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保利2022秋拍

 馱夫 2022-12-31 发布于福建

康雍乾御瓷甄选

图片

Lot 6645

清雍正 仿官釉六方垂肩花大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67cm

RMB:3,000,000 - 5,000,000

备注:北京保利,2014年6月4日,编号6256

图片

雍正皇帝仰慕古风,富于文人趣味,尤其是对宋器颇为钟情,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典范。此一时期仿古颜色釉辈出,斑斓多彩,成就空前绝后,刘子芬《竹园陶说》「雍窑珍品多仿古,当时由宫中发出古瓷甚多,交御器厂仿制,制作有本,好其出器甚精。」而宋官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明张谦德《瓶花谱》中赞曰:「尚古莫如铜器,窑则柴、汝最贵而世绝无之,官、哥、宣、定为当今第一珍品。」故雍正御窑对摹造官窑瓷器尤为重视,多次奉旨烧造,如《清档》载:「雍正七年,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定窑磁小瓶一件。奉旨:比此瓶大些的小些的,或官釉,或别样釉水。照此样交怡亲王,着年希尧做。」;「四月初二日,太监刘希文交来大官窑瓶一件。传旨:做木样交年希尧,照样烧造几件,钦此。」

又据明代袁宏道(1568-1610)《瓶史》记述:「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汉之铜壶、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方入清供。」深谙此道的雍正皇帝,其御窑单色釉瓷器许多器形均来源于上述的「汉之铜壶、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并成功地再现了历史上曾有的经典釉色品种,才有雍正六年唐英榷陶之后「厂内所造各种釉水、款项甚多,不能备载」的记述。

此瓶正是此番摹古风潮下的杰出代表,器身成六棱形,丰硕恢弘,气势磅礴,通体满施仿官釉,釉面润泽且密布网状开片,色泽淡雅,造型庄重,静穆高贵,以器形和釉色取胜,善于运用线条装饰。肩部凸起一道棱线将器物分上下两部分,打破六道自上而下的棱线带来的单调感,交错纵横,富于变化。底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所署六字青花篆书款为唐英榷陶时期的风格。整器造型比例合度,器型挺拔俊朗,硬朗而凸起的棱线,彰显出雍正御瓷清秀优雅中少有的刚阳之气。古雅隽美的造型,很好的体现了胤禛个人审美情趣。雍正一朝宫廷艺术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著称,御窑瓷器也最能直接体现雍正皇帝本人审美理念,其性格内敛,品位超绝。他所要求的御瓷制作都离不开一个「雅」字,反复强调要简单、高雅、秀丽、精细,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而雍正皇帝的感悟和追求最终得以实现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彼时唐英秉承圣旨悉心烧造,尤其在仿古方面,超越前代,独步一时。他按照胤禛发来内府典藏的宋官旧物,对照临摹,达到「仿古暗合,与之无二」的程度。唐英在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碑记》中对当时宫廷仿制官釉的情况有清楚的记述:「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然而唐英督造的仿官釉釉层从口沿到底部,均匀整齐,没有任何流釉的现象。可见唐英在这类仿古器物上只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其意义,仿古却不泥古。更多追求的是意象而不是具象,追求的是官窑的意韵,而不是在外形上的毫厘不差。可谓崇尚古器,兼容本朝风貌,使此一时期的御窑品质达到了至美至善的境地,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

图片

清雍正 仿汝窑六棱大瓶 杭州拍卖会

2013年12月17日,编号3695,成交价862万人民币

图片

旅顺博物馆藏品


此式六方瓶为雍正御瓷创新器型,目前所知除本品仿官釉之外,尚有仿哥釉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编号中-瓷-002564;另一例茶叶末釉者,瓶口外侈,为松竹堂旧藏,售出于纽约苏富比,2002年9月19日,编号143;首都博物馆亦入藏一例撇口青釉六方大瓶;青花撇口例为Grandidier旧藏,现存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著录于《Oriental Ceramics,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卷7,东京,1981年,编号164,登录号G.4127。

图片

Lot 6646

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六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48.2cm

RMB:1,600,000 - 2,600,000

备注:英国私人藏家收藏

图片

本品器型端庄稳重,犹如青铜器的静穆,其色天蓝,仿宋汝窑之「雨过天青」。为乾隆尊崇古代器皿,宋瓷美学之最高典范。如此集中高度美学的瓷器,应为唐英在景德镇督陶官任职时烧制,唐英督陶期间,恪职勤勉,锐意革新窑务,仿古、新创各种釉彩达五十七种之多。

