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1928年 革命者的诗人情怀

 人文武汉 2022-12-27 发布于湖北

魏人境 夜台犹有钢筋骨

魏人境(1906∼1928),字茂年,号复我,化名王凯。湖北汉川人。1922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数次领导汉川民众进行革命斗争。后调《楚光日报》工作,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在武昌城内策动北洋军阀部队起义,积极策应北伐军攻城。1928年3月,在武昌豹子澥地区策动春荒斗争遭逮捕,身份暴露后被敌人杀害。

1927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成立,魏人镜任省委组织部秘书。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后,汪精卫的反动面目也日益暴露,革命形势变得万分危急。中共湖北省委采取应急撤离措施,魏人镜作为未公开身份的党员留在武汉,投入更为艰苦复杂的斗争。

1927年3月,南洋大楼

7月15日,汪精卫反动集团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不顾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公开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开始大量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武汉一片血雨腥风,10月,魏人镜受省委调遣到武昌市委工作,领导对国民党改组委员会的斗争。11月,黄麻起义取得胜利,魏人镜受遣前往黄安(今红安)传达指示,将黄安、麻城两支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立湖北省最早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式人民军队。

1928年1月,魏人镜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武昌市委(旋即改为武昌特别县委)书记。时值桂系军阀胡宗铎、陶钧在湖北开展大“清乡”,武汉形势变得更加险恶。2月间,中共湖北省委、团湖北省委在汉口四益里裕泰客栈召开联席会议,由于叛徒告密,裕泰客栈被反动军警包围。会场上大部分同志来不及转移,被捕遇难。化装成文具店员的魏人镜机警地由厨房转入隔壁,幸得脱险。

在省、县委等机关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魏人镜只身挑起领导革命的重担。他将县委机关设在远离武昌城20多公里远的豹子澥,为寻找组织线索时常不顾危险到城内活动。有时城内敌人戒严,就被围在城里,因此他时常到挚友张忠文处借宿。张曾好意劝魏人镜离开武汉,躲躲风头,他总是淡淡地笑道:“有那么多事要做,我走不开啊!”

3月上旬,豹子澥地区发生春荒。魏人镜立即领导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春荒斗争,强行打开地主粮仓,放粮济贫。他们在豹子澥的行动被武汉警备司令部觉察。反动当局立即出动大批军警包围住豹子澥。魏人镜指挥县委机关的6位同志转移,自己和一名交通员进行掩护,不幸落入敌人魔掌。由于交通员叛变,魏人镜的身份被暴露。

凶恶的敌人对他进行严密的监视,软硬兼施,警备司令部军法处长余廷襄都亲自出马审讯。魏人镜始终表现出“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英勇气概。3月17日,魏人镜英勇就义在武昌武胜门外,时年22岁。

亲人们在掩埋烈士遗体时,从他口袋中发现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一首七言诗:

夜台犹有钢筋骨,地下更加奋斗争。

寄语党中诸勇士,砍头枪毙莫灰心!

夜台,指坟墓,亦借指阴间。《聊斋志异·卷三·连琐》,叙写的是书生杨于畏与女鬼连琐联诗并进而幽会相恋的故事。女鬼连琐以“夜台朽骨,不比生人,如有幽欢,促人寿数”拒绝杨于畏的动情。诗人在此反其意而用,以“夜台犹有钢筋骨”,有着坚实力量,如钢筋一样骨格,继续与恶魔作斗争。

这里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要与恶势力“一斗到底”的决心和意志。这不禁使人想到陈毅 “此去泉台集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的诗句。同样是共产党人,同样是革命战士,有着同样的浩然正气。临死,也不忘革命初心和使命担当,要继续与敌人战斗下去,哪怕是在阴曹地府。

当时正处在十分恶劣的政治环境和背境下,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一时乌云翻滚,天昏地暗,被胡宗铎、陶钧残杀的革命志士和无辜民众当以万数计。所以诗人特别“寄语党中诸勇士,面对残酷的白色恐怖,面对“砍头枪毙莫灰心”,要继续斗争下去,不获全胜绝不罢休!

