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8年毛主席视察河南,县委书记一问三不知,主席:给你三个建议

 灵山白水 2022-12-22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2

文丨六六

编辑丨六六

1958年,毛主席到达河南只说了4句话,就怼的当地县委书记哑口无言

这4句话至今都让所有人民敬佩不已

文章图片3

毛主席视察河南

当年正值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毛主席非常繁忙,只得抽空来视察所有农村和城市里面管理部门和整个发展,是否在先前推进。

可这不看不知道,一看毛主席就找到了许多了漏洞与问题,他来到河南省的南阳,当面会见了当地的县委书记,而这个县委书记魏兆铭,在毛主席还没有到来之前,就生怕自己出错,连夜整理出了一堆的演讲稿和有关文件,这一夜魏兆铭彻夜未眠。

第二天见到毛主席时,魏兆铭紧张的心情立刻让自己精神抖擞,当魏兆铭做好十足的准备,正要与毛主席汇报当地的发展工作时,毛主席先打住了魏兆铭的嘴

文章图片4

毛主席深深叹了一口气,他让魏兆铭将所有准备好的资料统统收走,毛主席拿起手中的香烟点起,看着面前的大好河山,他不禁眉头一皱,问了魏兆铭4个问题

魏兆铭此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毛主席就已经问出了第一个问题“是否知道在南阳二十八星宿中,究竟谁排第一?”魏兆铭瞬间脑子一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毛主席的问题,这在他的印象当中可没有做过这种资料的准备

此时毛主席看着紧张的魏兆铭,知道他答不上来,又问他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当地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他的祖籍属于哪里人?

文章图片5

这个问题无异于再给魏兆铭当头一棒,让魏兆铭无从反驳,他对毛主席说道:“我只知道诸葛先生去世前的最后那段时间,一直生活在南阳,却不曾知道诸葛先生究竟是哪里的人。”

此话一出,让毛主席更为生气,就对魏兆铭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襄阳和南阳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魏兆铭此时还在回想着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却没想到毛主席的第三个问题,也十分难答,魏兆铭面露难堪,不知如何面对毛主席,只能毕恭毕敬的回答毛主席道:“主席,我不知道。”

其实归根结底,毛主席问的这几个问题都非常的有深意,他不是在故意刁难魏兆铭,而是一点点去告诉魏兆铭,去治理一块地区,一个国家,真正要做到的就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不能只看眼前的问题,要把眼光放长远,他问魏兆铭诸葛亮和襄阳南阳的时候,其实是为了让魏兆铭了解当地的历史。

文章图片6

三个问题深意

当年诸葛亮为何会在南阳这片地区落叶扎根,那南阳肯定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当年诸葛亮在退隐之前,就在选址作为自己后半辈子生活的地方,而南阳当时名为宛城,地理条件是其他地方都没法相媲美的,那里有山有水,而且运输交通能条件也非常优越,可谓是繁荣城市。

文章图片7

诸葛亮当时就是在距离整个城市的交通枢纽处不远的卧龙岗生活了下来,那时他也可以通过着整个交通信息和一些车水马龙,来判断当时的局势,面对时局的变化,诸葛亮也随之而变。

这是南阳非常得力和优越的先天条件,可如今魏兆铭只看到了眼前的工作,却不曾通过历史来判断现在的情况,以此可以将整个城市的不利化为有利,造福所有百姓,这是魏兆铭没有想到的。

而毛主席问魏兆铭襄阳和南阳之别又是另外一层深意,其实两地本就是两个城市,这也让魏兆铭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想象,两者之间确实有点关联,但又有所不同,南阳属于河南,而襄阳属于湖北,两个本就不属于一个地方是城市,却只间隔了几百里路

文章图片8

更为神奇的是,两个城市虽间隔不远,但气候上完全不一样,南阳相对来说比较干燥,但襄阳却有些许的湿润,城市建设上更是有所不同,南阳的白河自始至终都是在城市的一边,而襄阳却是将汉江在城市中间穿过,形成两个城区,跟武昌等地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就促就了城市通过以前的历史,和现在的优势,进行下一步怎样的建设,能让人民通过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过上更好的生活,以民为本,以国为家,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这是毛主席当时下查民生的初衷,而魏兆铭并没有想到这些,他只是在一些基础的工作层面上,做出了普通的汇报,并没有下到底层,与人民站在同一战线上思考问题

这也就是毛主席最为生气的一点,可这些问题魏兆铭也没有做出什么好的回答,更让毛主席对魏兆铭的职位产生了质疑,可很快魏兆铭就从困境中醒悟了过来,告诉毛主席整个南阳的发展经济水平,和现在南阳的优越地理位置分布,还有一些农业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对未来趋势该如何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这才让毛主席不再生气,对魏兆铭有些许的赞许。

文章图片9

第四个问题

可接下来的话,让魏兆铭又吓出了一身冷汗,俗话说眼中有大局者,方能观天下,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从一个问题的点,看到整个事态的面,之后才能做出对局势的调整,他问魏兆铭:“你有没有统计过南阳的百姓,每个人每个月都会吃掉多少粮食?”

