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伏台湾的最后一位地下党:整整潜伏42年,70岁回乡才知儿孙满堂

 历史探奇 2022-12-26 发布于河南
1995年5月23日,广东丰顺县政府下达了一条紧急通知,题目为《关于谢汉光同志的退休决定》。
大概内容是根据省政府决定,承认谢汉光从1947年到1988年在台湾“工作”的工龄,并批准谢汉光同志退休,退休工资按照一般干部标准执行,即日起有效。
谢汉光接到这个通知后泣不成声,自己终于不用以假名字“叶依奎”了却此生了。
而在潜伏台湾的42年里,谢汉光每天都要为活命而担忧,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初的新婚妻子竟然从未放弃自己,更为其操持起了一份家业,儿孙满堂!
那么,谢汉光究竟有何传奇经历?回到大陆后,他又如何为自己“正名”的?
要解开这些,还要从头开始讲起。
一、聪慧少年
1921年,谢汉光出生在广东丰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幼学习成绩优异,19岁时,谢汉光以高分考入了广西大学的农学院,成为了“寒门贵子”。
谢汉光的大学老师是中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们不仅传授谢汉光等人宝贵的知识。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他们还教授谢汉光等人爱国救民的伟大道理。
谢汉光出身贫寒,出于感同身受,谢汉光下定决心要报效国家,以推动革命胜利为己任,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与他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张伯哲、梁铮卿、陈仲豪等人,他们日后都成为了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1942年,谢汉光从大学毕业,然后被分配到了广西的一个农业实验场当了一名技术员,凭借着自己在工作中勤奋、优异的表现,很快谢汉光成为了这个农业实验场的主任。
除了主任的身份之外,谢汉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用农场做掩护,在附近开展革命运动,同时还给其他共产党员执行任务提供便利。
所以,谢汉光所在的农场成为了我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期间农场遭到了多次国民党的盘查,但都被谢汉光妥善解决,化险为夷了。
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谢汉光的命运迎来了一次转机。
1944年,桂林被日寇攻陷,无数难民外逃求生,人群中就包括谢汉光。
与大多数难民一样,身负分文的谢汉光一路风餐露宿,地上有草了就吃草,树上有树皮了就吃树皮,等到所有能吃的都吃干净了,谢汉光只能一路以乞讨为生。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谢汉光终于在四川找到了组织,负责接待的人也认识谢汉光,因为之前他在谢汉光所在的农场住了很久。
没想到再次见面时,谢汉光完全是一个难民模样了,看到谢汉光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样子,接待的人很是同情,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份教师的工作,有了这份工作,谢汉光算是正式稳定了下来。
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辉煌,有过落魄,但谢汉光十分乐观,也十分务实,在教师的岗位上,他辛勤工作着,用心培养中国的未来,在谢汉光努力下,他的能力和人品也获得了别人的认可。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宝岛台湾回归,在恩师们的举荐下,谢汉光成为了第一批上台湾的大陆老师,他们这一批都是“优中选优”的精英。
去台湾前,谢汉光先去香港办了赴台手续,原本这是个简单的事情,可谢汉光的手续却办了一年半之久,为何如此呢?
原来在香港,谢汉光和一个大陆女孩相爱了,在这一年半里,两人领了证,甚至还有了一个孩子(当时谢汉光不知情)。
就在两个人憧憬未来生活时,组织又向谢汉光下达了命令,请火速赶往台湾!一方面教书,另一方面开始革命运动!