此瓶为六方形制,凡六方瓶、八方瓶类,体量大者,成形不易。此六方瓶,非琢器拉胚成形,而是预先做好六片,后粘合而成,全过程没有拉胚工具协助,极其考究工匠的工艺水平,若瓷土揉打不结实,或粘合技术不臻熟,易发生塌陷或窑裂,成品率低,故弥足珍贵。

图片

方器与圆器之别不仅在于视觉、触觉的体验中,而更多在于其制作过程所体现出的工艺与技巧。制作工艺较圆器复杂,而烧造当中更易疵裂变形。明王世懋《窥天外乘》中记载:「盖窑器圆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拍品形为六方,尺寸硕大,是方器中少见之巨作,以恢弘之尺寸偕方正之形制,正是唐窑烧造技术水准高超的反映。

此式六方瓶肇制于雍正一朝,流行于乾隆前期,目前所知雍正款者惟见法国国立吉美博物馆藏例,除此之外,首都博物馆所藏的乾隆粉彩镂空六方瓶造型与之相同,档案明确记载的唐窑镂空作品生产时间都在乾隆七年至九年之间,故此式六方瓶出现时间应该在乾隆早期的数年里,乾隆中后期就不再生产。

图片

Lot 6643

清雍正 仿官釉紫泥铁骨模印兽面纹贯耳大方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46.8cm

RMB:400,000 - 600,000

备注:北京户出(传)

图片

清雍正 仿哥釉模印饕餮纹四方贯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唇口、束颈、垂腹、高圈足,颈两侧对称置长方形贯耳。器身内外和足内均施仿官釉,釉层较厚,釉面满布疏朗有致的黑色片纹,足端施黑色釉,以摹“紫口铁足”之貌。双耳处一周雕刻仿青铜器饕餮纹,并施深棕色釉,其下出一周凸弦纹。足圈外撇,足底规整,施黑色釉。外底施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方章款。

清代帝王心仪宋瓷的古雅气息,专命景德镇御窑厂以宋瓷为范本,制作了各种仿官、仿汝、仿哥等品种,陈设宫廷,宝爱有加。雍正、乾隆朝尤盛,乾隆皇帝还常命人将御制诗文题于宫中旧藏宋瓷及仿宋瓷器上,彰显文治武功。雍正仿古釉色之大器甚少,本品造型沉稳大气,线条流转细腻而富有韵律,视之予人以沉静素雅之美。配以发色纯美的釉质,达到造型与色彩最佳结合之唯美境界,其器始见于雍正朝,为唐英榷陶御厂之际的佳作。


图片

图片

Lot 6644

清雍正 仿官釉双耳灯笼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H:23.6cm

RMB:700,000 - 900,000

备注:山西藏家旧藏

出版:《瑕瓷犹珍》第168页,图253,孔宪信编著,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2017年14月。


图片

Lot 6648

清乾隆 仿永乐红釉高足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5.2cm.

RMB:150,000 - 200,000

备注:

1.Mr & Mrs James E. Breece三世旧藏

2.香港苏富比,2007年4月8日,编号730

3.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编号3514

4.马钱特旧藏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Lot 6651

清乾隆 茶叶末釉荸荠扁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3cm

RMB:800,000 - 1,000,000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936

展览:

1.《Chinese Ceramics from Meiyintang Collection》,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

2.《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g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74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出版物封面及内页


图片

图片

Lot 6652

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绶带耳葫芦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26.7×14.3×12.7cm

RMB:800,000 - 1,000,000

备注:

1.香港苏富比,2004年10月31日,编号216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259

展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页198,编号73

出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页198,编号73

图片

出版于《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

艺术博物馆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页198,编号73

图片

清乾隆 茶叶末双耳葫芦瓶

(徐展堂先生旧藏)

图片

清乾隆茶叶末釉描金银多子多福绶带耳

葫芦瓶,贺璧理旧藏

香港苏富比,2016年4月6日,编号3608



图片

Lot 6653

清乾隆 茶叶末釉盘口纸槌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老木盒的老签题字:“高梨家传来”

H:18.9cm

RMB:400,000 - 600,000

备注:日本关西茶道家族高梨家旧藏



图片

Lot 6655

清乾隆 窑变釉石榴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9.3cm

RMB:500,000 - 600,000

备注:

1.纽约佳士得,1992年6月4日,编号340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FR332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纽约佳士得,1992年6月4日,编号340


图片

图片

Lot 6656

清康熙 黄地绿彩云龙纹碗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0.4cm

RMB:150,000 - 200,000


图片

图片

Lot 6659

清乾隆 斗彩缠枝番莲纹折腰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8cm

RMB:400,000 - 600,000

备注:

1.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2.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编号6144

3.北美重要私人收藏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图片

Lot 6666

清雍正-乾隆 青花苍龙教子大玉壶春瓶

H:45.5cm

RMB:1,000,000 - 1,500,000

备注:

