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侠士朱泽仪(第十四章 喜结伉俪,共赴国难) | 李亚东 李世金

 深圳文学 2022-12-26 发布于广东

第十四章

喜结伉俪,共赴国难

小姐病愈以后,他们又一块儿读书学习,一块儿习功练武,一块儿游花赏景了。可是,现在和以前就不一样了。他们每到中午散学后,小姐都不叫朱泽仪去饭堂吃饭了,就和他们家人一块儿吃饭了。朱泽仪也渐渐地熟络了,他从内心里感到:原来府爷和伯母都是很慈祥的,很和蔼的,做事都是很规矩的。只是全家人在吃饭的时候,都没有说话的。都是自己喜欢吃什么菜,就捯什么菜,有时候,小姐还捯菜给朱泽仪吃。尤其在吃饭前的那会儿,府爷总得要开导开导他们俩孩子:一个人不管在哪里做事情,首先要想着百姓需要什么;若为官,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民族大业为重,要流芳千古,不要遗臭万年。

朱泽仪在这里生活,真是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尤其感受到了父辈的教导与引路。

又是半年多下来了,到了第二年的三月里,又是春暖花开了。下午的时候,小姐带着朱泽仪到花园里赏花。小姐说:“这真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啊。你看那月季花,你看那蝴蝶花,一朵朵开得多美丽啊。小朱哥哥,你说我像什么花呀?”

朱泽仪一听,有点尴尬了。从来没有听过把人比成什么花的呀。他抓抓头,手足无措了,脸也羞得通红。他看着小姐,说:“这个……这个……我也说不好。你说呢?”

“小朱哥哥,你真逗,哪有自己夸自己的呢?我就看看你的比喻了。”

朱泽仪又是一个劲地抓头:“我说……我说……你就像朵蝴蝶花吧。”

“你说我为什么像朵蝴蝶花呢?”

“因为,因为蝴蝶花是小喇叭形的,就像你的樱桃小嘴,那红色的花瓣就像你的脸,也是红红的。”

小姐听了低下了头,双手捂着脸,咯咯地笑。这一笑不要紧,可把朱泽仪弄懵喽,朱泽仪以为自己的话有点下道子了。小姐越笑,朱泽仪的脸越红,差一点眼泪要下来了,也不敢抬头了。小姐走过来,拉着朱泽仪的手,说:“小朱哥哥,你说的是心里话吗?为什么不能说我像月季花呢?”

“你就像蝴蝶花么,我是从心里比较的。”

“那如果这朵蝴蝶花要是长在你家的院子里呢,你会天天浇水吗?你会给蝴蝶花锄草吗?”

“那当然会喽,可是我们家在双沟西山头住的时候,从来也没有种过花。说真的,小姐,你家的这朵蝴蝶花要是能舍得移到我们家栽,那你看我娘呗,真是天天浇水,天天呵护,我娘在家也没有事做,正好养花。”

“真的?你娘是个勤劳的人。我就喜欢勤劳的人了。”小姐边说边拉着朱泽仪的手前后摆动着,往前走着,“那这样吧,我们看看景,赏赏花,回去我们每人写一首诗,你看怎么样啊?”

朱泽仪一听又有点为难了。去年的那首《荷花》诗,也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呢,小姐这又要难为他。他抬起头来四下里看看,又摸摸头,也不好不答应呀。他嘟囔着嘴,说:“好呀,那我肯定没有你写得好喽。”

“哎,小朱哥哥,你才学习多长时间呀,我学习多长时间啦,我都学习十几年了。做事要鼓起信心呀,说不定,很可能你写得比我好呢。那我们现在就回去吧。”

他们来到书塾里,朱泽仪看小姐忙着整理笔墨纸砚,自己也只好学着做吧。他也理开纸,摆好了笔。可是,他并没有急忙动笔,只是在书塾里走动起来。

小姐也没有急忙提笔,只是坐在那里思考。过了一会儿,小姐提笔写起诗来。她写到:“万紫千红春光照,莺歌燕舞戏热闹。一年一度从不变,人间沧桑来回跑。”写好之后,她自己又读了几遍,感觉有点不太满意,于是,自己又坐在那里逐字逐句地推敲起来。,

朱泽仪也想好了,他想:这春天的景色,不光美丽,而且,它是一年的开始,人们都喜欢春天,是春天带来了新希望啊。于是,他提笔写到:“春光明媚花似海,枝头燕雀送歌来。一对书生游观园,两座凉亭齐喝彩。”写好以后,朱泽仪默默地读了几遍,但是,他没有急着宣布完稿。他抬起头看了小姐一眼,一看小姐还在思考,他想:小姐的做事态度多么地严谨啊,我一定要向她学习。于是,自己也低下头来,去思考诗句了。过了好半天啊,俩人都静坐在那里斟酌诗句,那场面,静得连一丝的声响都没有。又过了一会儿,小姐拿起笔,又把自己的诗修改一遍,她把后面的两句改成:一年一度从不改,人间为何童变老?于是,她又理开一张纸,挥毫泼墨,一首诗才定稿。完稿之后,她转向朱泽仪,说:“小朱哥哥,你看,我的诗写好了。”她把诗拿到朱泽仪面前,朱泽仪看着小姐的诗,读起来:万紫千红春光照,莺歌燕舞戏热闹。一年一度从不改,人间为何童变老?他读着读着,脸却变得沉默起来,他说:“小姐,你不光字写得漂亮,你的诗太高深了,你由眼前看到的景象,思考到了人生和人间的变化。太好啦,太好啦!那……你看我的这首诗,恐怕不行了。”

