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云语禅心 2022-12-29 发布于湖北

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自从赵、魏、韩三家分晋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这三家为诸侯后,标志着春秋时期结束,进入战国时代,诸侯兼并土地的战争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

文章图片1

战国七雄之韩,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453年,韩康子和魏桓子、赵襄子三家分晋,此时有诸侯之实但无诸侯之名

公元前403年,韩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

公元前362-公元前333年韩昭侯在位时,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使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

公元前323年,韩国称王

公元前318年,五国伐秦,入函谷关,秦兵出击后,联军败走。

公元前301年,韩、魏被秦所胁迫,一同伐楚。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在伊阙被秦将白起击败,精锐损失殆尽。

公元前262年,秦军再度伐韩,韩将被秦断去联系的上党郡献给赵国。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期间不断成为魏齐争霸时、秦楚争霸时以及秦齐争霸时的附庸及被欺凌的对象。

文章图片2

战国七雄之赵,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2年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和魏桓子、韩康子三家分晋,此时有诸侯之实但无诸侯之名

公元前403年,赵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从此邯郸成为赵国的国都,之后通过对卫国、魏国的一系列战争积极向外扩展,进一步巩固都城邯郸的地位。

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在位,由于受到与中山国之战失利的耻辱,赵武灵王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并沿阴山修筑长城。

文章图片3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灭中山国,此时赵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赵国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公元前297年,赵武灵王传位给次子何,希望与次子分别管理国家的军事和政治,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不再使用国王称号,自己使用太上皇的主父称号,同时也是希望,自己多常年在外,征战时如遇不测国家权力可以平稳交接。

公元前295年,沙丘宫变赵武灵王身死,起因是赵武灵王想要弥补长子章,想封长子为代王,与次子双王并立,自己则管理二王重掌朝政,被次子及大臣反对。赵武灵王与长子于是谋划夺权,夺权失败后,长子章被杀,赵武灵王被次子何囚禁于沙丘宫,何不愿承受弑父罪名便不管不问,任由赵武灵王饿死。

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在位,君臣睦、将相和,蔺相如、赵奢、廉颇、平原君等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政治清明,武力强大。

文章图片4

公元前289年,赵联合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攻秦,迫秦废除帝号,并使秦将先前夺取的土地归还赵。

公元前284年,赵、燕、秦、魏、韩五国联合,拜乐毅为将,攻打齐国,齐国不敌,实力大幅衰弱。(五国伐齐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攻楚国,主动与赵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同年,赵王派廉颇攻齐,前275年再攻魏。

公元前269年,秦军越过韩国上党郡进攻赵国的阏与,被赵奢所统领的赵军精锐突骑所击败。

公元前261年,秦将王龁领兵进攻韩国上党郡,赵将廉颇领兵二十万救援上党。首次遭遇战,赵军失利撤往长平,在廉颇的统御下,赵军坚壁清野,拒不出战,成功的遏制了秦军的攻势。秦为扭转局势,派谍子在邯郸散布谣言,谣言说秦军只畏惧赵括,而廉颇好对付的很,早就偷偷投靠秦国了。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恼怒廉颇不敢出战,于是不顾众臣劝阻,派赵括代替廉颇成为赵军统帅。

公元前260年,赵括接管长平40多万赵军,秦国得知消息后便派武安君白起接替王龁领兵。白起使用诱敌深入的计策,包围了赵军主力,前来支援的赵国军队被秦阻击,于是在围困40多天后,赵军降,白起怕40万赵军降卒哗变,于是坑杀了这40万赵军俘虏。

文章图片5

公元前259年,赵孝成王不愿履行长平之战失利的割地和约,秦再度伐赵,太原被秦攻占,前258年邯郸被围。赵平原君向魏、楚求援。

公元前257年,魏、楚联军与赵军里应外合,击溃秦军,收复河东失地六百里。但此战过后,赵国国力急速下滑,再无力与秦国争雄,东六国再无可以单独抗衡秦国的国家,由此进入了诸侯合纵抗秦的时代。

公元前251年-公元前250年,燕王喜攻赵,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前往抗击,大败燕军,赵军追击直入燕国境内,燕王割让五座城邑求和。前249年,赵攻燕,围燕都城,燕再次割让五座城邑。