1.Courtland Field Bishop (1870-1935) 收藏;

2.1922年捐与伯克郡博物馆,皮茨菲尔德,麻省;

3.苏富比纽约,2018年9月12日,编号150

展览:伯克郡博物馆,皮茨菲尔德,麻省

图片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桃福纹玉壶春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双龙戏珠大玉壶春
佳士得香港 2021年5月28日 编号2950
成交价475万元港币


图片

图片

Lot 6611

清乾隆 矾红描金开光教子图观音瓶

“乾隆年制”款

H:27.5cm

RMB:700,000 - 900,000

图片

清雍正八年(1730年)

传唐金堂画粉彩仙姑献寿图胆瓶

马钱特旧藏




晚清官窑撷英


图片

Lot 6601

清道光 斗彩团菊纹盖罐

“大清道光年制”款

H:12cm

RMB:350,000 - 450,000

备注:

1.中国嘉德,1995年10月9日,编号694

2.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 》,图138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Lot 6602

清道光 五彩龙凤碗三件

“大清道光年制”款

D:15cm

无底价

备注:

1.纽约孔祥熙家族旧藏

2.北京保利,2011年12月7日,编号6705,成交价人民币74.75万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6604

清道光 内青花外粉彩轧道洋彩花卉“丹桂飘香”膳碗

“大清道光年制”款

D:15cm

RMB:500,000 - 800,000

备注:

1.法国Paul Weiller爵士旧藏,后由其家族继承

2.亚洲重要藏家旧藏



图片

图片

Lot 6607

清道光 胭脂红地洋彩宝相花双耳瓶

“慎德堂制”款

H:29cm

RMB:650,000 - 850,000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图片

Lot 6608

清中期 仿木纹釉花盆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25.6×41.3cm

RMB:200,000 - 300,000

备注:

1. 佳士得纽约,1987年4月25日,编号347

2. 佳士得纽约,2001年10月16日,编号395

3. 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89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故宫博宫物院藏品

图片

玫茵堂旧藏

图片

清 沈焕《仙葩清供》 万年青花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6612

清道光 青花缠枝花卉三多执壶

“大清道光年制”款

H:31cm

RMB:1,300,000 - 1,500,000

备注:欧洲藏家旧藏



图片

图片

Lot 6614

清光绪 青花仿洪武缠枝花卉大墩式碗

“大清光绪年制”款

D:43cm

RMB:150,000 - 200,000

备注:北京保利,2016年6月8日,编号8696


图片

图片

Lot 6615

清光绪 粉彩开光皮球花花鸟海棠式大尊一对

“大清光绪年制”款

H:50.5cm

无底价

备注:

1.袁树勋赠法国驻上海总领事

2.北京保利,2011年12月7日,编号6737,成交价人民币402.5万元。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编号462,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图片

袁树勋(1847-1915)

图片

《Chinese Poreclain of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图90-91, H.A.Van Oort, 1977




名家瓷绘


图片

图片

Lot 6616
民国 王步风格古铜釉开光青花“老树八哥”、“寒山高士”图如意万代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1cm
RMB:250,000 - 350,000
备注:台湾资深藏家收藏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图片

Lot 6617
民国十六年(1927年) 王琦绘“精忠报国”瓷板砚屏
24.5×19.5cm
RMB:650,000 - 850,000

图片

图片

Lot 6618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国民政府定制金地粉彩开光四季山水双耳瓶一对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正”款
H:38.5cm
无底价
备注:
1.纽约孔祥熙家族旧藏
2.北京保利,2011年12月6日,编号5157,成交价人民币621万元

图片

图片

民国(1947年) 珐琅彩开光山水如意万代尊
北京保利,2010年6月4日,编号4313
成交价人民币224万元
张仲英、俞氏家族户出陶瓷精萃(Lot5801-Lot5821)

图片

Lot 5806
清嘉庆 白地轧道粉彩麻姑献寿杯
“嶰竹主人造”款
D:9cm
RMB:20,000-50,000



图片

Lot 5807

民国 粉彩人物大碗一对

“洪宪御制”款

D:19.4cm

RMB:20,000-50,000


图片

Lot 5808

清早期 紫砂炉钧釉渣斗

D:9.7cm

无底价




图片

Lot 5813
清光绪 蟹甲青釉荸荠瓶
“大清光绪年制”款
H:32.3cm
RMB:30,000-60,000



图片

图片

Lot 5814
清康熙 紫金釉暗刻花卉纹盘
“德馨堂制”款
D:20.8cm
RMB:30,000-60,000



图片

Lot 5815
清康熙 蓝釉暗刻缠枝莲纹碗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6cm
RMB:80,000-120,000

