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枫桥夜泊反思
2022-12-27 | 阅:  转:  |  分享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诗题意为夜晚停船于枫桥,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
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一、精心设计、引领孩子成长。本课无论是在导入新课的创设情境,感受意象时的画面想象方面,还是在领悟与升
华诗情,激发阅读与积累方面,都进行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力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比如,在课始,我通过
“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众多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
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这样一段话激起学生对《枫桥夜泊》的阅读兴趣,紧接着又以教师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古诗,让学生产生自已也想
试试的迫切愿望。二、想象画面,感悟诗歌意境。“诗无达诂”,如果我们一字一字地解释诗句,诗意就没有了,诗只剩下枯燥的文字。因此,我们
在古诗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诗的薏蕴。教学时,我紧紧地抓住了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鸟啼”“寒霜”“钟声
”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从而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寂寞。?在进一步理解体会诗情,感受魅力时,我紧扣诗
眼“愁眠”一词展开教学,找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诗人张继为什么愁眠?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通过文字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更进一步地
认识到诗人张继的愁不仅仅是愁自已,愁家乡,更是愁国家的命运,愁百姓的疾苦,层次分明,并且实现了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歌意境的跨越。三、多
样朗读,唯美声画渲染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学习古诗时朗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再到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了解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尤其是多次配乐朗读,更好
的引领学生融进《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散发出来的愁苦孤寂的意境中去。四、借月咏愁,感悟诗词魅力虽然学习的是这一首诗,但教学时却联系到了
学生们过去所学的很多首古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等,尤其是将很多通过“明月”来寄托思
乡之情的诗句归纳整理,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伟大魅力。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
如,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还是没有真正触摸到诗人那颗忧愁的心,与作者共鸣的目的,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一直在努力。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