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小海(子穴)、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背部下针手法。 01 — 小海穴(子穴) 取穴:握拳,手肘弯起来,手肘内侧两个骨头做正三角形的顶点(凹陷),按的时候很麻。(麻骨头) (两骨做三角形顶点) (两骨之间凹洞) 合穴,属土,小肠火之子穴。实症治此,例如疣症。 直刺下针,很浅,用1寸针,一下就到。 02 — 肩贞穴、臑俞穴 取穴:肩头,手弯起来肩上凹下的地方为肩髃穴(大肠经);肩髃穴向后横骨下骨缝为臑俞穴,臑俞(nao shu)下3寸为肩贞穴。 其他取穴方法:正坐位,垂肩,上臂内收,从腋后纹头向上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肩贞穴。肩贞垂直向上推至一块斜向的骨头(肩胛冈)下缘,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肩贞垂直向上推至一块斜向的骨头(肩胛冈)下缘,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臑俞。 (肩贞穴) (臑俞穴) 手臂上三条阳经,大肠经与小肠经这里位置很接近,中间还有三焦经。 治症:帮助辩证。这两个穴道知道就好,如果病人痛,在臑俞、肩贞穴区域,小肠经问题,新痛三天实下小海,久痛三月虚下后溪。对称治疗。 臑俞:手太阳、阳维脉、阳跷脉之会穴。 03 — 天宗穴 取穴:肩胛骨的中间,即为天宗穴。 天宗穴治症:很少用。肩胛骨的痛,全部属于小肠经。 04 — 曲垣穴、秉风穴 取穴:先找肩井穴(胆经),在肩膀正上方,肌肉凸起。可下针,但不能深,下面是肺,武术上不能重击。肩井穴后下3寸为曲垣穴,曲垣穴外2寸是秉风穴。 (大椎、肩峰连线中点为肩井) 治症:肩顶痛是胆经的,下超过三寸是小肠经的,其中间是三焦经上的。知道经络在子母穴上补泻,或原穴上补泻,阳经有原穴。 05 — 肩外俞、肩中俞 取穴:第一胸椎上为大椎穴,旁开2寸为肩中俞;第一胸椎下为陶道穴,旁开4寸为肩中俞。 (肩中俞) (肩外俞) 背部下针方法:不直刺,从中间向两侧斜刺下针,距离一寸(半寸)的地方下针,一寸到达(半寸)穴道,大概30度下针(针与皮肤夹角),穴位处皮肤红晕,一排下来很整齐。 治症:肩膀酸痛、项强(脖子强硬,可能是太阳中风表征、温病,西医高血压、瓣膜闭锁不全造成的项强)近取穴。 06 — 天窗穴 取穴:脖子两个大筋内侧,颊车下来是人迎(足阳明胃经)。人迎外开3寸是天窗。人迎外开1.5寸,刚好在大筋后方是扶突穴。 天窗治症:喉咙问题。 (有人说痔疮是小肠的湿热下注所致,实际成因很多) 07 — 天容穴 取穴:耳朵正下方。 颈部的穴道,下针都很浅,差不多5分,一般用指甲切了下,这样不会扎到动脉。 治症:甲状腺肿、脖子里面肿瘤、硬块,天容下针。 08 — 颧髎穴 取穴:外眼角外凹陷处,为瞳子髎(太阳穴),外眼角下3寸为颧髎(quan liao),颧骨最高点下的凹陷。 很少下针。偶尔上牙痛近取穴可下针。 09 — 听宫穴 取穴:耳前小突,即为耳屏,嘴巴张开,耳屏前出现一个骨缝,骨缝上部为耳门、中间为听宫、下部为听会。听宫为常用穴。 治症: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都可以下听宫。 听宫下针时要张开嘴巴,扎针过程闭嘴会针弯掉,所以嘴里要咬着东西(毛巾),留针5分钟,直针可下一寸,可补可泻,可插提。耳朵流脓黄色、腥臭是实症,用泻的手法。耳鸣、火车声等等、听力差、耳朵痛,通通可下针。 耳朵流脓、化脓可用喷剂(粉剂),麝香矾石散,麝香无孔不入,矾石是干燥剂,没有水就没有炎症,没有了发炎环境。流脓的就给它保持干燥。 耳门、听宫、听会都可以下针,作用没有大的差异,可隔天交替轮流下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