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论本事有多大,50后和60后,要做好“告别红尘”的准备了

 舒山有鹿 2022-12-27 发布于广东

精选现代诗歌 我曾遇见最美的玫瑰

01

有一位作家写道:“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在茫茫天地间,人其实是很渺小的,眨眼一瞬间,也许几十上百年就过去了。没有谁能够抵御时光的冲击,也没有谁能够改变离开的现实。

所谓“人寿有穷尽,天地无穷时。”人之寿命,再长也不过百年的时间。而天地的寿命,则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说,人之于天地,未免还是微不足道了一些。

经历了这两年的变化,很多人也想通了不少,谁也无法预测意外的到来,谁也无法感知下一刻所发生的事儿。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不过是“复杂”二字罢了。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人类于复杂的环境当中生存下去,也于复杂的环境当中逐渐离去。也许,生存和离去,本就是一母双胎的兄弟。

无论多有本事,逐渐老去的50后和60后,要做好“告别红尘”的准备了。

七月不远,西北最经典路线,一路风景美到炸

02

50后,要做好“告别红尘”的准备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0后也奔七了。人过七十的他们,早已到了“日薄西山”的年纪了。

也许,有些人能把傍晚的生活,过得比早晨的生活还要美好;也许,有些人能让晚霞更加绚烂多彩,恰似初阳的晨曦一般。

但不可避免的是,人过七十,用民间的话来说,不过是“多活一天,便多赚一天”罢了。70岁之前的活着,是时光的考验。而70岁以后的活着,是时光的恩赐。

人,为什么在70岁之后,会面临“活一天便多赚一天”的问题呢?从人之身体的机能来说,到了70岁的人们,很难承受任何的风险和生活的冲击。

也许一个意外过来,人就没了;也许一个冲击过来,就只能告别尘世了。这,就是所谓的“人生无常,诸事难测”。

有这么一位老人,在70岁那年,就跟家中的亲人说了这么一番话:“等我动弹不得的那一天,就让我安然离去就好。悄悄地离开,就是我最后的心愿了。”

红尘多少事,多半都是残酷的。谈到“离开”,大部分人都不会接受。只不过,该要走的时候,依旧无法挽留。一切,只能看天意了。

沉船悬案X海洋考古X海洋环保,这部青春小说很是不同

03

60后,要做好“告别红尘”的准备了。

记得在十几年前,60后还是年轻的一代人,不仅身强体壮,还在各个领域做出了一点成绩,被人称之为“机遇不错”的一代人。

年轻的时候,他们碰到了好时机,要么被分配到了好的单位,要么拥有了自己的房产,要么赚到了诸多的钱财,成为了老板。可以说,他们是一代人的传奇。

所有的传奇,终将成为了历史。老去,依旧是这代人不可避免的宿命。生活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让曾经年轻的人,成为了老年人。

有诗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所有的红颜美人,就跟名将一般,终将老去。时光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无数的痕迹。

有这么一个案例。镇上开工厂的老杨,上一年把工厂关闭了,退休回家养老。他的合作伙伴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才59岁,那么早回家养老干什么呢?”

老杨这么回应:“钱是赚不完的,而命是有尽头的。我已经在所谓的事业当中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了。如今有钱了,该退了,回家享福了。不然,对不起自己啊。”

人,会在60岁前明白一个道理,命有穷尽,及时放手,愉快而活,不负此生。

告别红尘烟火,闯入绿野仙踪 包车8天游锡兰

04

告别红尘,本就是人世间的常态。

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位弟子问哲学家:“老师,人为什么要离开呢?不离开,难道就不行吗?”

哲学家回答:“如果每个人都不用离开,那我们是不是连栖身的地方都没有了呢?离开,看似是失去了肉体,其实是走出了时光。”

作家余华也有类似的论述:“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人这一生,永远都被“时光”所束缚。因为我们的肉体在衰老,而且还受到各种病痛的影响,那肉体走向衰亡,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拥有肉体的人们,只能在剩余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要么养大自己的孩子,要么送走养大自己的父母,要么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此,就能安稳退休,等待归去了。

西安年终总结出炉,想为西安打一辈子长途call

至于说到的50后和60后,前者奔七了,后者也奔六了。人到晚年的他们,或许会遇到不可抗拒的风险,所以他们当下的首要目标,便是安稳地活下去,尽量让自己晚年的余晖,绽放出绚烂的光彩,也照亮后人。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