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好美食的达·芬奇、“造假高手”米开朗基罗和耽于爱情的拉斐尔

 猫条山 2022-12-27 发布于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2012年设立并组织的、以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雕塑家王朝闻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美术高端讲坛“王朝闻学术讲坛”,以“扩大知识视野,推进学术探究,分享思想成果,激扬文化力量”为宗旨,在近日举办的第二期讲坛活动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从独特新颖的角度,讲述了文艺复兴大师与杰作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编者 

《雅典学院》(左)的白衣女士,好似拉斐尔《弗娜丽娜》中的面包师女儿马格丽塔·卢蒂

  我们回望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风采,需要让作品回到它原初的历史语境,并且需要把它放到展示这一作品的历史语境中去解读,这双重的社会文化语境,能够对文艺复兴艺术的风采和时代精神进行敏锐而深刻的审察,正是文艺复兴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时刻,孕育了那具有令人窒息之美的、复杂和辉煌的艺术形式。

  达·芬奇的鳗鱼

  和蒙娜丽莎的出国旅行

  文艺复兴来自于“无所不能的人”,这样“全能”的人,在文艺复兴美术史上俯拾皆是:多纳泰罗、丢勒、米开朗基罗……但最为出名的还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他终生都在思考人因何而有区别、人的身体和人的灵魂有何关系等哲学终极命题,对他而言,有时候绘画倒成为一件表明自己爱好的趣事。

  在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中珍藏的《最后的晚餐》,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完美的杰作。在餐桌上,按照《圣经》的讲述,应当画下面包和葡萄酒,历代的美术史家也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最近意大利的艺术史学者利用最先进的160亿像素的相机对这件作品进行了仔细拍摄,发现餐桌上摆放的竟然不是面包,而是达·芬奇最爱吃的鳗鱼。

  1910年10月,一位叫维琴佐·佩鲁吉阿的意大利人处心积虑想把该国的国宝迎回家,他耐心等待了10个月之久,到了第二年的8月19日,等到夜静无人的闭馆之时,他现身《蒙娜丽莎》所在的展厅,轻易地解除了自己安装的玻璃罩,取下画像后逃之夭夭。而失窃之后整整一天,居然没有人发现异常。随后展开的侦查行动遍及整个法国。法国著名的先锋画家、诗人阿波里奈尔只因为说过一句“我要烧掉卢浮宫”,就被看成是头号嫌疑犯并被逮捕。

  直到1913年秋天,佩鲁吉阿出售《蒙娜丽莎》,警察才找到这位著名的女士;法国将《蒙娜丽莎》的回归称为国家的重生,为此将全国的商品降价40%以示庆祝,而佩鲁吉阿藏身佛罗伦萨的一个小旅馆,现在也成为旅游热点,他租住的小房间亦是旅馆里价格最高的房间,因为那是蒙娜丽莎住过的。

  上世纪60年代以前,《蒙娜丽莎》从未出国,估价已达1亿美元的《蒙娜丽莎》,能够从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到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也成为这位迷人的女士出国旅行的传奇先例。这个展览轰动了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蒙娜丽莎》画像前面停留3秒钟。

  而展览的开幕式亦带有十足的神秘色彩。由于《蒙娜丽莎》的国宝地位,美国也不敢怠慢,画作前拉上警戒线,派出海军陆战队士兵持枪站立在画作两旁保卫,展厅中亦满布FBI特工。开幕式上,白宫邀请逾2000位名流嘉宾参观展览,当肯尼迪总统登台致辞时,麦克风突然坏了,他只能大声喊叫着讲话;此时现场乱作一团,卢浮宫的一位专家立刻去看安放在作品两边的温度和湿度仪器数据,不想士兵将她当做匪徒,一下把她的衣服挑破,而一旁的FBI特工则身手敏捷地将她按倒在地——当她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竟身处医院病房。

  “有硬伤”的《大卫》

  和“伪作”《拉奥孔》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原本安放在广场上,这一安排让文艺复兴的雕塑开始去掉神学的色彩,而具有了共和国与公民的价值属性。但《大卫》雕像有着薄弱的腰部,如果把它置于水平位置运输,很容易折断。考虑到创作完成之后需要以直立状态运输,所以米开朗基罗在设定雕像高度时,以佛罗伦萨门楼的高度作为标尺,让负责运输的平板车的高度加上雕像的高度正好能通过门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佛罗伦萨的门楼更高一些,雕像有可能还会更高。