小姐看着朱泽仪的诗,她看了一边,觉得还不错,于是,她又吟诵起来。读着读着,小姐的眼泪就要下来了。特别是读到“一对书生游观园,两座凉亭齐喝彩”时,小姐更加地动情了。她深深地感到小朱哥哥对自己的喜欢,但是,只能默默地藏在心里。她抬起头来,看着朱泽仪,说:“小朱哥哥,你说:一对书生游观园,不就是我们俩吗?你真的会触景生情啊,还感觉两座凉亭都为我们喝彩呢。你这首诗写得很好啊。”

朱泽仪一听,脸红了,还低下头去了。

小姐说:“小朱哥哥,你怎么不好意思的呢?好诗就是好诗么。”

朱泽仪说:“我以前没读过什么书,这些都是我来到这里跟先生学的,还有你教我的。”

“那你开始怎么识字的呢?是自学的吗?”

“不是,那是我们傅老爷的少爷在徐州读书放假回家,在他的家里教我们的。跟着他学习了七八百个字呢。我们傅老爷人可好了。”

“那,现在傅老爷家的少爷还在那读书吗?”

“在呀,就在这西城里那个学府读书。”

“嗷,那里都是男孩子读书的地方,我哥哥就是从那个学府里读出来的,今年就毕业了,可能会留在京城里做事情。”

“那,小姐,你为什么不出去读书呢?”

“你看你有多傻,我不是女孩子嘛。女孩出去读书,不就疯疯傻傻的了吗?”

“嗷,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朱泽仪摸着头低头笑起来。

小姐说:“好了,咱们不说这些了,把诗稿整理好,明天交给先生改改。咱们回家去吧。”

“好吧,咱们回家。”

第二天上午,上课前,他俩把昨天写好的诗交给先生看。先生看了以后,一一给他们评讲。先生说:“小姐的诗,字迹漂亮;诗的前两句写了春暖花开,莺歌燕舞;后两句感叹人生易去不可返。诗的意境触景生情,很好。朱侠士的诗,不光写出了春天的美丽,还富有灵动性,尤其是:燕雀送歌来,既是春天的美,又是一个鲜活画面,后两句还作了对仗。你俩的诗,各有千秋。但是都要加上诗的题目。”

他俩听了先生的评说,心里美滋滋的,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下头去想诗的题目了。一大会儿,小姐站起来,给先生敬个鞠躬礼,说:“先生,你看我用这题目怎么样?——《赏春》”

先生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赏春……赏春……也可以。”

小姐得意地坐下来。

朱泽仪站了起来,他也给先生敬个鞠躬礼,说:“先生,你看我的诗,题目用《游春园》,行吗?”

先生听后又思索了一会儿,嘴里还小声地嘀咕着,又过了一会儿,先生说:“我看啊,还是把那个“园”字去掉好,就是“游春”,这样会给人以联想。产生意境的趣味。”

于是,他俩分别都把诗的题目补上去。现在,先生开始讲课了。今天先生教学北宋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先生先给他们讲王安石的为人和为官及写这首诗的背景,然后结合他俩写的诗,再结合春天的景色,讲解这首诗意境。特别是讲到“明月何时照我还”时,朱泽仪的眼泪就下来了。

他在想,已经新旧二年未回家给父亲上坟了,听着先生分析的思乡情怀,心里特别难受。他不停擦眼泪。先生看着这一幕,莫名其妙。这时,小姐也发现了,但是,在课堂上,小姐也不好劝说和追问。先生走下讲台,来到朱泽仪跟前,小声地说:“朱侠士,是不是我讲得有点远了,你动情啦?那我就不讲那么远了。”

朱泽仪立刻站起来,给先生敬个鞠躬礼,说:“先生,我听你的说课,我都能懂。就是你讲到:明月何时照我还,就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怀念,因为我已经新旧两年没回家去给我父亲上坟了,所以,我心里难过了。现在好了,你接着说课吧。”

先生点了一下头,回到讲台上。刚要讲课时,发现小姐又在揉眼眶,原来,朱泽仪讲的一番话,打动了小姐,她流泪了。他感到小朱哥哥是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先生说:“爱家乡,爱国家,是我们民族的每个人情怀。王安石就是古代的一个典型。”

听到这里,他俩就振作起来了,进入先生的讲课中了。

先生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师盼望你们都能成为民族的栋梁。这样,为师也就有了光彩了。”他又找回了话题,“好了,你俩自己读诗,互相讨论理解,有不懂的地方再问我。”

小姐和朱泽仪都各自捧起书来读了。才半袋烟工夫,就都会背诵了。小姐说:“小朱哥哥,你看着诗句,把这首诗讲解给我听听。”