公元前242年,燕军十万犯赵,赵将庞暖率军抵御,燕军不敌,降。前241年,庞暖组织各国合纵攻秦,夺取秦寿陵。

公元前233年-前232年,秦攻赵,被赵将李牧率军击退。

公元前229年,秦再度攻赵,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赵国灭亡

战国七雄之魏,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

公元前453年,魏桓子和赵襄子、韩康子三家分晋,此时有诸侯之实但无诸侯之名

公元前403年,魏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

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在位期间,崇儒重教,招贤纳士,任用李悝实行变法,国力率先称雄七国;任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任用吴起,创武卒制,精选士兵训练;任用乐羊为将,攻灭中山国,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在位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继续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魏武侯不断东征西讨,夺取了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附属国卫国,魏联合宋出兵助卫反攻,三国联军直逼赵国首都邯郸,赵向齐、楚求援。

公元前353年,赵、魏两军相持一年余,齐威王采用孙膑的策略,派兵攻打魏国重城大梁,魏主帅庞涓回援,在桂陵被齐军设伏击败。(桂陵之战

文章图片6

公元前352年,魏国放弃邯郸,并联合韩国打败齐国,齐国向魏国求和。

公元前350年,魏反攻秦国(魏曾侵吞秦河西之地,秦多次攻魏欲夺回河西之地),包围秦孝公于定阳,秦国战败乞和。

公元前343年,魏国称王,盟友韩国不从,次年魏出兵攻打韩国,韩向齐求援。魏惠王命太子申为上将军,以庞涓为将,与齐军决战于马陵,齐国谋士孙膑使计,大败魏军。此战过后,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史称徐州相王。徐州相王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秦在西边终于夺回了曾被魏国侵吞的河西等地。(马陵之战

公元前323年,在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同年,楚攻魏,魏在襄阳被楚军打败,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的合纵运动,仍是敌不过楚国,魏惠王也对合纵政策产生动摇,而接受了张仪'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的连横政策,任张仪为相,但魏只是想借秦国力量对抗齐、楚,不愿投靠秦国,于是秦愤而出兵攻魏。(五国相王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代替张仪为魏相,再度发起合纵,联合东方各国以抗秦,五国共同讨伐秦国,一度攻至秦国函谷关内,秦军出击,诸侯联军败走。

公元前293年,魏韩联军在伊阙抗击秦军,被秦大将白起击败,秦自此打开东进中原通道。此战后,韩精锐尽失,魏也无法抗秦,于是求助于赵,三晋重归于好。(伊阙之战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援,魏安厘王惧秦,迟迟不出兵,信陵君魏无忌只好窃取兵符,强夺兵权,驰援赵国,并联合楚国派出的春申君黄歇带领的援军,一举击败秦军,解除邯郸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压力不断加大,公元前245年-公元前231年,攻占了魏国大量的城池。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战国七雄之楚,?-公元前223年

周成王(武王姬发之子)时期(公元前1042-公元前1021),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熊通自立为王。公元前740年-前690年,楚国国君为熊通,当时熊通兼并了周边小国后,于公元前704年派使者前往周都,请周恒王封自己为王,恒王不允,熊通就自立为王,称楚武王。

楚成王时期(公元前671年~前626年)。楚成王在位时,楚国开始崛起,不断兼并周边小国,与诸侯修好结盟,派人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赐给他祭肉,命他镇守南方,平定夷族动乱。

公元前666年,楚国和齐国争夺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国,楚国子元伐郑失败后的十几年间,楚仍不断攻打郑国。

公元前656年,楚成王挥师北上,被齐恒公率领齐、鲁、宋、郑等八国联军所阻止脚步,齐恒公以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让楚国签下召陵之盟

文章图片7

公元前655-前644年,楚成王继续扩张领土,不断攻打一些小国增强自身实力,避免与当时鼎盛的齐国正面冲突。

公元前639年,齐恒公死后,宋襄公组织盟会,传召楚国参加,楚成王怒,前往盟会后羞辱了宋襄公一番。

公元前638年,楚北上伐宋,在泓水边打败宋军,射伤宋襄公,宋襄公因此受伤而死。

公元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中被晋文公打败,但此战并未损耗楚国实力,楚中军全身而退。城濮之战后,楚军虽败,但在楚穆王的带领下,仍旧向中原小国扩张势力。