  《大卫》的材料取自卡拉拉采石场最大的大理石块,但这个石块有一个致命伤:它的中间有一条裂缝,所以虽然当时很多雕塑家都考虑拿下这个石块,但是不能预测这个裂缝的深度,所以都在犹豫;而米开朗基罗则巧妙地把这一裂缝做成大卫两腿分开之处,成为美术史上因地取材的完美范例。

  希腊时期的大理石群雕名作《拉奥孔》,在美术史上被记载是阿格桑德罗斯等雕塑家于约公元前1世纪创作的。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德国文豪歌德认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而这一雕塑名作,据目前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专家莱恩·卡特森博士研究发现,极有可能是米开朗基罗的“伪作”。

  通过对米开朗基罗的研究,莱恩·卡特森博士发现作为美第奇家族资助的艺术家,素有追名逐利恶名的米开朗基罗肯定会耳闻目睹该家族会花大价钱购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品,他有机会研究这些艺术品并可能会“重新创造”它们。 

  据史料记载,1506年1月14日《拉奥孔》被发现,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把它放在梵蒂冈博物馆。不久,教皇叫米开朗基罗一同欣赏。米开朗基罗断定这尊雕塑就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百科全书作者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描绘的那尊“比任何油画和铜像都要高尚”的雕塑。卡特森推测,极有可能是米开朗基罗将自己雕刻的《拉奥孔》埋入地下,请别人“发掘”出来卖大价钱。

  米开朗基罗也有这样的“前科”——卡特森调查发现,1495年,米开朗基罗曾雕刻过一尊熟睡中的丘比特雕像,然后把它埋在土里“做旧”,后将其卖给一个有钱的红衣主教,这说明他是个熟练的“造假者”。他在1501年画的男性躯干背面素描,看上去很像《拉奥孔》中的人体形象。卡特森说,这幅素描带有研究性质,目的是预先想好雕塑的人体结构。关键是,米氏在看到这件雕塑之后,还非常可爱地评论道,“真是不可思议”。这种观点一出,立刻引起西方美术史界的极大关注,但至今尚未有一个最后的结论。这件如此深刻地影响过我们对古希腊雕塑印象的作品如果是伪作的话,那么就有必要重新梳理古希腊艺术对后世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影响,西方美术史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重写。

  拉斐尔的秘密情人

  拉斐尔25岁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请拉斐尔为梵帝冈宫的签字大厅画壁画《雅典学院》,这件神学、哲学、神话、信仰兼容的杰作,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古罗马和当时意大利50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伊比鸠鲁、赫拉克立特、迪奥基尼、苏格拉底、亚历山大等荟萃一堂,表现笃信人类智能的和谐、并对人类智能的赞美。

  在这件“穿越题材”佳作中,共有三个人的视线望向观众:画面最左侧的一个孩童,画面最右侧著名画家索多马和托勒密之间头戴无檐帽的拉斐尔,还有在画面左前侧穿白衣的一位不知名的女士,对于这个人物的身份,美术史专家们历来众说纷纭。

  最近专家在清洗拉菲尔的画作《弗娜丽娜》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可能有助于确认那个不知名女士的身份。其实,拉菲尔生前未完成这张手臂上带有臂环的裸女像,而是由他的学生创作完成的。可是,他的学生却将暗示着婚姻的饰物统统抹去:将只在婚礼上才能使用的珍珠别针抹去,因为“珍珠”的拉丁文是“玛格丽塔”;将弗娜丽娜左臂膀上的蓝色带状饰物上刻有拉斐尔名字的字样抹去,这名字代表的不仅仅是签名;将结婚戒指抹去……这位画中人是面包师的女儿,名叫玛格丽塔·卢蒂,被认为是拉斐尔的情人。

  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库鲁兹的研究得出结论:拉斐尔和传说中的情人卢蒂曾秘密结婚,碍于社会压力,始终没有说出口,将这段情感带进了坟墓,如此深沉的情感想要让其消失不太容易,于是人们看到了有一双深色眼睛的美丽女子弗娜丽娜,她也出现在了集合人类最高的智慧与道德的《雅典学院》中,它也暗喻了一代画坛巨匠不平凡的秘密爱情。

  (本报记者张亚萌采访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