朱泽仪笑眯眯地说:“小姐,还是你先来吧。你讲了,我听了就会了。”

小姐小声地也和先生一样,从王安石当时生活情绪,讲到他思乡心切。特别是讲到这里用“绿”字,使这首诗富有了精髓,动了起来;还有“何时”这个词,真切地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其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眼前就是家乡了,为何还感觉时光过得那么慢呢?我们可以去体会诗人思乡愁。

朱泽仪听完,感觉比先生讲解得还清楚明白。他说:“小姐,这首诗,我理解了,我真的理解了。”

“嗷,好,你理解了,那你就站起来回课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手法吧。”先生听了朱泽仪的话以后说。

朱泽仪一听先生要求回课,有点紧张了。他脸一红,笔挺地站在那里,开始给先生回课。先生一听,说:“不错,不错,课回得好,你能成大器啊。”

朱泽仪听后,乐滋滋地坐下了。

先生说:“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回去要把诗读好了,背好了,理解好了。散学。”

往回走的时候,小姐拉着朱泽仪的手,说:“小朱哥哥,你将来能成大器哎,成大器哎。”她一边说着还一边笑着。

朱泽仪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小姐。笑眯眯地说:“小姐,你别笑啊,那是先生对我的要求。俺将来要好好做人做事,让更多的人能记住俺的名字就好了。”

小姐越听越受鼓舞,而且,还停下脚步了,拉住朱泽仪的手,两眼直愣愣地盯着看朱泽仪的脸和眼睛。

晚上的时候,府爷一家三口坐在客厅里谈天。夫人说:“我说她爹啊,孩子讲得很对呀。过年也就十九岁了,也该成家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天道。你明个就叫人去引个路。朱泽仪这孩子实在好。”

“那,那也好。闺女,你放心,朱泽仪,旁人是抢不去的。”府爷说。

小姐这时候低下头偷笑起来。

“看你这个小丫头,喜欢了吧。”母亲说。

“娘,儿喜欢,儿真的喜欢。”小姐笑得咯咯的,府爷和夫人也笑了。

第二天,府爷登堂,传胖判官。一会儿,他就到了。他说:“报。”

府爷说:“进来吧。”

胖判官来到堂前,府爷招着手:“来来,来来,来到我这儿。”胖判官这才敢又往前走几步,靠近了府爷。府爷说:“你今个上午,去到朱泽仪家里,把两个孩子的事情给挑明了吧。我看两个孩子还很配的。你的话要说的婉转一点呀。去吧。”

“得令。府爷。我这就去。”胖判官退下堂来。他灵机一动,嗯,这事一定得做周到了。于是,他安排高个判官:“你去叫朱大侠回来家,就说安排他在家里休息两日。两日后执岗。”

“得令。”他转头就去了。

没有多一会儿,朱泽仪就来到家,母亲说:“儿啦,今个怎么回来这么早的?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

“娘,那有什么喜事呀。官爷怕我累,安排我注意两日的。”朱泽仪对着母亲笑着说。

“嗷。那好,那好。那咱娘俩今个中午吃什么菜,你说,娘去买。”母亲说。

“娘,你歇着,天还早呢,随便弄点吃的就行了。你老多休息休息。”

朱泽仪忙着整理家里的桌椅条台,叫母亲坐在那儿休息。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用今天的时间算,就是到了十点钟左右。就听大门口有人敲门。朱泽仪抬头一看,哎呀,官爷来了,就连忙跑出来迎接,嘴里还说:“官爷稀客,大驾光临,大驾光临。请进,请进。”他把官爷请到屋里,安排坐定。这时候,朱泽仪母亲也走出来了,她一边走着,一边笑着说:“嗷,这是我熟悉的大官人,是我们孩儿的贵人。”

“不要客气了,老妇人,你请坐吧。”

“请坐,请坐。”老妇人坐下来了。

三个人都坐定了,官爷才正式说话。官爷笑眯眯地说:“我今个是来给你们娘俩道喜的。”

老妇人一听说“道喜”,你看她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说“好啊。我家孩儿有喜,我就放心啦。是哪里的?”

朱泽仪也笑得嘴都合不拢。

官爷说:“我们府爷家的小姐看上你啦,今天,托我上门提亲。你们娘俩看,还有什么不合适的吗?”