文章图片8

楚庄王时期(前613年-前591年)。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楚庄王先是平息了国内的叛乱,然后任用孙叔敖等贤能大臣,改革军制,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让楚国国力变得更为强大。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在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陈兵示威,并问周使者象征天子权威的鼎的大小与重量,这也是问鼎中原典故的由来。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前594年围宋,宋求救于晋,晋无法援救,于是宋向楚求和并尊楚,此后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

公元前575年,楚与晋战于鄢陵,被晋国打败。

公元前553年,楚再度被晋于湛阪之战打败,晋军攻至楚方城之外。

公元前546年,宋国联合诸多诸侯国发起弭兵之会,尊楚国和晋国共为盟主,平分中原霸权,此后中原地区维持了40余年的和平。

公元前506年,楚国郢城被吴王阖闾攻破,楚昭王出逃。次年,吴军退走后,楚昭王回都,楚将子西率领楚军回击吴军,盟国秦也帮助楚国复国,胜利后迁都到鄀地,但新都仍称之为郢(yǐng)。

楚惠王时期(公元前489年―前432年)。楚惠王即位后,重用子西、子期、子闾等人,改革政治,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使楚国国势得以迅速复苏。先后平定白公胜之乱,灭亡陈国、蔡国、杞国,将楚国领土扩至东海、淮海、泗水一带,成为一方强霸。

楚悼王时期(公元前402年-前381年)。楚悼王即位后,正值三家分晋后,赵魏韩三国都已十分强大,楚悼王急切希望有贤臣辅佐,此时在魏国协助李悝改革、抗秦有功的吴起来到楚国。楚悼王大喜,命吴起变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楚肃王时期(公元前380-370年)。楚悼王死后,对吴起变法怀有刻骨仇恨的旧贵族势力乱箭射杀吴起,吴起变法宣告失败,政局动荡不安。楚肃王为了稳定统治,对外妥协退让,未主动出击。

公元前354年,楚宣王出兵救援被魏围困的赵国,既夺取了魏国的土地,又救赵助齐,与赵、齐结好,在魏、齐、赵争战中,楚国举足轻重,获利最多,堪称'强国'。

公元前334年齐、魏徐州相王,楚国与齐国产生间隙,次年楚国攻打齐国,徐州之战打败齐国,同年楚国灭越国,尽收吴越之地,此后,楚国达到在战国时期的顶峰

文章图片9

楚怀王时期(公元前329年-前299年)。楚怀王在位时,重用屈原等大臣,针对主要弊政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却引来楚国贵族一致性的反对。日久,难以抵挡反对声浪的楚怀王遂意兴阑珊,变法终告失败。

公元前312年,楚国被秦国攻打,楚大败,失去汉中六百里地,前311年,再度被秦攻伐,失召陵,楚国无力还击。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客死咸阳,楚国国势迅速衰弱。

公元前278年,楚被秦军攻入都城,烧毁了楚王族的夷陵,屈原闻讯投河自尽,楚顷襄王迁都于陈。

公元前263年,楚考烈王即位,任用春申君为令尹,春申君派兵助赵国解邯郸之围,又领兵灭鲁国,楚国一度复兴。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春申君门客李园发动政变杀害春申君,楚国国力更加一蹶不振。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遣李信为将攻楚不利后,再遣老将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相持一年后,公元前223年,大败楚军,俘虏楚君负刍,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

战国七雄之燕,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召公以下九世无名无谥无年份,燕惠侯以下有谥有年份无名。

文章图片10

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同时期,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时被迫迁都临易以躲避山戎的侵扰。

公元前664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最终得以保全燕国。

公元前657年,燕国迁都回蓟城。

公元前539年,燕惠公想要去掉诸大夫而重用自己的心腹宋,大夫共同诛杀宋,燕惠公逃到齐国。

公元前535年,晋平公与齐国攻伐燕国,护送燕惠公回国,但燕惠公刚回到燕国便死去,燕国拥立新君燕悼公。

公元前380年-前378年,齐国多次攻打燕国,占据燕国土地,燕向三晋求援。

公元前355年,齐国侵掠燕国易水之地,燕国反击,大败齐国。

公元前335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苏秦担任纵约长,并佩带六国相印。

公元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燕国在此年称王。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燕国一切政务都由子之裁决。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机伐燕,攻破燕国后,燕王哙和子之被杀,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后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

