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靳秉岩:金石书画伴吾一生

 wuzhi9 2022-12-25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金石书画伴吾一生

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访包头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靳秉岩


图片

靳秉岩:

汉族,别署卧石斋主人,祖籍天津,1958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包头市文联副主席、包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1994年至2012年荣获包头市第一届至第九届文学艺术振兴奖,2016年荣获包头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成就奖。

靳秉岩在包钢无缝厂当工人13年,曾任包钢书画院副院长、在包钢书画院工作30年,任包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0年,任包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12年,是包钢企业文化建设、包钢书画事业发展、包头市文化艺术发展的见证人。

包头日报全媒体记者对话靳秉岩

图片
图片
 靳秉岩接受记者采访。

Q


靳老师,时间置换到上世纪70年代,您参加工作在包钢当工人,主要工作是什么?请谈谈这段经历。

靳秉岩:

       我是1976年参加工作,在包钢无缝厂当工人,在车间和工友们倒班,一干就是十三年。我喜欢书法、绘画艺术,业余时间参加了包钢举办的首届硬笔书法大赛,我的作品获得一等奖。厂领导便安排我做宣传工作,有企业宣传、安全宣传、职工教育宣传、计划生育宣传、春节期间灯展和文化活动等。那时,包钢武装部、工会、团委等部门也来厂里借调我,组织青年书画作品展览,布置企业文化宣传栏,开展职工书画文化活动等等。十三年的工厂生涯很快就过去了。

图片

△ 你能找出照片中的靳秉岩老师吗?

图片

Q

包钢无缝厂的最基层工作为您提供了成长的舞台。那您是怎么走上书画艺术创作道路的?

靳秉岩:

对,我从包钢无缝厂最基层的工作一步步干起来的,所以对车间现场、职工生活深有感触,为我充实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人的一生经历过艰苦的环境,尤其是刚步入社会体会过艰苦的磨练,便奠定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段经历对我后来走上艺术创作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片

实际上,我学习书画艺术一开始并没有确立什么奋斗方向、目标,当时根本没想过当艺术家。我就是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家里有许多书籍、书画作品,父亲爱好广泛、喜欢钻研书法、绘画、诗词、戏曲,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我时常翻翻字帖书籍,时间一长就喜欢上了书画艺术。那时工厂工作再忙,我回到家也要写写画画。后来,又有了一个好的环境——包钢书画院,我在这么好的艺术创作氛围、文化交流环境里,书画艺术创作自然而然生根、开花、结果了。

图片

图片

Q

包钢书画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成立有什么考量?您做哪些工作?

靳秉岩:

包钢书画院成立于1988年,地点在包钢老干部活动中心。那时包钢发展规模庞大、职工众多,职工文化生活亟需充实,书画院应运而生。最初是组织书画培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我一到书画院就组织大型书画展,开展书法绘画培训,书画教学和创作两手抓。同时,邀请艺术名家来包钢,参加全国书画艺术交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包钢文化艺术氛围一下就聚起来了。后来成立了包钢老年大学,承担起退休老干部、老职工等书画爱好者的学习培训。包钢书画院和包钢老年大学是一套领导班子一体化管理运营。因为我原本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从事书画工作,就自然而然成为包钢书画院职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Q

您搞书画艺术创作有没有名家栽培?取得如今的成绩,您觉得有哪些因素?

靳秉岩:

在包钢书画院这个平台上,自然而然接触了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书画界名家,尤其是自治区一些老艺术家经常来书画院办展览、走访采风、座谈研讨。像老艺术家杨鲁安、刘江、高式熊、吴长邺及本土名家刘永等等,都给过我指点,受益良多。

图片

图片

能取得如今的点滴成绩,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熏陶,刚才讲到了;二是兴趣使然,我一直酷爱书画金石文化艺术,从没厌烦过,并且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追求;三是“艺运”很好,我到包钢书画院从事专职书画工作,将自己的爱好与事业追求融合起来,便如鱼得水;四是天赋开发,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我学书法时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老师让学啥就学啥,我是看什么好就去学,我对书画艺术的认识、理解和把握都经过自己去感悟,艺术创作是需要有悟性的,我常说我有“三师”,即:师古(师法古人)、师群(师法大众)、师天(师法自然之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刻苦钻研,那时候刻印,坐在凳子上一坐就是一天,没白没黑的,我曾经给自己刻了两方印:一方为“金石书画伴吾一生”,另一方为“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是我的真实写照。

图片


Q

我刚工作就知道您是西泠印社社员。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西泠印社一直有着极为严格的吸纳社员制度,您是如何加入西泠印社的?有哪些故事吗?

