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紫霞照我 2022-12-24 发布于陕西
 商代甲骨文关于天气现象的记录已十分丰富,如有气、象、云、风、雨、霁、雹、雪、霜、霾、雷、雾等多个关于天气的字,雨则能区分䌺雨、雷雨、洌雨、疾雨等多种形式。西周的《周易》中还出现了天气谚语。如《震》六三爻辞云:“震苏苏,震行无眚。”

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从观象授时向推步历法过渡,进入到精确计算阶段,初步奠定了中国天文学的基本框架,此时常见根据天文现象来预测天气的现象。《吕氏春秋·十二纪》有关于云、日旁云气、月旁云气、气等非常细致的观察。

自汉代开始中国的气象知识向三个方面发展,一是观测范围的推广和深入,二是气象仪器的创造和应用,三是大气现象的理论解释,这三个方面均有很多超越西方的伟大成就。

天文与气象预测相结合的传统在唐代有进一步发展。如《开元占经》卷90到卷102包含对各种气象现象的认识,尤其风占、雨占、霜占、雷占等。

宋元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气象学领域亦有不少重要创发,如对虹、梅雨、舶趠风成因的科学解释,对海市蜃楼现象的记载和解释,首创雨量和雪量的观测技术和科学计算方法等。宋元之际,道教符箓派兴盛,“雷法”便是其中之一。通雷法的道士声称可以呼风召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

明清时期的航海天气预测经验更加丰富,海洋天气预测经验在宋代见诸汇集,如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的“江海船舰”。元代朱思本撰《广舆图》,包含占天、占云、占风、占日、占虹、占雾、占电、占海等不同方面的天气预测知识。清代时传统的气象知识和技术有进一步发展,如发明了人工消雹技术、制定了全国雨泽奏报制度等,但这已是传统科学的尾声了。

在更加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面前,古代的天气预测只能沦为经验层面的知识和技术。虽然古人的科学探索精神永远值得赞扬,因为这才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

——笔记摘自《秋去冬来、寒来暑往: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人民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