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之重器——㝬簋

 鸣歌 2022-12-31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㝬(hú)簋,又称胡簋,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厉王时期青铜器。1978年5月的一天,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齐村的社员正在挖水塘,推土机在推土时,忽然被一个东西挡住了。司机以为是一块大石头,加大油门猛地一推,只听当啷一声,火星四溅。司机被吓了一跳,赶紧停下来查看,他看见土里有一堆绿色的青铜碎片。后来经文物专家的精心修复,还原出一个气势磅礴的青铜瑰宝,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商周青铜簋,号称“簋中之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㝬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



     㝬(hú)簋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达60公斤,器形庞大,具有王者风范,堪称“簋中之王”。圆形簋身与方形底座相连,上圆下方,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

图片

㝬簋——簋耳

    簋的双耳是一对飞扬跋扈的龙首,与器身的直棱纹相映衬,简洁中透出大方,神秘中露出狰狞。簋内铸有铭文124字,由此得知它是西周第十位天子周厉王姬㝬的自作器,故名㝬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㝬簋— —铭文

    王曰:“有余唯小子,余亡康昼夜,经雍先王,用配皇天,簧黹朕心,坠于四方。肆余以义士献民,爯盩先王宗室。”㝬作䵼彝宝簋用康惠朕皇文烈祖考,其各前文人,其濒在帝廷陟降,申绍皇上帝大鲁命,用令保我家、朕位、㝬身,阤阤降余多福,宪导宇慕远猷。㝬其万年䵼实朕多御,用祷寿,匄(gài)永命,畯在位,作疐(dì)在下。唯王十又二祀。王曰:“有余唯小子,余亡康昼夜,经雍先王,用配皇天,簧黹朕心,坠于四方。肆余以义士献民,爯盩先王宗室。”㝬作䵼彝宝簋,用康惠朕皇文烈祖考,其各前文人,其濒在帝廷陟降,申绍皇上帝大鲁命,用令保我家、朕位、㝬身,阤阤降余多福,宪导宇慕远猷。㝬其万年䵼实朕多御,用祷寿,匄(gài)永命,畯在位,作疐(dì)在下。唯王十又二祀。

     㝬簋铭文大意:王说:“我作为大宗小子,不敢昼夜安逸享乐,谨记祖先古训,恪尽职守,尽心治理先王事业,恩泽万民,布政四方。我任用贤达,恭敬祭祀先王宗庙。”我制作了奉祀祭享的宝簋,使我伟大、有文德、功烈显赫的祖先安乐和顺。与有文德的先祖感通,祈求先祖列宗,赐降我福泽、智慧、长寿,保佑我大周王朝长治久安。㝬将丰厚地祭祀,以求长寿多福,作人间的根本。王十又二年。 



图片




图片


   㝬(hú)簋的铭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祭祀场面。公元前866年,周厉王在宗庙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在烟雾缭绕中,百官各就其位,周厉王身着黑色的礼服,缓缓地走向祭祀台,献上了丰富的牛羊猪等祭祀品。他虔诚地祷告:“我作为大宗小子,昼夜不敢贪图享乐,谨记祖先古训,恪尽职守,尽心治理周王室,布政四方,恩泽万民,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周王朝,赐降福泽、智慧、长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周末年,社会局势动荡,特别是周厉王时期内忧外患,政令不通,诸侯不朝,长期的世卿制度导致了贵族势力不断强大,他们大肆兼并土地,发展到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的地步。加上周王室的对外不断征战耗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使国库一度空虚。为了振兴周王朝,周厉王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他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度,使贵族失去了显赫的政治地位,根深蒂固的西周宗法制遭到严重的打击。同时,他还积极地整顿国家财政,将国人占有的山川林泽收回,归王室所有,实行专管专营。这些改革措施巩固了西周王权,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周王室财力枯竭的局面。但是周厉王的改革触犯了国人的利益,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仓皇逃跑到彘(zhì)地(今山西霍县),最后郁郁寡欢,客死他乡,他的改革也因此以失败告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㝬(hú)簋以它雄伟庄严的造型和长篇铭文,向我们诉说着那段鲜为人知的西周历史,让我们对周厉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究竟他是如史书所记载的一位“暴君”呢?还是一位劳苦用心、励精图治、富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呢?历史的真相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探寻和考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簋(gui):古代中国青铜时代盛放食物的重要器具,流行于商代、西周至春秋时期。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造型相当于今天的大碗,一般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个别是方形底座或四耳。簋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青铜器自铭则常为“皀殳”。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部分簋上加盖。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簋是商周时非常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构成青铜礼器中食器组合的核心,成为“明尊卑,别上下”,贵族身份与地位的标尺。史书记载,按照商周礼制: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元士用三鼎二簋。




编审:蔡一阳

排版:王   卓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