“嗷呦,我说官爷,我们这穷人家,恐怕配不上啊。那不叫小姐委屈了吗?”母亲说。

朱泽仪说:“官爷,小姐才貌双全,人间少有的女子,我恐怕配不上她,让她受委屈。”说着,朱泽仪眼里好像噙着眼泪一样。

官爷说:“小姐看上了你的为人,看上了你的做事,更看上了你的勤奋刻苦的精神。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这不是儿戏。好,好啦,今天是四月初六,是个大吉的日子。这两天,你在家里休息休息,平静心情。后天去上岗。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做。”说罢,官爷起身就出来了。

朱泽仪娘儿俩笑嘻嘻地把官爷送到大门外,朱泽仪说:“多谢官爷。官爷慢走啊。”

他娘俩回到家里,就像手足无措的样子,摸摸这个,又拿拿那个,满脸挂着微笑。

母亲说:“儿啦,这就好了,娘就放心了,府爷家的千金小姐还看上你了。这都是老天爷降的福分啊。也是你爹在天有灵啊。”

听到这里,朱泽仪的眼泪都下来了,这当然不是激动的,这是娘提到他的父亲时,他的心里难过的。他擦擦眼泪说:“娘,你不要想得那么多了,我们活着的人把生活过好就行了。以后,你会享福的。”

娘也就不说什么了,忙着理菜去了。

朱泽仪高兴得在院子里又练起拳来了。他把外衣脱掉,只穿着内衣。他把全套的朱家拳练了一遍,又练了一遍棍术,最后,又把九节鞭打完了。本来想休息一下的,忽然想起,还有飞刀和大刀没练。于是,他又找来一块木板,靠在墙上,拿出十把飞刀,就听“嗖,嗖……”真是百发百中。随后,又练起大刀术。

这一整套练下来,非常需要强的体力,可是,朱泽仪只是微微地喘着气,也没有什么大的疲乏感。

两天的时间过去了。他来到自己的岗位,刚站定,胖官爷就派人来叫他到府衙里聚会。朱泽仪跟着差人就去了。来到府爷大堂门口,就上来四个卫士,:“请官爷卸下兵器,赤手前往。”

朱泽仪取下兵器,交给卫士,径直进去了。一到大堂里,他惊呆了。里面排列着二十多个大小官爷,胖官爷和那三个判官都站在前头,分列两队,都笔直地站在那里。

一会儿,府爷登堂了。大家站得更挺。府爷落座后,把那块惊堂木往堂桌上一敲,“咔擦”一声,整个大堂里鸦雀无声。府爷说:“你们都是我的大小爱将。今天召集你们聚会,是为了加强我府城守军的力量,确保我徐州大府安然无恙,人民能安稳的生活。你们必须同心合力,府爷我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的。如有三心二意者,一律罢了他的官,送刑部处置。诸位爱将都听清楚了吗?”

大家异口同声“听清楚了!”那声音真是洪亮,在大堂里经久不息呀。

府爷喝了几口茶,放下茶具,说:“刘将军,你上来宣读。”

“得令。”那胖官爷上到了大堂上,接过府爷的圣令,走到前面来,宣读起来:“根据守城的需要,亦根据其人的能力,特提携朱泽仪为守城军队的督帅。三日内到任。此公告徐州府衙。道光十五年午马年四月初八日。”

刘将军宣读完了,大家一片哗然声。刘将军说:“府衙的命令,必须绝对服从,如有违反,一律严惩!大家是否听清楚啦?”

“听清楚了。”

府爷惊堂木一拍,大家立刻安静下来。府爷说:“今天的聚会,就到这里。望各位精诚团结,鼎力相助,形成合力。好了,散去吧。”

大家都退堂了。府爷招手叫刘将军带朱泽仪留下来。

他俩坐在府爷两边。府爷说:“你俩就是我的左膀右臂,刘将军要帮助朱泽仪做事,树立他的威信。小朱督帅要多和刘将军交流,多请教,要深入到士兵中间去,了解士兵们的要求,和各位将领团结一致,这样才有强大的力量。”

俩人听了以后,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府爷说:“今天、明天,你在家里休息,陪着你娘做事情。后天上午,刘将军把小朱督帅带去上任。”

“得令,府爷。”

随后,他俩也就散去了。

朱泽仪回到家里,看母亲正在忙着扫地,朱泽仪说:“娘,这个活还是我来做吧。你老就歇歇吧。”母亲看儿子出去又回来了,心生疑虑,忙抬起头来看儿子的脸。儿子的表情很喜悦的。哎,那是怎么回事呀?她笑着问道儿子:“儿啦,今个怎么回来这么早的?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娘,府爷叫我休息两天,后天,我就去任督帅了,当官了。”

母亲一听说“当官了”,你看他激动得都快跳起来了。神秘地说:“儿啦,多大的官啊。可能管到十来户人家呀?”

“娘,你不要管这么多了。你以后能享清福就好了。”

“好,好,娘就不问那么多了。俺儿有点出息了。有出息了。”

到了第三天上午,刘将军带着朱泽仪到各大军营里走一走,并走到哪里,就把朱泽仪的官职宣布到哪里。因为是坐着马车的,所以,四个大军营,一个上午,都走完了。朱泽仪每到一处,都要和大家交谈几句,大家感觉他很谦虚,很热忱,很随和。尤其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朱大侠。今个亲眼见到朱大侠了,大家特别高兴和喜欢他。

朱泽仪来到这里做事,非常努力和勤奋。他除了找一些兵书来看,还经常去请教刘将军等人,如何布兵摆阵,指挥军队。刘将军每次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都希望他将来能辅助一方,能成个大器。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工夫,一个多月过去了。朱泽仪在这里做事,还没看出什么着急,情绪很好。可是,小姐就不同了。她这一个多月没见到朱泽仪,心里十分想得慌。昨天晚上,她就给父亲说了,叫小朱哥哥过来吃饭,过来玩玩。她说:“爹,你要不叫小朱哥哥过来吃饭呀,我就不吃饭了。”

