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最漫长的这个冬夜,终将会过去——

 天下丛林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中    国    二    十    四    节    气

——

黄钟应律好风催,

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

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

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冬至时太阳行至最南处,从此北行。这也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从冬至开始,便进入了“数九寒天”,以后每九天为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即为“出九”。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九九艳阳天”。

物候

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节的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朝后生,所以为阴,故冬至一阳生时,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麋角朝后生,所以为阴,故冬至一阳生时,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习俗

祭祀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的一种方法,是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国泰民安。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画九

在冬至这个节气点,通过画“九九消寒图”,无论是梅花还是其他,每日一笔,九九八十一天,等待春日的到来,在最寒冷的环境中营造新期待的心境。

酿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至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美食

说到冬至美食,饺子必不可少。饺子外皮为月形,象征阴阳合历的太阴历表象。饺子内馅为日形,象征阴阳合历的太阳历本质。阴阳合历起计点“朔旦冬至”的交子之时,当然少不了饺子。尤其是北方,人们认为冬至日吃了形似耳朵的饺子,就不会冻耳朵。

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冬至这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象征一年的其乐融融、团团圆圆。

此外,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有个儿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茶饮

冬至,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阴阳相交时节,是调养体质的好时节,食补之余还需“茶补”,不如喝普洱熟茶,以满足冬日里“暖胃护胃、消食解腻、加快新陈代谢”等养生需求。

熟普的茶性温厚,对胃的刺激性很小,降脂,降压,养胃,较适合中老年人群,也正是时令佳品。

古琴

冬至日,九九消寒起,寒梅正花开。这个冬至,正在与病痛抗争的广大同胞而言,又格外不同。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曲《梅花三弄》,以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态以及傲雪斗霜的高尚品格,并借梅花洁白、芬芳和不畏严寒的特性来抒发人们对坚贞不屈之秉性、高尚情操的赞美。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梅花三弄》不是“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孤芳自喻,更不堪用“占尽风情向小园”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婉格调来比拟。因为《梅花三弄》是一首歌颂“君子之真,弄清风”;“君子之情,弄飞雪”;“君子之操,弄光影”的的恢弘诗篇,它抒发的是作者坚贞不屈和刚毅不拔的气质,它是人们心灵美、风格高的艺术写照,是人们生活中、精神上的春天。

这个冬至

现在全民抗“阳”的当下

正是一年艰辛长跑中

最严峻,也是最后一关

我们将迎来最漫长的一个冬夜

冰益壮,地始坼

漫长的黑夜和极寒将人笼罩

但这又是阴阳交替的新起点

冬至过后,白昼会越来越长

“数九”到最严寒的日子

就会开始回暖

也给寒冬中的人们带来春天的希望

凛冽的寒冬

正悉心地孕育着下一个春天

九九消寒

一笔一笔

书写着对春的期盼

熬过漫漫寒冬

终会迎来艳阳春暖

挺过艰难困苦

终将等到人间无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