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苑】李荣福||​带着“煤婆”去相亲

 颍州文学 2022-12-28 发布于安徽






带着“煤婆”去相亲
文\李荣福

三十多年的夫妻了,值得回首一顾了,这一回首,往事悠悠,历历在目。
我俩的婚姻,缘于媒妁之言,经由自主之恋,成于父母之命,完全合乎普世的婚姻规则。没有轰轰烈烈,波澜起伏,只有平平淡淡,岁月静好。
三十二年前,经人牵线,和对象处了一段时间,觉得相互满意,便约好星期天去她家,接受全家人的“检阅”。
相亲,这可是一件大事,一点也马虎不得,一句话说不对,一个细节出差错,都可能导致崩盘。临行听妈一席话,千叮万嘱记心头。打扮好自已,又将自行车擦得铮亮,为保险起见,把篮子挎在车把上,篮子是用包装条编织的那种,空间挺大,又结实又好看,当时甚为流行,里面装着礼物——罐头和糕点。八十年代末,通行的登门礼,差不多都是个这个标配。
一路上,一再重温母亲的教导,设想见面的一幕,不时会心一笑。心欢路短,倒也快当。赶到她村村口,忽见有煤车撒下一溜小炭块,阳光下晶晶闪亮,很是诱目。那时,家家户户灶火里烧的都是煤炭,道上遗落的几块炭,谁见了都珍惜,都会捡拾回去,何况眼前这么多。按说,这天是去相亲,是顾不上这些的,毕竟是点煤炭而不是金子。可谁让咱是穷人家出身,天生遗传有勤俭的基因。眼下看见明亮亮一溜精炭,哪能无动于衷轻言放过。问题是,用什么物件来盛装呢?四周空空如也,连块塑料布也没有,最后把目光落在自行车上,对,用那个篮子。好在已到村口了,至多再走二百米,好将就。还是母亲心细,礼品本身盛在一个布袋子里,便小心地取出来,捆夹在后架上,腾空篮子来拾炭。当时也没别的工具,就是两只手捧拾,记得装下满满一篮子,我那篮子大,手一掂,差不多有三十斤,冬天生火,够一个铁炉子足足烧上一天。把脏了的手好歹一擦,蹬车走人。
首次登门,对象家自然高度重视,我到了大门口,对象正等着,话里带着小埋怨:“我正说么,按点钟你该到了的,都打看你好几次了。”也许有哪位年轻朋友说了,你们不是打个手机联系联系,哦,对不起,那个时候,别说我们,大概美国人也没手机的。但恋人的心情是一样的,急盼盼的。支好自行车,我把礼品交给她,自己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进了门,一大家人大多在院子里候着,一见我提着一篮子炭,都是一怔,我连忙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大家听罢都笑了。末了,我不好意思地说:“这么好的炭,丢撒在路上怪可惜的。”对象她妈赶忙吩附对象去给我打水洗手,又招呼我先回屋中休息。实以为初次见面开口答话会紧张呢,不曾想,一篮子炭反倒引发了自然交流,原来准备好的客套话基本没用上。不过,我当时的直觉,是对象的父母九分满意十分高兴。
中午如何热情招待的,双方深切交谈了些什么,我不想有更多透露了。关键说结果:这次相亲,皆大欢喜,第二年后,对象成了我的爱人。
相亲上门提篮炭,一直成为趣谈,时不时被拿出来“晒晒”。要依我说呀,一篮碎炭,光鲜度盖过了礼物,给我加了大分。妻说:“你也真好意思提篮炭进门相亲,不怕人笑话。”我一本正经地回答:“笑话啥?平民百姓,谁家不是俭朴度日,我可不会装那大尾巴狼。说不定,你爸妈看准的,就是我半道捡的这篮子炭,认定我实在,能过了光景。”妻不置可否,这就说明我猜中了几分吧!
三十年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中,我发现,岳父岳母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克勤克俭,老实本分,精打细算过日子。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就不成一门亲啊。 
作者简介:李荣福,教师,平定县冠山联校工作。从教30多年,珍爱职业,热爱文学,偶有散文、评论、诗歌等小作品见于地方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