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吴门画风,构图另辟蹊径,张崟绘《梅林山居》

 与春天同行 2022-12-28 发布于青海

梅花傲雪怒放,象征着坚韧、忠贞,故此常用来比喻文人品行。以花喻人的手法,不仅文人喜欢运用到创作中,画家也不断发掘这一题材的文化内涵。

清代画家张崟画过一幅《梅林山居》,描绘了文人爱梅的精致生活。古人云,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用再寻梅探梅,抬眼就能看到。他画出了文人追求精神满足的特性,也画出了人们对美好高雅的向往。

张崟生活在清代中期,擅画山水,作品富有文化气息。他用通俗易懂的画面,解读文人情趣,扩大了作品的受众群体。

张崟用笔细密,在构图上另辟蹊径,打破了清初四王风格一统画坛的局面。

图片

张崟 梅林山居

与四王作品相比,张崟重视作品的整体面貌。他在经营构图的时候,往往结合观察写生,增加作品的真实感。

四王山水美则美矣,却少了几分生趣。通俗讲,四王山水画有摆拍凹造型的嫌疑,张崟山水画以造化为师,哪怕构图饱满也不会觉得画面拥塞不畅。

张崟喜欢在画中添加江南园林山村景色,这一点学习了明代吴门画派的画法。由于张崟在江南一带影响力极大,人们重新开始审视研究吴门画派的风格特征。

可以说,以张崟为首的京江画派,复兴了吴门画派的创作理念。有专家说,用“吴门复兴”形容张崟的风格,相当恰当。

图片

张崟 梅林山居 局部

从《梅林山居》可以看出来,张崟似乎在故意混淆画面空间的远近关系。他描绘远近景色,都采用了精细勾画的手法。

不分远近,容易产生混乱的感觉,是创作中的大忌。张崟这样画,值得反复思索。

从远到近的景色仿佛都在眼前,通过笔法的韵律节奏与色彩的微妙变化,区分空间结构。

像散点透视,又不是散点透视,通过山水空间的连续递进,强调构图的起承转合。画中有两座桥,在构图上的功能不同。

木桥约束画面的动感,拱桥打破画面的静态。动静之间,让欣赏者沿着画家规定的路线赏画,增强作品的代入感。

图片

张崟 梅林山居 局部

清代画家在创作中很难摆脱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很多画家觉得“古法”就是南宗山水画法。

从张崟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他在验证董其昌的画论是否正确。他用自己的方法,也能画出文人淡泊洒脱的情怀。

所谓“南北宗”的划分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像是一种感性认识。四王中的王时敏、王鉴都是董其昌的入门弟子,王原祁是王时敏的亲孙子,王翚曾经向王时敏请教创作方法。

张崟想要在根本上撼动正统派的地位。当一种风格成为主流方向后,必然阻止大部分画家的创作激情。像张崟这样敢于挑战的画家,才是画坛希望。

图片

张崟 梅林山居 局部

欣赏《梅林山居》,体会张崟的创作思想,会发现爱思考的画家往往成就更高。

张崟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清朝画家习惯模仿王原祁的风格,往往忽视了对其他风格的研究。他从学习吴镇、沈周、文徵明的风格入手,让人们看到风格多样化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

处世态度、生活方式都在画中,明中和尚绘《烟横岩壑》
隐逸情怀,出尘之致,沈周山水画欣赏
神遇与目视,张崟绘《山水册页》
跟着画家游山玩水,名家笔下的行旅图
平淡天真,文人情趣,张庚绘《览秋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