燕昭王时期(公元前311年-前279年)。燕昭王在易水筑武阳城,励精图治,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耻。他采纳郭隗的建议,招贤纳士,拜郭隗为师,给以优厚待遇,'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黄金台,'千金买骨',结果各国贤士们争着奔赴燕国,燕国很快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后期又以乐毅改革国政,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燕国殷实富足了,士兵都乐于出击,不惧怕战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

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与乐毅不合,被齐国施反间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担心被杀,便逃亡赵国。同年,燕军被齐将田单火牛阵打败,骑劫战死,被齐国收复全部失地。

公元前251年,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同年攻赵,被赵将廉颇击败并包围都城,燕向赵求和。

公元前243年,赵将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后燕国以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被赵军统帅庞暖击败,剧辛被俘杀,燕军损兵二万。

公元前236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燕国屡屡战败。

公元前232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

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携带燕督亢图和秦叛将樊於期首级,与秦舞阳前往秦国诈降,企图刺杀秦王嬴政,但刺秦失败。

文章图片11

公元前226年秦将王翦率军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卫军逃往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

战国七雄之齐,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姜姓齐国在公元前1046年-前386年,田姓齐国在前386年-前221年)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武王封于营丘,建齐国。姜太公尊重当地居民的习俗,再用周礼予以同化,此后“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使齐国由地薄民寡的一个小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

文章图片12

公元前883年,周夷王听信纪国国君纪炀侯的谗言,烹杀了齐哀公。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掉鲁国的盟友纪国,扫除东面障碍。

齐恒公时期(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即位后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公元前681年,齐恒古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在齐国的北杏会盟,旨在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恒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公元前680年,曾参加'北杏会盟'的宋国背叛盟约,齐恒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陈、蔡两国出兵伐宋,宋求和,于次年与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诸侯国君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公元前678年,齐又约集鲁、宋、陈、卫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663年,应燕国求援,发兵攻打山戎,保全燕国。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和各小国诸侯共同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

公元前655年,齐桓公约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会盟,正式将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襄王赐下祭拜所用的祭肉,并声明齐恒公不用行谢恩的下拜礼,以示齐恒公的霸主地位,此时齐恒公声望达到最高峰。

公元前643年,齐恒公病死,五子为夺君位,导致齐国内乱不止。前642年,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公子昭入齐都临淄即位,称齐孝公。

孝公死后,开始了持续几代的争位之乱,齐国国势渐衰。

公元前589年,齐军在鞍之战中被晋军打败。

公元前555年,晋国率领十二家小诸侯伐齐,齐军在平阴被联军大败。自此已无力称霸。

齐国一向由田氏、高氏两公族辅政,其后有鲍氏、氏、庆氏氏、栾氏等卿大夫掌政,齐惠公后卿大夫势力日大,互相兼并,更开始废立齐国国君(齐桓公就是由高氏高傒迎立)。崔氏先是迎立庄公姜光即位,杀太傅高厚,独掌朝政,后联合棠无咎弑君,另立庄公弟公子杵臼为君,即齐景公。

公元前546年,左相庆封攻灭崔氏;前545年,鲍氏、高氏、栾氏攻灭庆氏,此后,齐国由上大夫晏婴主持国政。晏婴生活节俭,谦恭下士。对内匡辅国政,屡次劝谏景公,拔擢贤才司马穰苴、越石父等;对外出使别国,机敏善辩,不辱使命,使齐国名扬诸侯。

公元前532年,栾氏、高氏被鲍氏、田氏联合所灭,齐国公族势力大大减弱。前500年,晏婴去世,由高、田两家把持朝政。

公元前485年,陈恒唆使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公子壬为国君,是为齐简公。前481年,陈恒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简公,拥立简公弟弟公子骜为国君,是为齐平公。自此之后,陈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陈氏家族专权于齐国平公、宣公、康公三代(公元前480年-前379年)。(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后文统一称田

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

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

齐威王时期(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孙膑为将,齐国遂变得强大。

公元前353年,齐国大败魏国于桂陵。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于徐州相王”,正式称王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的子之之乱,入侵燕国,一度占领燕国。