本品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精致。外壁施蓝釉,色泽深沉典雅,暗刻缠枝莲纹样,流畅舒展,内壁施白釉,带底座及原装木盒。

本品外壁蓝釉为仿宣德霁蓝釉,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蓝釉,初现于元景德镇,明清两代几乎不曾断烧。宣德霁蓝名重于世,发色纯正,质感凝厚,有“宝石蓝”之称。整体上看,本品给人以“文、雅、精、细”的美感,品相上佳,外壁蓝釉自然垂流,近足处釉色更显深沉凝厚。碗底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御窑标准款识,书体洒脱,不同于康熙晚期近雍时楷书款规整风格,此件应为康熙御窑初创时期仿宣德经典之作。




图片

图片

Lot 5816
明崇祯 青花花鸟莲子盖罐
H:17.6cm
RMB:100,000-150,000

此件青花莲子罐釉汁滋润莹亮,青花色调青蓝典雅。纹饰用分水晕染法绘制,笔墨细腻,富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罐直口,溜肩鼓腹,圈足,平底微凸。罐口沿内侧一圈及圈足无釉,器内外其余部分通身施白釉,整体造型端重饱满。

器身外壁画青花莲池花鸟图案,青花深浅相错,蓝中泛紫,在白色釉底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翠鸟翔于莲池之中,羽翼次第舒张,姿态轻盈曼妙,与身边盛放的莲花相得益彰。辅纹间杂施以荷叶、碧波、洞石、幽篁、蕉叶,一轮骄阳当空,观之清新且热烈,正如夏之荷塘令人心怡神往。整器构图疏朗清晰,胎、釉及工艺之精良,堪与康雍瓷媲美。




图片

Lot 5817
明万历 青花松下问道图大盘
“大明万历年制
D:31.7cm
RMB:100,000-150,000

明代晚期,景德镇官窑瓷器开始采用官搭民烧制度,随着民间优秀工匠的介入,民间流行图案随即开始渗入到一向严格的官窑瓷器生产中,使得瓷器装饰展现新的面貌。

此大盘敞口,口沿宽平,弧腹渐收,圈足整齐。通体以青花为饰,发色浓艳瑰丽,烧造质量卓越。纹样各出其典,皆不相同。盘心所绘“松下问道”故事,以版画为范本,取材于当时流行的小说、戏曲内容,所绘场景闲适悠然,画面层次清晰,人物神情兼具;内腹壁作四葵形双线开光,内饰四组莲池游鸭纹,间以锦地梅花纹样;外壁绘饰折枝花果纹八组。整器造型新颖别致却又不失稳重大气,画面繁密紧凑,绘画工丽细致,气韵流畅。

万历一朝在构图方面,一改成化疏朗雅致的风格,图案以花纹满密为胜。追求浓烈、繁缛之效果,恰如本品之装饰风格,先以重色勾绘轮廓,再以浅色渲染,层次分明,具有典型的万历时代风格。




图片

Lot 5818
明晚期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13.6cm
RMB:30,000-60,000



图片

Lot 5821
民国 各式出版展览图录二十一本
尺寸不一
无底价




Lot5822-5836为北京同一藏家旧藏

图片


图片

Lot 5823
明 祭蓝釉太白罐
“大明建文壬午三年八月四日吉时造,吏部左侍郎,御史大人,江防督都史陈瑄立供曹山寺。”款
H:26.5cm
RMB:50,000-80,000

太白罐又称太白坛,传为摹仿诗仙李太白的酒坛,后世造酒器,多托名附会,故有太白罐传世。此罐唇口,短颈,丰肩,腹部渐收,圈足,器形丰满端庄,为太白罐标准器。施肥厚祭蓝釉,呈色稳定,蓝中微泛紫,予人以无限静匿雅意。环肩一周留白釉浮雕“大明建文壬午三年八月四日吉时造,吏部左侍郎,御史大人,江防督都史陈瑄立供曹山寺”楷书字样,点明此器为明代官员供奉专制。

蓝釉瓷器习称“霁蓝”,自宣德起又有“祭蓝”一说,因使用富含石灰碱的宝石质釉料,故而又有“宝石蓝”之称。一方面,它与黄釉、红釉、白釉一起,为四郊各陵的祭祀用器专用釉色,如明代皇室祭祀月神即规定帝王着蓝色祭袍,使用如此件之蓝釉瓷器;另一方面,蓝釉器又是赏赐、陈列及文房中必不可少的名贵品种。




