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谎言还能编多久,粤语、闽南语、客家语是古代河洛语?

 广州玉 2022-12-27 发布于广东

这种谣言起于民国,盛与当代,这种谣言的时代背景是东南沿海经济的日益发达,千年的被鄙视终于一朝翻身,从而迫切的需要文化话语权。

这种谣言的支持者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依据。一是古诗词押韵说,二是古汉语遗存说,三是家谱说,四是征伐说,五是衣冠南渡说。

关于古诗词押韵说,试问哪个方言不押韵?哪个方言又能全押韵?押韵了就是古汉语?普通话读古诗词也很押韵,咋没人说普通话是古汉语?

关于古汉语遗存说。有的地方管筷子叫箸,有的地方吃叫食,走叫行。就凭几个一星半点的词汇就意淫自己的方言是古汉语,尤以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吴语为甚,争相附会自己的方言是中原雅言。中原地区很多地方还喜欢说“噫”呢,范仲淹也说了:“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就凭这个我能说现在的中原官话就是宋代官话吗?

关于家谱说更是笑话,据说闽粤赣一带家家有谱、村村有祠,家谱中记载了源自何方,祖是何人。家谱往前翻都是响当当的先祖,或者是帝王将相,或者是治世能臣,没听说过谁家的祖先是东南亚马来人种,不过没事可以去岭南两广看看(本地人也可以自己照镜子看),看看本地土著的长相,长相和家谱记载不矛盾吗?

宋代以前,普通平民是没有资格修家谱的,只有帝王将相和功臣名将才能够修谱,宋代之后,普通人才逐渐开始修谱,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祖上是谁,只能去找大体上有点关联的家族,再将自己世系连接过去。宋朝苏洵在编修自己家谱的时候,费尽心力也只能找到六代的详细记录,而很多平民百姓却可以追溯到古时的望族,实在编不上来那就追溯到尧舜禹做远祖,反正也没有证据证明是或者不是。在明清修谱高潮时期,有专门制作假家谱的职业修谱师,家谱中的造假现象主要有伪托名人序跋,杜撰恩荣录,编造历代皇帝对家族成员的褒奖或封赠文字等,世系中攀附、冒认历史名人为祖先等。通过专业人士一系列的造假可以让每个家族都有显赫的出身。

征伐岭南能把河洛雅言带到岭南?

广东人常说粤语是古代河洛雅音。50万秦军征伐百越,所以粤语就是那50万秦军带去的河洛雅音。这根本就是缺乏基本历史常识的说法,还有许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是教授学者。姑且不说50万数字的真假,这几十万秦军本身就来自北方各地,操着不同的方言口音,南征也不是去专门攻打今天的广东的,而是征百越,包括吴越、闽越、南越、骆越等,征伐历时十余年,几十万秦军死伤惨重。百越也就是今天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湖南一带,区区几十万死伤惨重的秦军分布在广袤的东南华南一带,如何能把百越人的语言从“鸟言”转变成河洛雅言?

南征或南迁的人想保持自己的方言不变,还能让占据绝大多数的当地人跟着少数外来人学习外来人的方言,完全不可能。古代中国,要想管理好一个地方,首先要融入当地,这也是吴泰伯断发文身的原因。《史记吴泰伯世家》记载吴泰伯为了让贤给季历,自己带着二弟仲雍断发纹身出走句吴。吴泰伯并不是居高临下用自己的方言去强迫土著人学习自己,而是主动地断发文身改变自己,说当地乌语。

东晋衣冠南渡,五胡乱华,胡人成了北中国的统治者,直至隋唐一统,到宋代北方又被辽金、蒙古占领,北方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但即便此时,在北方汉族人仍占多数,仍是北中国人的主体,而且汉文化远高于少数民族,所以北方通行语仍然是汉语,而非鲜卑语、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也就是说北方话依旧是汉语,并非胡语,也非胡汉掺半的混合语。因北方多平原,地域辽阔,战乱不止,人口流动频繁,所以语言交流也频繁,这正是北方话语音比较一致的原因。不管华北方言区、西北方言区甚至是江淮方言区、西南方言区,相互间都大致也能听得懂。总之,北方话一直是以中原方言为核心直接传承下来的,虽然受了些胡音影响,但终究是汉族人说汉语,而非胡人学汉语,所以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格。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祖籍琅邪临沂,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教育家,其生活在南北朝-隋朝之间,他的《颜氏家训》中这样写道:“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乱世之中的颜之推是北人仕南方,他的记载也充分说明了当时南北语音的巨大差异。历朝历代都记载了南方语音比北方要丰富的多,婉转多变似鸟言,也并不是歧视的意思,是真实情况的记载,直到今天也是这样。

总而言之,粤、闽、客等方言形成的真实情况就是以土著语言为基础,夹杂部分汉语就地形成的,与中原河洛语是两个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