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军防城池的模板 年轻的景泰县竟有如此完美的永泰龟城

 逍遥_书斋 2022-12-21 发布于河南

初次来到景泰的你会想到什么呢,景泰蓝还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

文章图片1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每当遇到天降祥瑞或是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的时候,往往都要通过更改年号的方式来迎接新的气象或是与旧时代划界限。

文章图片2

年号必定是有着吉祥、祈愿的寓意在里面。皇帝因某件事一高兴,往往会将自己的年号赏赐下去做了地名,比如我前面讲过的政和、淳化、庆元还有嘉定。但在这些众多以年号做县名的中国县府中,有一个却是例外,这个地方就是我本回讲到的景泰县。

文章图片3

明代宗朱祁钰时期,如今景泰的土地上依然是一片荒芜。虽说早在西汉时,卫青和霍去病就已击溃匈奴夺下河西走廊,并于公元前111年在黄河边上初置媪围县。

文章图片4

可这个河西走廊的门户,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的景泰却环境恶劣鲜有人前往,干旱与走马灯一样的战乱始终是留不住人,曾先后被羌戎、匈奴、吐蕃、西夏、鞑靼等外族轮番入主。

文章图片5

明朝时,肃王府从甘州迁至兰州(1399年),金城的地位得到了迅速提升,陈兵于北部边境守护住兰州的任务变得至关紧要。

文章图片6

明正统十四年之后(1449年),鞑靼的阿赤兔部落借助地利的优势南下蚕食大明国土,东寇延绥宁夏,南犯固靖兰州,西侵武威张掖,深居内陆富庶的兰州沦为危险的边境城市。

文章图片7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明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集七路之师十万之众发动松山会战,收复失地两千余里。第二年,在李汶的主持下,一段东起黄河索桥渡口,西至古浪土门的新长城开始动工兴建。

文章图片8

与原来兰州到武威的旧长城相比,这段新长城将防线从1500余里缩短到了不到400里,更将包括景泰川在内的大片土地收纳到了长城之内。

文章图片9

在清康熙之前,景泰境内的寿鹿山和昌岭山分别称之为大松山和小松山,故这里的防御工程史称为“松山新边”。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也是明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45年之后,大明就亡国了。

文章图片10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八月,巡抚顾其志向朝廷建议,在兰州与红水堡之间增建三座城堡,以互为策应。两座小堡分别为镇虏堡和保定堡。

文章图片11

最重要的一座大堡选址在汉代老虎城旧址的附近,祁连山余脉寿鹿山的脚下。为“永绝虏念,康泰安宁”,取名为“永泰城”。

文章图片12

为了充盈人口,将山西大槐树和陕西大柳树的大量移民安置于此,所以如今的景泰人多为移民的后代。

文章图片13

明万历三十六年六月(1608年),这座军事要塞正式完工,兰州参将、士兵与马队千余人随即入驻。完工后的永泰城背山面川,坡度平缓,视野辽阔。

文章图片14

整体由黄土夯筑而成,周长1717米,墙高12米,四面筑有瓮城,整体形似龟壳一般,寓意着坚固和长寿。

文章图片15

城北有5座烽火台渐次远去,构成了龟尾。城墙周边掘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1至2.5米。城南有片名为“用汲海”的涝池,为建城之初蓄水所用。

文章图片16

因为在永泰城外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大沙河,一向有“十年九不漫,一漫吃三年”的说法。当地人迷信只要龟城头部前方的这片水面不干,龟城便可永远存在。

文章图片17

城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如遇敌情,永泰川的烽火台会率先点燃,并依次向兰州方向传递,以警示敌情。

文章图片18

转眼到了清代,永泰城周边的疆土皆已收复,明朝修筑的长城也就失去了作用,就连防守用了城门也都改建转做它用。这时永泰城的南城门上改作药祖阁,北瓮城上为真武阁。东边是文魁阁,西边是财神阁。只有城中那些纵横犹如龟甲纹路一般的小径还可依稀辨出当年的格局。

文章图片19

这里的街巷大多是丁字路口,通而不透,一旦有敌军攻入城中,可以大大拖慢其脚步,掩护己方进行巷战,堪称为古代军事寨堡的教科书。

文章图片20

雍正二年(1724年),一代名将岳钟琪(岳飞后代)在平定完青海叛乱后,抽了个时间回永泰祭祖。

文章图片21

为了解决吃水问题,他带领乡民们修造暗渠,引来泉水,在城内打了五口水井,还在城内北侧又挖了一座涝池。

文章图片22

井水盈满可以流入涝池,涝池水满后则可通过城墙底部的水洞排入护城河。五口水井和涝池,补齐了神龟的“五脏六腑”,也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永泰人民。

文章图片23

从建城到现在,城内始终都有人居住,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城内仍有上千人,而且大都是明代驻军的后代。

文章图片24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时,古城内外的百年大树被砍伐殆尽,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也大都被损毁。

文章图片25

之后二十余年,寿鹿山附近的山林几乎被砍完,再加上连年干旱,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越来越严重,迫使古城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城内现在已是十室九空,仅余的百十口人中大部分也都是老人。

文章图片26

既然“永泰”已经给大家阐述清楚了,那么“景泰”又是从何而来呢?事情还得追述到民国二年(1913年)。

文章图片27

当时的甘肃都督赵惟熙向段祺瑞抱怨甘肃幅员辽阔难以管理,于是便有了后来“政务较繁者改设县治九处”的批示下达,将清乾隆22年从皋兰析出的“红水分县”正式设置为红水县。

文章图片28

1933年4月,行政院核准甘肃省政府咨请改划红水、靖远两县界域,将靖远县北区划归红水县管辖。因为新的县治是由红水县的永泰川与靖远北部合并而成,故由“靖远”、“永泰”各取一字合称为“靖泰”。

文章图片29

又因为“靖”字与“景泰”的“景”字谐音,叫人回想起了明朝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种种往事,干脆直接改名为景泰,以示纪念。

文章图片30

好了,景泰县的上集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一集,我将回到景泰的县城,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新崛起的城市。为了叫更多人留意到《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这个节目,期待下一集的同时,记住务必要点赞、关注和评论。这样才能给与我们更持久的更新动力,为谱写中华城市旅游路线图的公益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文章图片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