图片

图片

Lot 5824
明嘉靖 青花“青白礼贵”图大缸
“大明嘉靖年制”款
D:73cm
RMB:60,000-80,000

本品形制巨大而气势磅礡,造型饱满端庄,青花发色浓妍夺目,胎质厚重坚致,釉色滋润泛青,布局层次清晰,口沿以缠枝莲纹装饰,缸身上下绘莲瓣钱纹为辅助装饰,规整疏朗,而主题画面则为鲭鱼、鲌鱼、鲤鱼、鳜鱼四种吉祥鱼饰,辅以水藻纹,是为嘉靖官窑最具表现力的“满池娇”装饰。

若以绘画而论,则“满池娇”并非以嘉靖为最早,但嘉靖官窑在“满池娇”画面的运用上是最为成功的。试以本品而论,则可见其绘画之线条并非如明早期官窑或稍晚之清代官窑那般工致细密,然则古拙有力,运笔恣肆而不失神韵,在鱼儿与水藻的空间分布上亦是十分自然,绘者似未刻意经营画面空间,然而此类“满池娇”画面则给人意蕴无穷之感,因为它质朴自然的生动,得以更好展现诸鱼无拘无束之游姿。近口沿处落青花楷书六字款式“大明嘉靖年制”亦是古拙遒劲,一如其画面风格,此类官窑风韵实在耐人寻味,为嘉靖御瓷之中风格别致的一类隽品。

传世所见嘉靖官窑瓷缸多为口大底小的斗形式样,而本品则沿袭明代正统瓷质龙缸的形制,直口内斜,丰肩深腹,为嘉靖官窑绝少出现的造型,查阅目前公私收藏资料未见与之相同者,惟见香港苏富比1996年春拍第0336号拍品“嘉靖青花狮子滚球纹大缸”,造型和纹饰布局与之相同,可资参考,只是主题纹饰改为狮子滚绣球图,现为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典藏。

此式胎壁厚重、形体巨硕的瓷缸,景德镇自明代以来统称为龙缸,但对绘画鱼藻纹者在嘉靖时期则有专门名称“鱼缸”,成书于嘉靖年间的《江西省大志·陶书》对此有详细记录:“(烧造前的尺寸)大样鱼缸:高二尺八寸、阔三尺;二样鱼缸:高一尺八寸、阔二尺五寸;三样鱼缸:高一尺六寸、阔一尺五寸。”

以本品的尺寸比例应归入“二样鱼缸”。有明一代龙缸(鱼缸)的烧制分别为宣德、正统和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时期。龙缸制作困难,仅烧制就需要历时十九天,且成器者“百不得五”,极容易变形疵裂。烧制龙缸有专门的窑炉,名曰“大龙缸窑”,《景德镇陶录》记载:“缸窑,明厂有'龙缸窑’,称'大龙缸窑’,亦曰'缸窑’。窑制前宽六尺,后如前,饶五寸,入身六尺,顶圆。鱼缸大样、二样者,止烧一口。瓷缸三样者,一窑给砌二台,则烧二口。缸多画云龙或青花,故统称以'龙缸窑’名之。”专门掌握烧造龙缸技术的工匠叫“龙缸匠”,也称为“大匠”。御器厂自明正统停烧以来,历经一百余年之后,至嘉靖朝再度重新成功掌握烧制大龙缸的技术,成为当时难得的一大成就。




图片

图片

Lot 5832

清康熙 青花“九凤来仪”图棒槌瓶

H:44.7cm

RMB:15,000-25,000




图片

图片

Lot 5833
清康熙 青花“琴棋书画”图大将军罐
H:42cm
RMB:30,000-60,000



图片

Lot 5835
清宣统 坤宁宫祭器款素胎大碗
“大清宣统年制”、“坤宁宫祭器”款
D:42cm
RMB:20,000-50,000

此碗广口,口沿微撇,深腹圈足,碗形周正。通体内外皆素胎,胎质坚硬轻薄,修胎规整精细。碗内书:“坤宁宫祭器”五字一行楷书款。底落:“大清宣统年制”楷书款,款识字体端正俊秀。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




图片

Lot 5836
清乾隆 仿哥釉八卦纹琮式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8cm
RMB:50,000-80,000

本品器型挺拔隽秀,转折之间干净利落,器身通施仿哥釉,釉质肥厚,开片自然交错,形如冰裂。八卦纹分两排饰于四面腹中。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全器造型规整,胎釉质量俱佳,可称乾隆同类器扛鼎之作,设于堂前,颇添古韵,又曾吉祥。