靳秉岩:

加入西泠印社不是偶然,前后有好多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参加了许多全国性展览并有获奖,也在西泠印社举办的全国篆刻艺术展览上获了奖。我写了加入西泠印社的申请书后,两年多没有批准,那时入社要求很高、条件严格,老一届理事们层层考核。这期间,我的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篆刻展,多篇论文编入当代篆刻学术论文集、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等期刊。

图片

尤其在西泠印社举办的第三届篆刻艺术评展中,我的篆刻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论文获得印学短论文奖,同时获得两个奖项的,全国只有我一人。1996年,我充实了资料再次递交申请,直到1997年底,西泠印社寄来了入社通知及由赵朴初社长亲署的《社员证》。当时我很惊喜,那时内蒙古共有三位西泠印社社员,包头只有我一位。
图片

图片

Q

这也是对您篆刻创作的肯定。您的书画和篆刻创作是如何平衡的?

靳秉岩:

也不是肯定。没加入西泠印社时,感觉咱们篆刻作品量大、人们认可度高、参加展览多,好像创作水平挺高,但是,真正到了西泠印社这个大平台上,才看到这些全国顶峰级人物才是大师,这些老先生是国家传统文化领域的栋梁。我还是爬山的人,和大师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钻研。认识到这个以后,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奋力从事艺术创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诗书画印是四位一体的关系。从我个人创作来说,书法、绘画、篆刻是融为一体的。书法学习创作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借鉴篆刻、绘画、诗词;掌握了各门类艺术的精要,你的篆刻也好、书法也好,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近十年来,我研究在陶瓷、紫砂等载体上书画篆刻,更感觉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为一体的重要。
图片

Q

我看到您有很多陶刻瓷绘紫砂艺术品,您是什么时候接触陶瓷、紫砂并开始创作的?

靳秉岩:

       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陶器、瓷器作为我书画印艺术创作的载体。紫砂和瓷器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我从小就觉得这些艺术品很神圣,后来有机会去宜兴、景德镇看看,人家到底是怎么做壶、做陶器、做瓷器的。临近知天命的年纪,有经济条件了,也有创作的能力了,我开始频繁地走出去。一走出去就大开眼界了,我觉得可以把以前钻研的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大胆地创作。

图片

刻紫砂和刻印章那是两码事,刀法和刻感是需要八年、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积累的。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通过造型、文字、颜色的变化,把自己的文化感悟和创作技巧附着在陶器、瓷器、紫砂等中国传统艺术品上,让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合创新发展,这也是我艺术创作的目标。

图片

图片

Q

您创作的最大快乐是什么?

靳秉岩:

我喜欢挑战各种艺术门类风格。比如说,有些人写一幅字之后,要重复写好多遍,我就不太一样,相同尺寸、章法写多就不快乐了,得马上跳跃到另一个想象当中。其实,我创作的最大快乐来自于挑战,喜欢尝试一种新的创作,迸发新的灵感。

图片

Q

这可能与您不停地学习研究有关系?您感觉您的创作有没有阶段性?您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靳秉岩:

有关系。我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看各种书籍,文学、历史、典籍、科学等。这么多年,我每年都出去学习采风,宜兴市、景德镇、丁蜀镇,不断地学习钻研。我习惯以季节来创作作品,比如绘画,要研墨调色,连着不能停,一个季节就得干这个事。比如刻印,把石头拿出来,这一阶段都刻这一批印章,一开始精品可能出不来,有细微的体会、刀法的感觉等问题,感觉找到以后可能就出一两件精品。刻十方印章,有一方满意就不错了,精品真是不可复制的。

