讲义出版为《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3.这些书都与解决现实问题相关,不是为读而读。4.围绕一本书,参读了其他书籍。

我至今为止,只是浅浅的粗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和《新教育年度主报告》。专业阅读之路很漫长,专业成长之路也不易,但我不畏惧,愿意时刻满怀热情度过属于自己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最后还是想以郝晓东老师的话共勉:“在不断阅读中,理解教育,也在理解自己。只有真正理解自己,才能真切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