瓷质琮式瓶是南宋官窑、龙泉窑烧造的一种经典器型,因其形从良渚玉琮变化而来,故名琮式瓶,又因器身有凸起八卦纹,又有“八卦瓶”之称,也是有清一代官窑中的传统品种。清宫档案中将此类哥釉琮式瓶称为“哥窑蓍草瓶”,当是沿用明代文献中对于琮式瓶的称呼。如高濂《遵生八笺·瓶花三说》中讨论“瓶花之宜”时即有“堂中插花……或龙泉蓍草大方瓶”;“若书斋插花……青东磁小蓍草瓶”。袁宏道《瓶史》中亦有“养花瓶亦须精良……大抵斋瓶宜矮而小……蓍草、蒲槌,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此一传统沿用至乾隆一朝,故而查阅《活计档》,即有“宋制蓍草花樽”之称。因蓍草德圆而通,寓意长寿无极、天下太平,这与易学中的卦爻有异曲同工之处,与琮式瓶天圆地方、四面乾隆驵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颇为相近。





Lot5837-5844为上海同一藏家旧藏

图片

Lot 5840
清康熙 五彩西厢记人物盘
“大明嘉靖年制”款
D:36cm
RMB:30,000-60,000



图片

Lot 5841
清乾隆 孔雀蓝釉花觚
H:20.3cm
无底价



图片

Lot 5842
明万历 青花异兽纹高足杯
“宣德年制”款
H:7.5cm
RMB:10,000-20,000



图片

Lot 5843
明万历 青花云龙纹格盘
“大明万历年制”款
D:24.3cm
RMB:60,000-80,000



图片

Lot 5844
清乾隆 青花留白海水龙纹盘
“大清乾隆年制”款
D:25cm
RMB:30,000-60,000



图片

Lot 5851
清道光 蓝釉荷叶形笔舔
“大清道光年制”款
W :10cm
备注:上海藏家旧藏
RMB:50,000-80,000



图片

Lot 5857

清乾隆 红釉胆瓶

H:29.7cm

备注:上海藏家旧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第42页,图3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RMB:80,000-120,000

此瓶造型颇具仿宋古意,在同类器中较为少见。霁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在还原气氛下烧造而成,因受窑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发色纯正鲜艳者十分难得。拍品通体施霁红釉,口沿一线“灯草口”,釉面密布橘皮纹,发色凝重如牛血,玻璃质感强烈,犹存永宣时期宝石红釉之遗风。


图片

图片

Lot 5864
清乾隆 青花加胭脂彩五蝠捧寿盘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备注:上海藏家旧藏
D:16.2cm
RMB:80,000-120,000


图片

Lot 5867
清雍正 青花岁寒三友小梅瓶
H:14cm
备注: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RMB:34,000-60,000



图片

图片

Lot 5868
清雍正 青花三多纹梅瓶
H:31.5cm
备注:上海藏家旧藏
RMB:150,000-200,000

此梅瓶大口,丰肩,胎体细腻洁白。以青花为饰,肩部绘灵芝纹,腹部绘蜜蜂飞在折枝石榴、荔枝、寿桃瑞果纹之间,上下交错分布,胫部绘竹枝。青花发色浓艳,绘制细腻生动,所饰瑞果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美轮美奂,底胎无釉。

明永宣青花素来闻名,后世仿效者甚众,清三代官窑多有佳作,文献中称之为“宣青”。此梅瓶即为雍正仿明永乐官窑青花梅瓶之一例,造型、纹样均以永乐同类器为祖本,技法高超,一丝不苟,且同样不落底款,足显好古之情。

此类仿永宣青花梅瓶在清宫档案中有明确记载,据《清档》记:“(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常贵交来……青花白地仿宣窑梅瓶二件……传旨:着配做漆架座,先将各样的样式每样做成木架一件,呈览再做。钦此”。

此类仿永宣梅瓶,雍正时期较为少见。上海博物馆分别藏有与拍品极为相类之雍正青花梅瓶及宣德青花梅瓶,可资参阅。



国营文物商店库出专题

图片

Lot 5861

清乾隆 豆青釉盘

“大清乾隆年制”款

D:25cm

备注: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RMB:34,000-60,000


图片

图片

Lot 5862
清雍正 红釉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6.3cm
备注: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RMB:110,000-150,000

撇口,弧腹,浅圈足。盘心及外壁施红釉。口沿处呈粉白色。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大清雍正年制”楷款。雍正时红釉的烧制工艺成熟,釉面润泽,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此为色泽较浅者。红釉在所有色釉中烧造最难,清朝龚轼在《景德镇陶歌》中记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音“团”)烧百不同。”此盘曾经国有文物商店收藏,流传有序,十分难得。




图片

Lot 5865
清雍正 斗彩团菊罐
“大清雍正年制”
H:16cm
备注: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RMB:200,000-300,000

此罐直口,鼓腹,造型敦实可爱,胎体致密,修胎规整。通体罩施白釉,滋润有泽,其上以斗彩为饰,肩部、胫部以斗彩渲染变形花叶纹。腹部主体斗彩绘团菊纹,团菊颜色红、黄相间,呈品字形分布,背景衬托蕉叶,其间饰缠枝莲纹,与腹部团菊间所饰莲纹相呼应。整器纹饰设色清雅,青花双钩纤细流畅,细若游细,发色青翠艳丽,又以五彩加色,恬静动人。罐底心以青花双圈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字体端正。