父亲以为是玩话,就没当真。这不,今个中午,小姐就是不吃饭。不管谁去喊,她就是不

出来吃饭。母亲为难了,忙着跑到她爹跟前说:“我说她爹啊,你怎么不当真呢?你看看,这多么难办呀。她就是不吃饭,你看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不吃就叫她饿着吧。”于是,自己吃起饭来了。府爷边吃边思量着:这孩子不吃饭,我怎么能忍心呢?于是,府爷丢下筷子,擦一下眼泪,向女儿的闺房走去。来到门口,府爷说:“孩儿啊,你不要难过,是爹忘了。我这下午就叫他过来,不就行了吗?好了,起来吧,快来吃饭吧。”

小姐在屋里听到父亲说话,感觉有点沙哑,还有点哭腔,于是,说:“爹,是真的?”

“是真的。爹还能撒谎?”

小姐从闺房里出来了,笑眯眯地,跟着父亲来吃饭了。

到了太阳偏西的时候,小姐焦急地在闺房里等啊等啊。

一会儿,有人敲门了。小姐说:“谁呀?”

“是我,小姐,我,你小朱哥哥。”

小姐开门一看,朱泽仪站在门口,这一身官服穿上,就更加帅气威武。她一把拉住朱泽仪的手,嘟哝着嘴说:“小朱哥哥,你这段时间,也不陪我逛花园了。我好想你啊。走,咱们逛逛花园吧。”

于是,两人去逛花园了。

俩人真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还笑着。

小姐说:“小朱哥哥,我们结婚吧。结了婚,我就好好地照顾你,你好好地做事情。”

朱泽仪低头不语。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件小事情,必须征得上人的意见才行啊。好一会儿,朱泽仪说:“小姐,你说的这结婚,还要征得府爷和伯母的意见那。我娘那里肯定是高兴的。这件事就有你们家定吧,我家照办。”

小姐一听,特别高兴。

到吃晚饭的时候了,朱泽仪跟着小姐一块儿去吃了晚饭,就和府爷告辞回家了。

朱泽仪走后,小姐就和父亲说:“爹,我想,我想结婚了,你们看行吗?”

父亲说:“嗯,结婚,也到了结婚的岁数了。好吧。去年,你哥结了婚,今年,你结婚。很好的。可是,那也得叫小朱哥哥,呕,不,朱侠士家请人来我们家商讨呀。不然,人家不说我家有闺女嫁不出去吗?”

“那,爹,你同意啦?”

“嗯。”父亲点点头。

“那,我娘呢?”

“我啊,我好说,你们父女俩都同意了,我也同意。可是,也还要去一封信给你哥哥嫂嫂讲讲呀。我觉得,还是你爹说得对,叫你小朱哥哥家来人商讨商讨,这样比较合适”

“娘,这嫁人还要这么难啊。那,爹,你安排就是了。”

“好,好好,我安排。你看,我这在堂上是府爷,这在家里,还要听我的女儿的。啊哈哈。”

小姐高兴得跑到爹跟前,双手抱着父亲的膝盖,说:“还是爹好。我就是喜欢爹。喜欢爹。”

第二天上午,府爷登堂,传刘将军来。府爷对刘将军说:“你就是千金的月老吧。我看,两个孩子也都不小了,都到了成家的年龄了。干脆,叫他们成家好了。”

“那……那府爷,你看吉日远在哪一天?”

“你看呢?”

“以我看,八月初六是吉日良辰。府爷看如何?”

“那就用这个吉日良辰吧。你待会儿去朱豪杰家,把事情讲清楚了。再带着朱豪杰到我们家商讨商讨。这段时间,你要帮着朱豪杰做好结婚的准备,一定要隆重,喜庆。”

“得令。府爷放心,下官一定办周到。”刘将军走了。

刘将军来到朱泽仪上岗的地方。看朱泽仪正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于是,刘将军走了进去。刘将军说:“朱豪杰,你的艳福到了。”

朱泽仪一听刘将军说话,立刻站了起来,看着刘将军:“刘将军,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多多包涵。你说福从何来?”

刘将军坐下来,小声地说:“府爷家千金说和你定好了要结婚。这不是你的艳福吗?”

朱泽仪噗嗤就笑,脸比红布还要红。说:“既然小姐说了,那就结婚吧。我娘一个人在家里也有点孤单。那,你看什么时辰好呢?”

刘将军说:“就放在八月初六,这是良辰吉日。”

“好。那还能就这么简单吗?不要有什么手续吗?”