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楚国。前298年-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攻入函谷关,迫秦求和。

公元前284年,齐国被乐毅率领的燕、秦、韩、赵、魏联军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

公元前279年,齐以田单为将,反间燕惠王与大将乐毅的关系,燕王罢免乐毅职务后,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遂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与秦抗衡。

文章图片13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亲君王后辅政。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

公元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

战国七雄之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

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族称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正式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也称为国号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讨伐西戎,到达岐山时,在那里去世,子秦文公继位,此后几代国君为谋求发展空间,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又先后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

公元前677年秦迁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经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兴强国。从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宝鸡凤翔)建都近300年。

秦穆公时期(公元前659年-前621年)。

公元前656年,秦穆公亲自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从楚国赎回百里奚,封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百里奚推荐蹇叔,秦穆公派人迎接蹇叔,封为上大夫。

公元前651年,秦穆公拥立夷吾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惠公。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想趁晋文公死后,插手中原,但却在崤之战中被晋军击败,秦军全军覆没。此时晋国正处在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巅峰时期,于是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扩地1000多里,称霸西戎,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

穆公死后,其子秦康公即位,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在位期间继父祖之余烈,向晋挑战,与楚靠拢,欲与楚形成对晋国的夹攻之势,屡攻晋国后方,却难得一胜

公元前604年,秦共公薨,秦恒公即位,桓公不恤国政,人民怨声载道。

公元前578年,秦桓公背弃盟约攻晋,晋厉公率四军八卿攻入秦国,大败秦军于麻隧,诸侯之师扬威于关中。次年,秦桓公死。

公元前576年,秦景公即位,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方针,时晋悼公在位,诸卿和睦,晋国复强,诸侯归心,楚国退出争霸行列。

公元前546年晋楚弭兵之盟后,秦景公也着力改善与晋国的外交关系,双方重温秦晋之好

公元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楚国大夫来到秦国求救,秦哀公赵籍派兵救楚国,助楚复国。

秦厉共公到秦出公(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85年)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公元前413年,魏国侵吞秦河西之地。秦简公、秦惠公屡屡攻魏,意欲夺回西河之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乘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不能敌。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万与魏军决一死战,吴起在阴晋一战中,以五万之卒大败秦军,秦国此战大败后,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立,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前362年,秦献公寿终正寝。

秦孝公时期(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文章图片14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将三晋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荒地。

公元前354年,秦孝公趁魏包围赵邯郸时,进攻魏河西长城,大败魏军。次年,再趁魏军桂陵之战败给齐国,国内空虚之时,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为争取时间进行二次变法,与魏惠王在彤地会盟修好。而商鞅为深化变法,摆脱旧贵族势力干扰,建议迁都咸阳,获得秦孝王支持。

公元前341年,由于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重创,秦孝公决定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机,大举攻魏,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其子即位,是为秦惠文王。这时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剥夺政治特权的旧贵族一起发难,发起针对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为了缓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车裂商鞅,但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发展。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苴。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气绝而亡,无子,诸弟争立。赵武灵王趁秦乱而谋之,乃拥立公子稷为王,是为秦昭王。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攻秦,秦将白起与其战之于伊阙大败二国联军

公元前283年,燕将乐毅率韩、赵、魏、秦、燕五国之兵而攻齐,陷齐70城,后田单虽复国,然田齐衰败大势已定。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出武关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溃败不能战,自此齐、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

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赵国阏与,被赵将赵奢打败,秦昭王就用范雎为相,迫其母宣太后不干政,采用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计策。

公元前260年,秦国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国,杀赵降卒40余万,赵国自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与山东六国相约伐秦,但诸侯国的军队没有如约而至,秦国听闻后大怒,就要伐周,于是西周公献出封地投降秦国。

公元前250年,东周公又想趁着秦国治丧期间伐秦,被秦相吕不韦平息,东周国灭周王朝至此宣告覆灭。

秦王政时期(前247年-前210年)。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

文章图片15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次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吕不韦饮毒酒自杀。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

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大破赵军,俘虏了赵王,赵国灭。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包围魏都大梁,魏王出降,魏国灭。

公元前223年,秦老将王翦伐楚,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燕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齐国灭。

自此,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从此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期,进入了帝国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