图片

Lot 5869
清雍正 青花淡描龙纹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20.8cm
备注: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RMB:45,000-60,000

图片

本品造型秀美,装饰简洁大方,此瓶通体以矾红装饰,全器纹饰共分八层,虚实呼应巧妙,瓶口饰以回纹和梅花纹,颈部隐起绘变形莲瓣纹,增强了纹饰的立体效果。肩部绘如意纹与莲瓣纹,腹部饰以折枝莲纹,其下又绘蕉叶纹。圈足较大,以变形莲瓣纹为饰。底内无款,这与《乾隆记事档》载: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具不要款。”同年“五月初一日,唐英将按旨照样烧造得:红花白地甘露瓶四件……奉旨具留下,其甘露瓶着唐英再烧造几件”的记载相符。

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大臣海望来说:太监张玉传旨:着传谕唐英将甘露瓶陆续再做些来。” 以上记载可鉴,乾隆皇帝对此式藏草瓶至为钟情,前后多次专门谕旨唐英烧造,并且强调不要写款,正好承袭永乐成化以来的惯例,符合法器不铭帝皇年号款以示敬重之意。其矾红一色妍美而不俗,于洁白如霜的釉质映衬之下更见丽质非凡,闪现出唐窑与众不同的御瓷品格。时至今日,成对保存,完美一如初出,殊为可贵。

图片

清 郎世宁等绘 《弘历观画图》轴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满清皇家崇奉藏传佛教,康雍乾三帝尤为笃信,至乾隆时期藏传佛教的影响达到顶峰极致,乾隆帝更是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两方面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其自命为“佛心天子”,一生六度朝礼五台山,前后历时数十载完成汉文、满文大藏经的雕印工作,是为乾隆朝崇佛的空前绝后之壮举。乾隆时期宫中遍设佛殿,紫禁城中先后修建了中正殿,雨花阁、宝相楼、吉云楼、梵华楼、佛日楼等三十多处藏传佛教殿堂,连皇家御苑中也梵刹林立。与祖父二人不同之处,乾隆皇帝加强了清宫艺术与密宗之交融,使得清宫艺术品增添了浓厚的藏传佛教之色彩,于瓷器一项之体现就是各式瓷质佛像与法器的烧制,并作为供奉和赏赐之用,其工艺精湛,令人叹止,数量众多,极一时之盛,开一代未有之奇,铸就独特的清宫佛教瓷器文化。此式乾隆矾红彩宝相花藏草瓶即为当中重要代表之一,乃仿自当时铜鎏金同类器,为乾隆朝首创,仅见干嘉两朝烧造,是弘历精诚礼佛之见证。

图片

《内府御用器画样》,十一卷

图片

清乾隆 矾红彩宝相花藏草瓶一对

原藏沈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藏草瓶,亦称“甘露瓶”,是流行于西藏地区的重要瓶式之一,为藏传佛教陈设专用法器,用于盛水或插草,是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其前身即为净瓶,净瓶伴随佛教的传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功能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为僧尼受戒时使用。密宗教徒在受戒时戒师要用净瓶对其进行灌顶,显宗亦为之相同,唐代禅宗大师百丈怀海为禅宗所立的轨仪中规定:“戒师用净瓶灌顶,以指滴水于顶上。”后传入藏地之后于宋元之际演变为密宗特色器皿。有明一代御瓷之中,净瓶最早出现为永乐时期,1982 年12 月珠山中路永乐地层出土永乐仿龙泉青釉净瓶,高 27 厘米,为目前仅知的一例(参见《景德镇出土陶瓷》图版 201)。成化时期继之,造型承袭永乐者又略有变化,青花缠枝莲纹装饰,皆为无款。依照史书记载,永乐与成化二帝皆崇信密宗,与西藏番僧关系密切,故有此类法器之烧造,存世实物仅见二例,其中之一为本公司 2011 年秋拍“大明·格古专场”的第 4925号拍品。

图片

《乾隆记事档》

入清以后,仅见雍正、乾隆官窑烧制过红彩和斗彩品种。该瓶外壁以矾红彩绘纹样。由上至下依次为回纹、朵梅纹、覆莲纹、仰莲纹、如意纹、变形覆莲纹、折枝莲纹、蕉叶纹、双重复莲纹。其釉汁匀净莹润,矾红鲜丽柔和,上下映衬,光彩夺目。底足无款,这与《乾隆记事档》载: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具不要款。”同年“五月初一日,唐英将按旨照样烧造得:红花白地甘露瓶四件……奉旨具留下,其甘露瓶着唐英再烧造几件”的记载相符。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大臣海望来说:太监张玉传旨:着传谕唐英将甘露瓶陆续再做些来。”该瓶秀美的造型、精细的绘工、协调的色彩与精美的纹饰浑然一体。且成对出现,尤为珍罕。