虽然心中有万种不舍,但在重大任务面前,谢汉光还是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请组织上放心,我一定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说完,谢汉光告别了新婚妻子,去了台湾。
临行前,谢汉光对妻子说,这一走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来,这次是我辜负了你,我走后你可以再嫁,不用等我。
妻子留下了眼泪,但她没有回答谢汉光的话,而是说,到那里你要小心,要早点回来。
于是,谢汉光正式踏上了去台湾的“征程”!令他没想到是,此时妻子已经有身孕,后来革命之路,也会危险重重。
二、危险重重
到达台湾后,谢汉光发现和自己对接的人是自己的大学好友张伯哲,这让谢汉光感到很高兴。
经过两个人的商议,大家都知道两人是同学,所以工作上还是分开为好,免得引起察觉,于是在张伯哲的安排下,谢汉光在张伯哲所在研究所的一个分所任职。
除了日常工作外,谢汉光经常从事一些革命活动,不久之后,谢汉光凭借良好的表现,直接被提拔为分所所长,这为他进一步扩大革命影响力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在谢汉光的努力下,他另外两名好友陈仲豪和梁铮卿也陆续来到台湾,并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潜伏在台湾的共产党员们建立了一个情报网,捕捉到了许多国民党的内幕消息,还第一时间传回了大陆,给解放战争的胜利带来了不小的作用,国民党军统们后知后觉,急的直跳脚。
但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49年以后,国民党逐步加强了对台湾的掌控力度,导致不少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惨遭杀害。
当年8月,国民党军统成立代号为“斩首”的秘密行动,抓走了一位叫做王德明的共产党员,王德明不仅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还供出了许多共产党员的个人信息,包括几位高层人物。
很快,蔡孝乾被国民党捕捉,他是我党在台湾的最高级别的负责人,手里掌握着许多重要情报,他的被捕宣告之前我党在台湾的工作进入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面对着国民党军统的糖衣炮弹,蔡孝乾妥协了,他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还给军统递上了一份名单,那是所有在台共产党员的名单,其价值、作用不可估量!
随着蔡孝乾的倒戈,中共地下情报网被完全摧毁,400多名同志被捕入狱,另外还有1800多人被扣上了“通共”的帽子接受审查。
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刑逼供下,绝大多数中共党员都坚贞不屈,不曾吐露过一言一语,最终慷慨赴义,其中就包括朱枫、陈宝仓还有谢汉光的好友张伯哲、梁铮卿。
在张伯哲被捕就义前,他已经感觉到了国民党的狼子野心,他连夜给谢汉光写了一封信,让他赶紧离开,走得越远越好。
张伯哲信刚发出去,就被国民党军统抓住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自己却慷慨就义,这是何等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
谢汉光很担忧其他同志的安危,他来到梁铮卿的单位找他,却被告知在谢汉光来的一天前就已经被抓走了。
一些好心人劝告他说,现在国民党正在乱抓人,你可一定要小心啊!
就这样失去组织和战友的谢汉光孤独地、漫无目的地走着,他准备躲进深山里避避风头,可突然被一个高山族的大爷截住了。
这位大爷是当地的村长,还是民兵的指挥官,这天巡逻时,他发现了神色慌张的谢汉光,于是就上前盘问他的身份。
大爷说,你是哪里人?来我们这里干什么?谢汉光想了一下说,我是国民党的兵,1949年的时候过来的,但是我现在不想打仗了,就当了逃兵。
大爷听完后神情缓和了许多,他说国民党会抓壮丁,我们村就被抓了好几个,当逃兵也正常,不过你刚来台湾,在这里有亲戚没有?
谢汉光如实回答,没有。大爷打量了一下谢汉光,然后过了一会说,这样吧,你来我们这里生活吧!谢汉光像是抓到了一个救命稻草,赶紧同意了。
就这样,在大爷的帮助下,谢汉光住在了深山老村中,恰逢那时有个叫叶依奎的年轻人病逝了,大爷就让谢汉光顶替了他的身份,以“叶依奎”这个身份生活。
待在这里,谢汉光无时无刻不想念远在海岸的妻子和一起革命的战友,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咋样了?