图片

我的作品各有各的风格,我自己不好评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我考虑创作一件什么作品来表达庆祝之情?我当时就有感而发写下“大美内蒙古”。光有五个大字怎能体现70年来内蒙古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之后,我配了老舍先生赞美内蒙古写的诗句,多年前我在包钢资料室看见之后印象特别深就记住的——“东傲兴安岭,西跨河套雄。”“牧野云烟碧,钢都雨霁红。”这首诗配着书法艺术放在“大美内蒙古”中那是多美呀。所以,这幅书法作品呈现出来让我印象特别深。

图片

其实,我参加过什么大赛,作品获过什么奖,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只想创作更好的精品。我最满意的作品还是我的学生。在包钢书画院三十年,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传授给我的学生,是我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我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我教的很多学生,如今很多都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我市书法篆刻界的骨干力量了。

图片

Q

确实,包钢书画院培养出一大批书画家,对包头金石书画艺术发展也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您的付出功不可没。您觉得包头书画文化艺术氛围如何?

靳秉岩:

因为包钢书画院是内蒙古成立比较早的专门机构,而且我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所以这里就聚集了很多书画名家和年轻爱好者,老艺术家是我的老师,我们很尊重他们,我与学生之间也是相互尊重,我们之间就互相交往,没事常来写写画画。包头书画文化氛围越来越好了,也走出好多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家。

图片

图片


Q

2015年,您把创作的书法、篆刻、绘画、陶刻及瓷绘等146件艺术作品无偿捐赠给包钢。2017年,您在包头文艺界艺术品慈善义拍扶贫公益活动中捐出三幅作品,其中书法作品《沁园春・雪》拍出了15万元。您担任包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也十多年了,平时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组织书协队伍下基层开展艺术为人民服务活动,您的初衷是什么?

靳秉岩:

作为艺术家,什么时候都要明白回馈社会的道理。我在包钢工作40多年,其中在包钢书画院搞艺术教学及创作30多年,包钢是培养我的摇篮,没有包钢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感恩包钢。我希望我的这些艺术作品,在包钢书画院展示的过程中,能为包钢职工书画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能够为包钢的企业文化建设、爱国爱厂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如果需要,我还会捐献。

图片

艺术家要记着自己的社会责任,要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用艺术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担任书协主席,我更要模范带头、领导组织,下基层开展讲座、组织公益活动是最直接的方式,以后还要创新形式,更多地普及金石书画艺术知识,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艺术道路走好,还要将正确的艺术导向传承下去,这是一个从人民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对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链接

靳秉岩在包钢无缝厂当工人13年,曾任包钢书画院副院长、在包钢书画院工作30年,任包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0年,任包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12年,是包钢企业文化建设、包钢书画事业发展、包头市文化艺术发展的见证人。

图片

靳秉岩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坛首届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五届、六届、八届(入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全国第二届、三届、四届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第二届、三届篆刻艺术评展(第三届获优秀作品奖、印学短论文奖),日本第二十三届、二十五届国际书道联盟作品展览(第二十五届获外务大臣奖),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江山多娇”篆刻艺术精品展(中日篆刻展),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书法美术摄影精品展;参加由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千名书法名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活动,作品被水立方游泳中心永久收藏;参加上海世博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篆刻作品在现场展出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永久收藏;为中央电视台45周年台庆创作栏目名称篆刻作品“综合新闻”,由中央电视台收藏,并编入《荧屏金韵》一书。

图片

靳秉岩作品入选《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中国近现代书画展》、《全国企业界书画大展》、《当代古典细朱文精品展》、《中国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全国第二届青年篆刻家作品集》、《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艺术展》、《西湖胜景百印集》等。

《靳秉岩篆刻选》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多篇印学论文在《书法研究》、《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西泠艺报》等全国性报刊、杂志发表;其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及中外收藏家收藏。

图片

(记者:贾星慧,吴杰)

(编辑:牛瑶;审校:张桂莲)

转载联系授权,注明来源:包头日报微信平台(BaotouDai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