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致知】17:云锦博物馆(上)

 Frances67 2022-12-30 发布于北京

文物是“广博”的、也是“封闭”的,如何将博物馆的文物带到更多观众的面前,成为我们策划【博物致知】栏目思考的问题。本栏目选取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通过对场馆本身以及重点文物的介绍,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带领大家走近文物、走进博物馆。

南宋文字学家戴侗《六书故》云:“织彩为文曰锦”。“锦”是一种彩色提花织物,以厚缯为地,在织造过程中直接用彩丝织出各式花纹。诗中“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说的正是灿若云霞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

金线翠羽、大花楼机、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挖花盘织、逐花异色,正是集这些织锦工艺之大成,才有了云锦这一自古盘亘在江宁都府流传至今依旧焕彩生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今天我们要走进了解的,正是中国云锦博物馆

图片

云锦展厅总览

 错 彩交 辉 

在传统云锦设计中,有个形象的比喻叫'跑马看妆花”,这里的“妆花'就是指云锦中色彩华美的织物,意为在奔跑的马背上看云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鲜明而强烈的整体感受,这种感受主要靠色彩来获得,可以说色彩在云锦的审美意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晕装饰 

云锦用色丰富,妆花织物用色多达二三十种颜色,为了形成色调的统一性、整体感、韵律感与色阶过渡的和谐感,云锦花卉纹往往采用3色晕或2色晕,主体花卉纹采用白色外晕的处理方式。“色晕”即配色时使用不同层次的色阶,表现出色彩的浓淡关系,使某些品类一定程度上符合自然规律并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

“色晕”按照里外的顺序,分为正晕与反晕两种晕谱。正晕是同色系或相近色系色阶内深外浅的颜色安排,反晕则反之,正晕在妆花品类中运用较多。三润色由深浅逐次变化的同色系或相近色系三个色阶组成,二润色则由两个色阶组成。大朵主体花卉多用三润色;宾花多用二润色。

南京云锦艺人经过长期的积累,流传下二润色与三润色的部分配色口诀,如下:“二润色:深、浅红;葵黄、绿;玉白、蓝;古铜、紫;羽灰、蓝;……三润色: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藕荷、青莲配紫酱;玉白、古月配宝蓝;秋香、古铜配鼻烟;银灰、瓦灰配鸽灰;枣酱、葡灰配古铜;深浅古铜配藏驼……”

大白相间

多指云锦花卉纹饰中的留白块面,特别是妆花纹饰中主体花纹的外晕装饰,既使各色花卉纹饰皆统一于外晕的大白装饰,同时亦与地色形成强烈对比,如果花卉白色外晕之外轮廓线再以金线锁边,可达到较好的“显妆”效果。

图片

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

整件女夹衣用色极为富丽堂皇,地花设色协调,具有鲜明的手工织造特点。花纹轮廓用白色勾边,可以缓和花纹色彩的对比,此即为“大白相间”。

片金绞边

是指纹样的周边使用金色的线来描绘,凸显纹样的轮廓。在云锦色彩的使用上,有一个独特的审美表现,那就是对金、银等色彩的运用。

 妆 花典 丽 

“远看颜色近看花”是我国民间染织艺术中的一个主要的审美原则。一件成功的染织设计,不仅要有必要的色彩装饰,还应有优美的图饰纹样。而“妆花”工艺就是云锦独一无二的纹饰特点。

妆花工艺:妆花织物是南京云锦艺人于明代发明的一种妆金、妆彩、妆孔雀羽的织造技法,可以在纱、罗、绸、绢、绒等不同质地、不同组织的织物上娴熟运用,达到了逐花异色、无施不巧的地步,把中国彩织锦缎的配色和织造艺术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四方连续、八面接章”在图案构成的基础上,采用“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等多种织造技艺,达到妆花类织成品“同花不同色”的艺术效果。妆花工艺和其艺术风格所代表的流派在中国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图片

清·童子攀枝妆花缎

图案中的童子手持莲花,作攀登状,寓意“年年”好合、飞升腾达、五子登科之意。并且一排四个童子的肚兜和裤子的颜色搭配也各不相同,此工艺名为逐花异色,讲究横纵斜图案内颜色各不相同,配色复杂多变。

云锦的图案取材广泛,花纹内容极为丰富。一般用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音、文字等方法,来表达中国吉祥文化的图意内容,使织物具有喜庆吉祥的寓意,展现民俗文化。