“啥手续呀?你跟一起到府爷家去商亲,以示对女方的尊重。我看那,也不要什么聘礼了。走吧,现在就去吧。”

“还能现在就去吗?我没有一点准备呀。”

“你还要什么准备?论礼,府爷家的礼,你是搭不上的。府爷主要看上了你的为人和做事。走吧。”

朱泽仪整理整理一下衣帽,就跟着刘将军一块儿去了。他们来到府爷家,府爷退了堂在客厅里休息,小姐上课去了,母亲也在客厅里拾掇东西。

到了客厅门前,刘将军敲了一下客厅门,府爷叫他们进去了。坐定以后,刘将军说:“府爷在上,我带着朱豪杰今个是来和你们商量个事儿的。我看,千金和朱豪杰俩也都不小了,都到了成家的时候了。就叫他们成家吧。”

“成家?好啊。那朱豪杰要好好地照顾好我的千金呦。那样,我才放心呦。”

朱泽仪一听府爷这么说,立刻站起来,走到府爷面前,双膝跪地,双手抱拳,看着府爷,说:“府爷放心,我会全力照顾好小姐的。我要把小姐当做我生命里的一部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府爷说:“好了,起来,起来,我相信你们会幸福生活的。那,良辰吉日可定了?”

刘将军说:“府爷,放在八月初六吉日,你看如何?”

“八月初六,嗯,嗯,是个好日子。好吧,就这么定了。那今个中午你俩都在吃午饭。中午,千金散学了,我们再商谈商谈。”

刘将军和朱泽仪也就不走了。

散学了,千金过来了。她今天可别高兴,因为今天先生给她讲得《水》的君子风范,就和她自己理解的一样的,所以心里十分乐呀。

她来到客厅,看大家都在,更是高兴。她径直走到朱泽仪跟前,低着头说:“小朱哥哥,你还来这里读书吧。我想你。”小姐说着,眼泪就下来了,朱泽仪的眼泪也流下来了。他们三人看着真的心疼啊。刘将军说:“府爷,小姐的诗写得不错的。我上天听说的,但我没有看过。”

小姐抬起头来,揉了一下眼睛,说:“还是小朱哥哥的诗写得好。上天,先生还夸他的呢。”朱泽仪低下了头。

午饭后,刘将军和朱泽仪要去值班了。告辞的时候,刘将军说:“这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全家人再商讨商讨。”

刘将军他们走后,府爷就把这事的安排,给千金讲了。千金听了后,十分高兴。

晚上,朱泽仪买了纸,写了一封信寄给双沟傅财主。他在信里写到:自己准备八月初六结婚,要他抓紧时间烧酒,准备运过来喜事上用的。这样更能打开知名度。

傅老爷看了信以后,非常欣喜。因为,家里的生意都被他做得活起来啦。尤其是酒坊,他在朱泽仪家南面,又建了四间房子做酒坊。又建了三个酒蒸子,加上朱泽仪家原来一个,就有四个酒蒸子了。大宝和那些团丁们都雇在里面做活儿。大宝做了酿酒师,他经常给大家指导配料子、上气、发酵、勾兑酒。这会儿,他们听说朱泽仪快要结婚了,还要用他们酿的酒,那高兴的劲头儿,就甭提了。怀金说:“师傅到了出头的日子了,以后,官干大了,我们也沾光呀。我们也要好好地练功,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能走师傅这一步呢。”说过了,他自己笑起来了。大家也都笑了。

二蛋子说:“小弟啊,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那。咱们还是做好自己的活吧。死你那条心吧。”

大家一听,噗嗤就笑。怀金被笑得不好意思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功夫,到了八月初六了。

府爷家和朱泽仪家都在忙碌。尤其是朱泽仪家里,人出人进的,涌涌不断。刘将军是府爷专门派来给朱泽仪家问事的。里外大门上都贴上喜联。外面大门上贴着:石投入苏水联佳句,月照秦楼听好音。大门两边,各贴一个大大的“喜”字,横眉写着:喜结良缘。堂屋大门上贴着:举案齐眉俩互敬,携手持家共传名,横眉写:阖家幸福。

再说双沟街上的傅老爷大宝他们,再加上朱泽仪的两个姐姐,他们都提前一天到了。朱泽仪都一一地把他们安顿好了。傅老爷昨天晚上又去看望兴儿。这趟去,就同以往不一样了。以往,只是老爷一个人来去。昨晚,老爷去看望兴儿,朱泽仪还派了四个卫士护送来去。老爷感受这情景,真是荣耀啊。老爷想:我家的兴儿将来能走到这一步,那该有多光彩呀。

朱泽仪的两个姐姐想插手帮忙,可是,没有头绪,找不到活儿。只好陪着母亲。她们母亲的脸上一直都挂着笑,一刻也没有掉下来过。客桌设在院子里和西厢房里,堂屋里还有三桌,大概有八九桌客人。那些帮忙的,打杂的,各负其职,都是按照刘将军的安排做的。大约到了头十点钟,南面的鼓乐响起来了,越响越近了,二当家的和大宝他们跟着朱泽仪忙去迎亲。朱泽仪,穿一身长袍红边马褂,小口布鞋。头发盘得高高的。肩上斜挎着一块红绸布带。鼓乐队来到门口了,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刘将军带着新娘官还有二当家的及大宝他们去迎亲。乐队先到门口,那鼓乐真带劲,真喜庆,真热闹。那擂鼓的人高兴蹦起来,鼓槌子在背后腰间转动两下,再打下来。看客们眼都看花了。大花轿跟着鼓乐队到了。乐队不停,花轿还不能落地。那四个轿夫抬着花轿,随着乐队的节奏,煽动起来,那么多人叫唤:“呕,看见新娘子了。”“呕,看见新娘子了。”四个轿夫抬着花轿,累的满头大汗。新娘子坐在花轿里,左右晃动,一会儿倒这边,一会儿歪那边。