谢汉光无数次都梦到自己回到家乡,梦到回到妻子的身边,可那终究是一场梦,梦终究是要醒的,生活也是要继续的。
三、为生活所缚
幸运的是,谢汉光很快就在这个新的地方赢得了尊重,他是农学院的高材生,也曾经担任农院的主任,所以在农业耕种方面他是个专家。
刚来到村里时,谢汉光就发现当地人还是使用着极其落后、刀耕火种的生活。
于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将一些先进的种植栽培技术教给了当地的村民们,提高了粮食产量,也拉进了与当地村民的关系。
见到谢汉光如此有文化、能干,当地村民对他的戒备心也慢慢的放下了,有时候国民党来查户口时,村民们还会打“掩护”,帮了谢汉光很大的忙。
后来村长看谢汉光还没有成家,就想给他介绍个高山族的姑娘,但是被谢汉光拒绝了,原来大陆那边的妻子已经占满了他的心房,他再也不会与其他人组成家庭了。
不忙时,谢汉光都会站在高山上眺望着海峡对面,他一次又一次地筹划着回大陆的路线,一次又一次地回忆妻子的长相,因为他担心自己被困在这里时间太久了,会忘掉她。
当时由于国民党的高压统治政策,谢汉光回到家乡几乎不可能,但他坚信,终有一天台湾要回归的,“有生之年,我肯定要回去的吧!”谢汉光一直安慰自己,这股新年支撑他度过了几十个春秋。
时间终究没有辜负谢汉光的等待,终于在1987年,海峡两岸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台湾当局也允许那些老兵们回家探亲。
获知这个好消息的谢汉光欣喜若狂,40余年苦苦等待终于换来了结果,他本身想以”谢汉光“的身份返乡,但再三考虑之下,他还是用 “叶依奎”这个身份更为保险,于是他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回大陆的申请报告。
经过一年的漫长等待,1988年底,台湾政府同意了谢汉光回大陆探亲的请求,就这样谢汉光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四、安度晚年
时隔42年之后,谢汉光重新踏上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走过了多地,观看了祖国多地的大好河山,辗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离开时他还是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此时已经年过七旬。
回到家乡后,谢汉光开始四处打听妻子的下落,可年代太过久远,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人,于是谢汉光只能回到娘家继续寻找妻子的消息。
幸运的是,凭着脑子里那点模糊的记忆,谢汉光真找到了妻子娘家的位置。
在娘家,谢汉光看到一位与他年龄差不多大的老太太,与老太太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中年男子,还有三个年轻的孩子。
这位老太太,就是谢汉光日思夜想的家人、妻子,老太看着谢汉光,嘴唇颤抖的说道,汉光,是你吗?你回来了吗?
谢汉光流着眼泪说,是我,是我,汉光回来了。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紧紧相拥着大哭了起来。这个迟来42年的拥抱,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委屈与思念。
这时,在一旁的中年男子抹着眼泪劝道:“爹,娘,咱们进屋说吧!外面太冷了!“
听到这话,谢汉光看着中年男子,眼神中充满了惊异,随后他的妻子缓缓地开了口说,当年你离开的时候,我已经怀孕了,但是为了能让你安心革命,我没有给你说。
谢汉光听完后拉着妻子,不停地说着“对不起”,说自己没有做到做父亲的责任,妻子也受了不少苦了。
妻子笑了笑,温柔的摸了摸谢汉光的头,说过去的事就过去把,现在孩子都长大了,都有孩子了,你看那三个孩子,就是儿子的孩子,苦我都吃完了,现在该享福了,而且当时你是为了执行任务才走的,我为你感到骄傲。
随后妻子说了这些年她的经历,最困难时,一个亲戚劝她改嫁,但她一直没同意,因为她相信谢汉光一定能回来的。
谢汉光也给一家人讲起了自己经历的生死时刻和在深山中生活的那段故事,两人老泪纵横,一个始终终未再娶,一个始终未再嫁,这是在战火年代的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之歌。
此次谢汉光回大陆还有另一个事情要做,那就是为自己“正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和党籍。
可谢汉光当时执行的是秘密任务,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当年和谢汉光一起在台湾执行任务的共产党员们大部分都牺牲了,所以谢汉光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自辨身份。
不过很快事情又迎来了一次转机,原来陈仲豪并未遇害,而且还在大学担任图书馆的馆长。
谢汉光辗转多次终于找到了陈仲豪,上次见面时两人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再次见面时两人竟然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两位阔别重逢的战友再次见面不禁相拥,留下了泪水。
随后两人聊起了往事,陈仲豪说当时他也差点遭到军统的毒手,幸亏自己反应快,坐上了到澳门的渔船,被组织接走,才侥幸活了下来。
谢汉光也开始讲述自己经历的故事,听完后,陈仲豪立刻写了一封信给组织,要求承认谢汉光的合法身份,恢复谢汉光的党籍。
不久后,中共中央专门派人对谢汉光的身份以及革命工作经历进行核实,最终认定谢汉光确实是一位革命英雄。
于是便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1995年5月,我国政府承认了谢汉光的身份,也批准他可以以干部的条件退休。
就这样,这位为革命奔波大半辈子,历经蹉跎的战士,结束了几十年浮萍一般的生活,终于落叶归根了。一年之后,即1996年,谢汉光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79岁。
结语:谢汉光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服从组织安排,勇于同反对派作斗争,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身上体现了我党人员的铮铮铁骨,值得钦佩!
谢汉光也是一位好丈夫,他虽没有陪伴妻子太久,但他对爱情忠贞不二的态度仍值得我们学习。
正所谓好人有好报,最终谢汉光也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纵观他的一生,既是忠诚的一生,也是无憾的一生!
编辑:十年
责编:林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