云锦图案种类繁多,以抽象与具象为准则,可分为两种。

抽象方面,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锦群、折枝。

具象方面,根据素材主题分为:

植物类——花卉、果实和其他植物;

动物类——真实动物和虚幻动物;

器物类——仙家宝物、文房四宝等;

人物类——孩童、仙家等;其他素材。

其图案装饰是为了更好地阐释“权、福、禄、 寿、喜、财”主题。

图片

清·红地织金吉庆双鱼妆花缎

这匹妆花缎取材于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结”取谐音寓意吉,“磬”谐音寓意“庆”与双鱼图案结合寓意吉庆有余,寿桃、佛手,石榴则寓意多寿多福多子福禄三多,寄托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纱 罗 缎 锦金 线 翠 羽  

元代统治者崇尚用金,喜爱使用金锦,云锦中的“库金”、“织金锦”、“缎”等,就是从元代金锦延续发展下来的品种,并影响至明、清两代,成为南京云锦的一个重要特征。云锦的彩绣辉煌离不开用料的考究,纱罗绸缎叠加金丝翠线才成就的这般焕彩生辉。

图片

王锡爵绛红地斗牛方补官服

这件斗牛方补袍是极其贵重的赐服。它在绛红罗地上织暗花八宝纹,在圆交领袍服前织上斗牛纹样。

图片

织金缠枝莲妆花纱天鹿万寿补方领女夹衣

这件作品粗看表面的缠枝莲花是绣于红色缎面之上,其实红色缎面上还蒙着一层薄纱,各色的大朵莲花竟是全部织于薄纱之上,这便是“妆花纱”的传统手工绝技。所有莲花的金丝勾边是用整张金箔覆在背后,然后划成金丝一一勾出而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至于所谓金丝翠线,云锦大量用金,既为了突显主体纹样,调和并统一色彩的整体感,同时增加云锦的金彩辉映的华丽效果,往往采用圆金的挖花盘织、片金花卉纹轮廓绞边。帝王龙袍中的龙纹,往往用圆金线挖花盘织而成,若与孔雀羽并用,更有金翠交映的视觉效果;片金用于锁边,一般妆花缎都会采用织金工艺,主体纹样多用片金织造轮廓线。

大量使用金属线、飞禽羽毛线成就了南京云锦独具一格的华丽、俊秀的视觉美感,并与宋锦、蜀锦形成完全不同的审美风格。

图片

明·黄串枝葫芦纹地织金妆花云肩通袖龙襕缎袍料

这件作品又被称为三色金龙袍料,锦上金龙为三色金织造而成。轮廓部分以含金量98%的赤金线织造,龙鳞部分是以含金量88%的青金线织造,而龙角和水纹部分是用银线织造而成,银线在中国的古代被称为白金,故称三金线。

 皇 室宗 教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服饰的色彩及纹饰均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南京云锦由于其华丽的色彩以及精美的纹饰被统治阶级用来彰显其地位的象征。

帝王百官的服饰各有定制,冕服龙袍只有皇帝、太子、亲王们用之,而文武官员则用官补分别等级。龙纹和黄色被皇家专用,是皇权的象征,非帝王不准用,体现了王权神授”的观念。

图片

明·团龙袍

这件团龙袍两肩各有一条过肩龙,前胸后背各有一条正龙,下部两条侧位升龙,密布暗色云纹底纹,龙通体金光闪闪,气势磅礴。纹样呈圆形构图,所以称为“团龙”。云纹代表天命,表示君权神授,皇帝生来具有统驭万物众生的无上权力,然而它的使命还在于保护他的子民和江山。

南京雲锦和宗教的关系也是源远流长,十分密切,从六朝到隋唐,佛教和道教的宗教艺术,对雲锦的创作和装饰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明代时曾在南京设立“神帛堂”,所织神帛用于封建官府各种不同的祭祀内容。清代江宁织局提供的“应用俸缎”也是各种花色的雲锦宗教织品

图片

蓝地至善大慈法王大圆通佛唐卡

这件蓝地至善大慈法王大圆通佛唐卡由云锦和缂丝两种工艺共同制作完成。云锦部分共使用红地莲花织金缎、黄地缠枝莲织金缎、蓝地万字纹缠枝莲妆花缎和黄地祥云八宝织金龙戏珠妆花缎4种云锦匹料,经手工织造、裁剪拼缝而成。


- 本期责编 -

文案:袁九思

图片:程珮琪

排版:吴子仪

策划:吴启月

指导老师:杨夏薇

审核:恽彩锋 陈勇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