这时,刘将军讲话了:“鼓乐声暂停,落轿。新娘官拜谢抬轿官。放下轿杆,新娘官迎娶新娘进门来。”朱泽仪上前一步,双手抱拳行礼,而后,脊背转向后,蹲下来,双手在后面招了两下子,说:“有请夫人登上我背。”

小姐手里拿着一块红丝手绢,捂住脸蛋,红丝盖头一直罩到双肩。她走到花轿边,趴到了朱泽仪身上。朱泽仪背起小姐就往家里跑。人们还没来得及把门,他就把小姐背进房了。

二当家的又带人把嫁妆都迎进来。

开席了。人们喝酒划拳,十分热闹。就听不少客人说:“哎,这酒不错哎。”“很香呀。”“这酒真好喝。”朱泽仪隐约地听到这些声音,心里也感到高兴。因为,这酿酒方法毕竟是他父亲传下来的。

酒宴罢了,客人们欢快地散去了。那些帮忙的人开始打扫院落和左右厢房了。客桌和长条板凳都是从饭堂里借来的,那些兵士们用马车一趟都拉走了。打扫完毕,整个院里屋里就剩下刘将军和五六个官员,再加上傅老爷和大宝一行人,大概还有十几个人。他大姐二姐就去新房里陪着新娘和两个伴娘坐、谈话。忽然,大姐想起来了:两个伴娘还没有吃饭呢。于是,她说:“俺妹,你去做点饭菜端来给两位小姐吃。你看,叫你们饿肚子了。”

“不饿,不饿。你们不要再忙了。”两位小姐说。外面呢,人们在当门心坐着,交谈着。这让傅老爷也认识了许多府里官员了,大宝和二当家的也都长了见识了。他们从做生意,谈到做事情,又谈到做人,真是无话不说。目的是消磨时间,等到晚上,刘将军他们还要为朱泽仪主持拜堂仪式呢。

到了晚上,刘将军说:“太阳落山了,你们就开始拜堂,拜过堂了,新人进了房,我们再去尽情地喝喜酒。”

傅老爷说:“这样也好。多给他们点时间交谈交谈。”

太阳粘山了,刘将军宣布拜堂开始。朱泽仪走到洞房门口,两位伴娘把新娘子搀扶出来。朱泽仪拉着新娘子的手,走到母亲面前,站定了。刘将军说话了:“你俩是天生的一对,结发夫妻,要互敬互爱,要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现在,正式拜堂成亲。一拜天地。”他俩双手合掌,对天施拜。“二拜高堂。”他俩又是双手合掌举至平胸,向朱泽仪母亲施拜。“三拜亲友。”他俩转向亲友施礼。“夫妻对拜。”他俩又互相施礼行拜。“现在,请新娘官掀开新娘的盖头来,让新娘认识一下长辈和亲友。”朱泽仪笑眯眯地双手掀开新娘的红盖头,啊,大家都看傻了眼。从来没看过这么俊秀的姑娘。浓浓的柳叶眉,蒜头鼻子,樱桃小嘴,圆圆的脸蛋就像成熟的红苹果。新娘子第一眼看见朱泽仪母亲,立刻跑过去,蹲在她的膝下,双手抱着她的双手,看着她,说:“娘,你很辛苦的,今后,我就听你使唤了,你就享清福吧。”朱泽仪也走到母亲跟前,蹲在她的膝下,抱着母亲的手。朱泽仪母亲搂着儿媳妇,喜欢得不得了,说:“儿啦,你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娘就是安心幸福。”这时,大姐二姐也走过来。大家簇拥着母亲。母亲看着,笑着,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

刘将军说:“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大家不要过于激动,都压制自己的心情。”听到刘将军的话,大姐二姐都过来了,他们三口人还是拥抱在一起。

刘将军说:“朱大侠的婚礼仪式结束。现在,送两位新人入洞房!”

这时,新娘官和新娘子都站起来了,手牵手并排站在母亲面前。“请新郎新娘入洞房!”