远在莫斯科学习的董必武得知魏人镜牺牲的噩耗,给魏人镜家人用隐语写了一封信:“家乡情况,余全知悉,如谓人尽其才,卓越可嘉,忠毅可贵,不幸二竖为患,夭折可惜,家中损失大为可叹,勿过于伤痛,以家务为重。葳”。信中“谓人尽”即魏人镜;“二竖”指胡宗铎、陶钧;葳,是董用威三字缩写,即董必武。

1949年10月13日,时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李先念在烈士遗像前题词:“魏人镜同志精神不死”,颂扬英雄的不朽精神,以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

熊亨瀚 昨夜洞庭月 今夕汉口风

熊亨瀚(1894∼1928),本名骥才,也作济才,湖南益隆昌县以大粟港镇(今属桃江县)人,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担任省各团体反英讨吴委员会宣传部主任等职务。1928年春,在汉阳鹦鹉洲开设湘益隆杂货店作为革命联络点。11月7日,在鹦鹉洲渡江处被捕。27日被押回长沙,于次日清晨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1927年,为了捍卫农民运动,熊亨瀚拒绝国民党省党部内以刘岳峙为首的“左社”分子的拉拢,旗帜鲜明地反击他们对农民的攻击。除以《湖南通俗日报》为阵地,大量报导全省农运实况,劣绅、团防破坏农运的种种罪行外,还另编《民权周刊》,与《湖南民报》相配合,驳斥“左社”诸人的谰言。5月17日,夏斗寅叛变,他奉中共湖南省委派遣,联络北伐军第八军所属第一师师长张国威,阻遏夏斗寅叛军由鄂入湘。

5月21日“马日事变”后,血雨腥风笼罩着湘江两岸。熊亨瀚曾两度奔赴衡山县,组织军事委员会,扩大农民自卫军,参加过农军围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撕掉了伪装的国民党当局露出本来面目,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并下令通缉夏曦、郭亮、熊亨瀚等人。处于危险境地的熊亨瀚被廹离开长沙,在家乡隐居一个月后,即从洞庭湖坐船来到武汉。

不料,汪精卫又公开叛变革命,武汉三镇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就在此时,传来南昌起义的喜讯。这对于熊亨瀚来说,无异于黑夜中见到光明,他高兴极了,当即便决定去江西参加起义。

仔细推敲后写出一首《五绝·途中》

昨夜洞庭月,今宵汉口风。

明朝何处去?豪唱大江东!

这首简短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不仅显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慷慨昂扬的革命豪情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更体现出一名革命者不忘初心,肩负使命,一心向着党,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昨夜洞庭月,今宵汉口风”。从景色起笔,点出诗人辗转往来所处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昨夜还处在洞庭湖畔,还在看着洞庭湖上的月亮。“昨夜”在此处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指刚过去的一段时间,“洞庭”在此处可以是实指,也是代指长沙等地。“今宵汉口风”,今天晚上诗人已经处于汉口这个地方,在这里感受汉口的秋风秋色。

诗句中的“月”与“风”,一方面交代实际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展示出诗人在恶劣的政治环境里的潇洒情致、革命襟怀。诗人以“月”、“风”入诗,动用了自己长期积累起来的古典诗词意象。

“洞庭月”,就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白《游洞庭》诗:“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更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洞庭月”:“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多美的洞庭月啊!汉口处长江、汉江交汇之处,江风浩浩,驱暑送凉。

这两句诗对仗工稳妥帖,昨夜、今宵,洞庭、汉口,时间前后的推移,地点上下的变换,内心的急切,脚步的轻快,不仅体现出诗人为了革命劳苦奔波的奉献精神,更体现出诗人急于要联系上党组织,继续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迫切心情和坚定志向。

“明朝何处去?豪唱大江东”。“明朝”紧扣着前两句的“昨夜”“今宵”,自然顺畅,合情合理,特别有情致,很耐品读。诗题为《途中》,表明诗人是在旅途中写的诗,时间在流动,地点在变换。

昨夜洞庭,今宵汉口,那么明朝呢?既然诗的旅程是乘船上洞庭,入长江,顺江东今宵到汉口,那么明朝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当年孟浩然去扬州,不就是从汉口挂帆东下的么?

全诗毫无被张榜通缉、亡命天涯沦落人的悲苦愁怨。全诗也没有一丝一毫因长沙“马日事变”,武汉“七一五”宁汉合流而产生阴霾气息。而是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一路赏月吟风。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一轮明月,一股劲风,坚持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而且是情感越来越爽朗,越来越昂扬。

要豪唱“大江东去,浩浩荡荡谁能拒。吾道终当行九域,慷慨以身相许。”“大江东”不仅仅是时间、空间的推移,更是暗喻革命洪流将如长江之水,一浪推一浪,滚滚向东流。显示出共产党人越斗越勇,万难不惧的豪迈精神,同时,展现出诗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和使命担当的思想境界。

这首五言绝句,在表达艺术上相当纯熟,遣词精当,造句畅达,对仗工整,平仄合律,结构紧凑,情景交融,都达于上乘,是同体式革命诗篇中的精品。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