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报告,第三次发布!他们的影响力,到了这个程度——

 lpl求知获识 2022-12-30 发布于重庆

12月29日,《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2022)》)正式发布。报告旨在加强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研究,全面准确分析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现状和趋势,为城市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建言参考。

该报告由参考消息报社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共同发起,此次为该报告第三次发布。

见证中国城市国际传播从起步到成长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工作,《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以城市国际传播作为切入点,从2020年开始对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的数据和趋势进行跟踪和分析,取得良好反响。

三年的研究,见证了中国城市国际传播从起步到快速成长的过程,其间,除北上广深外,成都、苏州、武汉、杭州等城市已大步快跑,构建了相对成熟的对外传播和对外交流体系,打造了多维度立体化的城市海外形象。在此背景下,《报告(2022)》在重点研究城市数量、指标维度等方面均做了升级:将重点研究城市数量在2020年10个、2021年25个的基础上增至40个;将受疫情影响不具备评估价值的维度替换成更具参考价值的指标;将案例研究内容紧贴实际,注重实操效果、可复制性和参考性……

为避免单纯数据分析带来的局限和偏差,《报告(2022)》依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互为补充、数据评估与案例分析相得益彰的形式。定量模型搭建标准延续了上一年度报告的主要指标:城市海外交往连接度、城市海外媒体呈现度、城市海外网络关注度、城市海外旅游美誉度、城市海外智库热评度,以形成更加明确的数据对比。案例部分采用征集的方式,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在讲好城市故事,推进全球化表达方面已小有成效,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国际传播效能进一步提升,武汉、成都、杭州、沈阳等省会城市的国际能见度和美誉度也有所增强,此外,涌现出前海、烟台、盐城、连云港、中山、景德镇、太仓等一批城(区)国际传播的积极践行者,他们正成为向世界传递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主力军之一。

世界从不同角度关注中国城市

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总体水平较上一年度稳步上升,北上广深进一步加强了国际传播的力度,以更具创新力、影响力的传播手段和内容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与此同时,涌现出一批国际传播颇为活跃的城市,如成都、武汉、杭州、苏州、南京等。他们在对外交往和传播方面主动作为、创新开拓,注重挖掘城市具有国际关注度的元素,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城市特色,在单项维度或指标上已经具备超过北上广深的能力。

报告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地区)对中国主要城市的持续关注已蔚然成风,北京和上海是世界最为关注的中国城市,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天津、南京、杭州、青岛、重庆、大连、哈尔滨等地也凭借各自特色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耀眼。该结论的基础是在关注中国城市的新闻网站地区分布指数上,即便是排序最末的城市也拥有上百个地区机构媒体的关注。而在关注数量上不占优势的海口、无锡、烟台、佛山等地则以优美风光、宜人气候和悠久人文获得了较高的美誉度。

报告研究认为,海外网络社会对成都的关注全年都处于高位。众多外媒对川藏铁路首条动车线开通运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成都)等议题的报道,都是成都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大外宣格局的重要表现。成都在海外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群也拥有广泛影响力,主要从熊猫、美食等海外受众熟悉的成都文化符号出发,宣扬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国际都市面貌,在国际舆论场收获了较多的美誉度。

而武汉官方的国际传播账号矩阵在化解海外负面关注、传播武汉正能量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武汉通过专业化国际传播策划,在各种中外节日、节气时间点结合城市人文特色输出人性化视角的传播内容,向世界讲述真实武汉、营造温情武汉、大美武汉形象,生动诠释了中国城市在国际表达方面的长足进步。

海外媒体在呈现中国城市时涉及的主题、关注的产业和使用的关键词所存在的差异,为各城海外形象带来了风采各异、别具特色的辨识度。研究表明,中国城市海外媒体呈现内容质量较上一年度大幅提升,且表现较好的城市大多拥有面向全球开放发展的传统特色和链接广度。其中,珠海在海外媒体的产业呈现方面的表现值得一提。虽然紧邻广州、深圳这样的经济强市,珠海依然让海外媒体感受到了他的区域经济竞争力:“商业新闻”和“公司活动与管理”在珠海主题的海外媒体呈现中成为最强主题;涉及珠海的高频词中,产业经济热词居多,“技术”“电子”“制造”均体现出城市产业落点;航空国防业则为珠海带来独一无二的识别度。“国际化现代经济特区”显出强劲的商务吸引力。

疫情对入境游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旅游推升城市影响力的路径虽然在本报告监测周期内处于阻塞状态,但并不影响中国城市通过海外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及旅游网站进行旅游推广。研究试图从“媒体”“网民”和“游客”三个视角入手,勾勒海外旅游美誉度城市画像。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城市在海外媒体旅游呈现水平和能力方面较为平均,而海外网友主动搜索具有相当的偶发性,基于海外游客对城市旅游的体验和评价得出的真实口碑,或更易成为全球旅游的出行导引支持。在此方面,西安、成都均表现良好。

海外智库对中国城市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看作是中国城市日益提升的海外影响力的体现。通过跟踪海外智库从不同维度对中国城市进行的研究和排名可见,中国主要城市在创新指标上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在环保指标上表现相对更加亮眼。研究发现,海外智库排名正从不同角度见证中国城市的崛起。如“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中,排名上升10位的8个城市中,有5个来自中国;如成都在“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紧随上海、北京排位第3,武汉在世界城市名册中排位第2,杭州在“中国新兴城市”中名列榜首。

空间仍大,未来可期

《报告(2020)》和《报告(2021)》在梳理成绩的同时,均指出了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存在的可提升空间和对应建议。《报告(2022)》研究显示,虽然中国城市的国际传播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如内宣语言做外宣现象仍很普遍,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亟待建立;重量不重质,国际传播能效仍需提升;国际传播渠道和方式同质化严重,尚需拓展和创新……但发展趋势和现实变化让人欣喜: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主动走出去,通过对外交流活动和海外传播打造海外形象。其活动方式、内容和传播渠道均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广州以城市历史文脉为传播内核,持续擦亮广州“诗词之都”、“花城”等城市名片,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广州城市国际表达的深度与广度。杭州以第三方视角、互联网语言、年轻人思维展现杭州形象,在G20等重点活动期间整合印尼、泰国主流媒体讲好杭州故事,有效提升杭州的国际辨识度与美誉度。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际传播提出的最新要求,中国城市国际传播步伐将会更快,创新和拓展将会更多。参考消息报社将继续展示成就、比较优势、寻找差距,为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监制 | 窦晨

审核 | 董磊

编辑 | 郭庆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