大家都站起来,簇拥过来,笑着看着说着,大宝说:“师傅早生贵子。”怀金说:“师傅白头偕老。”在大家的簇拥下,两位新人走进洞房。

这边,刘将军就安排大家去厢房里吃饭。

东西厢房各摆两桌,饭堂里的厨师亲自烹饪的。大家坐下来,尽情地喝喜酒。刘将军说:“这酒烧得好啊。听朱督帅说,是你们家乡酿的酒。”

“是的。官爷。是我们家酒坊烧的酒。还请官爷指教。”傅老爷说。

“嗯,以后,我跟府爷说,我们这里需用酒的话,就从你那里买。”刘将军说。

“官爷,那可好了,那可好了!来,我敬官爷一碗酒。”

刘将军端起酒碗,半碗酒一饮而尽。

大家又互相敬了酒。

酒足饭饱。刘将军就派人带他们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饭后,傅老爷带着大家要回双沟了。朱泽仪夫妇一直送行到老远,才分手。傅老爷说:“小朱师傅,兴儿在这里读书,以后,你要多多照顾啊。”

“老爷,你放心。我会做到的。”

马车越走越远了。

朱泽仪他们回到家里,看母亲正在整理板凳。小姐说:“娘,你不要弄了,由我来弄吧。你歇着吧。”小姐接过板凳,把它贴着桌子摆好了,又把桌子上的灰尘抹一下。

时间过去一个多月了。一天,朱泽仪正在办公,突然,有个兵士来报。叫朱督帅到府衙聚集议事。

朱泽仪立刻赶到大堂。一看,府爷坐在大堂上,堂里鸦雀无声。府爷惊堂木一敲,说:“今天召集诸位前来议事。大家要多想点子。”他抬起头来,接着说:“近日,道光帝下一道诏书。说俄国人侮辱我中华无人,派两个武侠高手,来到北京。直接向道光帝提出挑战。在天安门前设立擂台,要求各府必须选派一名武林高手。诸位商量一下,如何选拔为妥?”大家互相看看,暂时不好确定。刘将军说:“府爷,依我看,还是张榜公布,比武打擂,选拔高手。”大家都说“好。”

府爷说:“比武打擂,时间很紧,只有三天时间,能否把事情做完呢?要不,这样,有刘将军负责,三天内选拔出来。”

大家都退了堂。

一会儿,张榜打擂的告示,城里城外,到处贴的都是。看热闹的人真多,哪一处,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那些识字人看着还读着。大家一听,选拔出来去和俄国人比武,心里都有点发怵。有位老头说:“俄国人,那洋眼睛,洋鼻子,洋头发,长得像野人一样。去了还不是送死呀。”

果真,都两天过去了,也没有一个人前来报名的。刘将军急忙跑到府爷跟,说:“府爷,我看比武打擂选拔是不成了。”

“那你看怎么办呢?”

“府爷,还是你掂量掂量,你觉得哪位武功高强,你就选派他去,不就成了吗?”

“那好吧。你先退下去吧。”

“得令,府爷。”刘将军退下去了。

对于选拔武林高手的事情,府爷手下的几个官员都很关心。因为这是皇上御旨。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听到动静的朱泽仪,更是心里焦急,他很为岳父大人担心,生怕得罪了皇上。晚上,小姐在屋里和朱泽仪私语,感觉朱泽仪有点心不在焉。于是她说:“我的大相公啊,你今晚上怎么和以往不一样呀。是不舒服吗?”

“不是。”

“那为何呢?”

“我在为岳父考虑个问题。我恐怕皇上会处置我岳父……”于是他把选拔武林高手的事情和小姐说了一遍。小姐听后也有点担心。怎么办呢?怎么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于是,朱泽仪说:“小姐,我想去。我想去替岳父争光,也为道光帝争光。你看行吗?”

小姐搂着朱泽仪,哭起来了。

朱泽仪说:“比武凭着武功,又不是拿刀杀人的。谁输谁赢,那倒不一定呢。”

小姐把脸贴近朱泽仪的脸,看着朱泽仪的眼睛。朱泽仪抚摸着小姐头。

第二天上午,府爷召集聚会,各位官员,均到堂上。府爷惊堂木敲了一下,说:“诸位都有何良策?献上来。”

大家没有一点动静。刘将军说:“府爷,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报名比武打擂的。你就在我们家这里挑选吧。”

府爷说:“皇上乃我一国之主,皇上有难,就是国家有难,国家有难,就是我们民族有难。现在,俄国人骑到我们中国人的头上来了,我们要奋起抗争!你们当中,有谁自告奋勇站出来吗?”

“府爷,我考虑再三,为民之官,就要为民争气。我也是府衙里的三军督帅,我要去!我去会会那几个俄国佬。”朱泽仪站起来了。

大家一看,朱泽仪站起来,都感到吃惊。每一双眼睛都向他看过来。府爷也很感动,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大丈夫要忧国忧民方可成大器也。你回去和家里人说一声。明天,刘将军带上护卫和盘缠,用马车接送。”

“得令。”刘将军说。

大家都退堂了。

晚上,小姐说:“明天,我要和你一块去。顺便,也去看望我哥哥一家人。你去和我父亲说一声。”

“那你的身体,能支持住吗?”

“能。你看,我的身体很结实的。我去了,我就放心了,你就会聪明起来的。”

“好,好。我这就去和岳父大人说。我去说。”朱泽仪摸着头就去了。

府爷一听说女儿要去,也没有阻拦,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上午,由刘将军带队,朱泽仪夫妇坐一辆马车,刘将军和大个子判官坐一辆马车,另外,还带了六名卫士,分别骑着战马,佩戴兵器,前头两匹战马开路,后面四匹马殿阵。比武打擂的队伍就出发了。

作者简介

李亚东,东部战区军人。李世金,明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