这让魏兆铭惭愧的低下了头,他终于明白毛主席为何说那么多历史和现状,就是想让魏兆铭明白,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是整个国家能繁荣昌盛的关键所在,如果连最基础的民生问题,都没有调查性出,并统计后进行下一步的改正,那整个国家只会止步不前。

魏兆铭虽然明白毛主席的真实想法,但自己对这些资料信息根本无从知晓,他现在的脑海里,全部是昨天晚上背的毫无用处的资料,这让魏兆铭不知如何面对毛主席

其实毛主席针对的不仅仅只是魏兆铭个人,而是所有只知道明面上为整个国家效力,但却一直不体恤民情的人给予的一个警告,毛主席认为中国为何能打胜仗,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所有城市的团结一致,还有就是当地的优越地理环境,这些都不能忘。

文章图片10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民,就没有中国的未来,不管是历史,还是百姓的生活,还是发展的前景,所有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都应该做到为民着想,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做表面文章。

毛主席因此给到了魏兆铭三个建议,第一:让魏兆铭先了解当地的历史,才能了解现状,第二:要多下基层与考察民生,才能长远发展,第三:站在人民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有更牢靠的人心。

毛主席的话直接打醒了魏兆铭,他在此次毛主席拜访之后,将所有当地有关的历史文献,或有关资料统统了解了一遍,并且在民生问题上,做出了非常多的改善,让当地的人民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并且在现如今南阳的发展,也是说得上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这也离不开毛主席那四个问题,和对魏兆铭的一句句教诲。

不过要说为什么毛主席对南阳如此的重视,其根本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是河南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关键性的因素,可以说如果没有河南这个重要战略指挥点,就没有现在中国的胜利,

而另外一个核心的点就是河南曾经闹过饥荒,并且此次饥荒非比寻常

文章图片11

两个根本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一直都是最为重要的战区,这里的优越地势非常明显,进可攻,退可守,而在关键的时刻,河南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创建了将近四五个根据地,从这些根据地不断突出敌人的重围,进而加以反击。

在整个过程中,河南也有许多英勇壮士奔赴前线,上阵杀敌,虽丧失了许多的年轻生命,但换来了国泰民安。

共产党在河南这样有利地形和人民的帮助下,共同挽回了战况劣势的局面河南也送去前线整整十几万名百姓冲锋陷阵,他们从来没有拿过枪扛过炮,只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之奋斗。

文章图片12

而就是在河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打败了日军等人,并且顺利得突出重围取得胜利。

这也是毛主席最为看重河南的一点,他明白此宝地对抗日战争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而真正能帮助到河南解决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粮食

粮食在抗战时期本来就非常急缺,可为了能让战士在战场上有力气奋勇杀敌,百姓将家里仅有的粮食都捐了出去,为得就是能尽早打赢胜仗,让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可等战争真正过去之后,河南也迎来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灾难“饥荒”

文章图片13

这在现代人的看来饥荒并不可怕,有的人可能认为就是饿一两顿的事情,但在1942的时候,河南饥荒几乎要了许多人的命,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许多人未曾见过人为了疯狂抢夺粮食而大打出手,也未曾见过为了一碗米就能换一个人的一辈子,而这都是河南大饥荒时期的常态。

当时正值灾年,所有百姓都几乎颗粒无收,虽然有点的家庭还能撑一些时日,但是面对旱灾,蝗灾,百姓能做的就是面对或者逃荒,可是逃荒又该往哪走呢?

南阳在当时百姓的眼里,算得上还有粮食的地方,那里毕竟依山傍水,肯定有大量的粮食足够这些难民生活,但再多的粮食也不够大量的难民,他们争先恐后的想要进入南阳,而当时在南阳驻守的官员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只能等到当地有关部门下达指令后才能让这些难民进场,而在此期间没有办法的难民只能在门口高喊在南阳城中的亲戚朋友以此来取得联系,城中的一些百姓也心系这些难民,就找几个难民对官员声称是自己家的亲戚为由,才能先行进入南阳。

文章图片14

最后不得不让一大批难民进城,可此时还有一个隐患就出现了,南阳当地百姓虽然有粮食,但每天也只够吃一顿的,而难民进城后所有人都有可能是吃一顿,两天不吃饭,然后才有下一顿,这让南阳也陷入危机,不过在灾难面前,所有百姓都认为该互相帮助就要互相帮助,不能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饿死,至此,一些从豫东来的不少难民从此定居在了南阳

这也证实了毛主席当时认定南阳此地是为数不多的宝地,不管是抗战,还是灾荒,都能挽救许多事情和生命,这也毛主席多次想要前往南阳了解当地情况的原因

文章图片15

毛主席虽然在魏兆铭一事上有很多生气的地方,但是面对这大好河山,又怎会真的生起气来呢,毛主席只不过是想让所有官员都明白,只要我们还在职一天,就要当好老百姓的官,就要为人民服务,不是单纯表面文章,要多去了解当地的实时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政策,才能更好让城市发展起来。

毛主席不管是在抗战前还是抗战后,都十分懂得为民着想,在处理许多关于百姓的事物上,更是能从多方面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在历史,现状和未来上,更是做到了洞悉一切

文章图片16

结语

如果不是这次毛主席的视察,可能中国并不会像现在这样发展的如此之好,毛主席在脑海中可能早已经规划好了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之久的计划,只是他还未曾看到就离开了我们。

不过中国现在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让所有的村民都奔入了小康社会,而且所有人再也不会有“饥荒”这个病了,毛主席的思想带给我们现在的生活许多好处,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些为国之所想的烈士们,是他们带领出来了我们新中国的发展,是他们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