本品化裁于前代同类而独具特色,作为佛心天子——弘历的一份献礼而载入瓷史,除了供自身修持佛法之外,还作为高级御礼赏赐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是当时清皇室与密宗上层思想感情交流的见证,寄托双方的共同信仰。同时,在乾隆皇帝机暇清赏之际,本品还与赵宋官窑、宣蓝、宣红等旷世名宝同置一案,为弘历鉴古赏珍平添一份风雅。

图片

清雍正 墨地绿彩穿花夔龙纹橄榄尊
高:13cm
瑞士玫茵堂收藏

图片

清乾隆 墨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

高:13cm

瑞士玫茵堂收藏

图片

清康熙 黑地绿彩山水图葵瓣洗

宽:15cm

胡惠春及葛沃得旧藏

至清代,喜好各色慕古的雍正、乾隆二帝亦对象征权贵的黑色颇有青睐。从清宫档案中可察见,雍正帝对于黑色亦十分痴迷。如雍正曾御批“黑白玛瑙盒西山石砚一方,做法文雅,甚好”,“做肃静文雅即好”等,并特地传旨制作的“黑地珐琅春盛”、“黑地彩漆盒”,都少不了黑色元素的参与。墨地绿彩为雍乾御窑彩瓷之旷世名品,是十八世纪清宫华丽彩瓷发展多元化之体现,与粉彩、斗彩相比,虽无前二者之淡雅柔丽与清新妍美,然其墨地之庄重静穆,与翠丽之绿彩上下辉映又彰显出另一份宫廷独有的华贵,如翡翠镶成。


图片

图片

本品是为乾隆朝墨地绿彩瓷器寥寥可数的珍品之一,其体量巨大,为同类釉色装饰作品中传世所见最大一例。盘内与外心敷施墨彩为地,黑亮而匀净,盘壁一周缠枝花卉,并饰以八吉祥纹,画中洞石玲珑,上有花卉二枝横欹而出,在秋风的吹动下,枝干呈随风顺势倾斜。左边的两只喜鹊,一只展翅将坠于花蕊之上,正欲张嗉而鸣,另一只则遥遥相对,正欲抖翅。其画笔清秀细腻,构图颇得虚实之妙,实醉人心扉。当中洞石之绘画水平堪称乾隆御瓷之最,运笔苍劲,绘以细密的皴线体现出洞石的质感,又见玲珑之姿。底施白釉,正中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圈足修整细腻。

“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
——《说文解字》

古代帝王对于黑玄色系的喜爱便深入骨髓。早在秦朝便以黑为贵,东汉历史学家编纂之《汉书·律历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所以秦朝的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水德,尚水,而五行中水德对应的便是黑色,天子之服皆尚黑。自此后历朝帝王贵胄,皆对此深邃凝重、遁空无形,蕴含宇宙奥秘的颜色推崇至深。

此种以黑、绿为配色的器物早在宋金的磁州窑上便多有体现,如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一例金代绿釉黑花牡丹纹瓶,其工艺与白地黑花的前两道工序完全相同,先素烧再罩绿釉料浆,二次入窑低温烧成。由于胎与化妆土均素烧,化妆土与再上的孔雀绿釉之间无法通过高温而产生化学反应层,结果便造成了胎釉结合不紧密,故此目前传世的所见的绝大多数此种“绿磁州”均有不同程度的剥釉情况。

图片

金代 绿釉搔落牡丹纹梅瓶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品

日本出光美术馆另藏有一例金代绿釉搔落牡丹纹梅瓶,其于素胚上施黑釉,再刻制弦纹线,弦纹线中用锥刻的线条刻制牡丹纹,后又把地子上多余的黑釉剔掉,在剃掉的部分又上绿釉,此种被称之为“黑搔落”的工艺在日本极受推崇。此类是为黑釉剃刻瓷器中较为少见的工艺,减少了工艺程序,由宋至金也是一个由繁至简的过程。

图片

金代磁州窑黑地绿花开光兔纹罐

英国克拉克夫妇旧藏

时至元代黑绿配色的“绿磁州”已极少见有“黑搔落”之工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一例元绿釉黑花花卉纹瓶,似乎又回到了早期的简约之风,仅仅素烧绿釉后再以黑彩绘画,纹饰也更显粗犷、随性。对比本品在黑绿配色上以繁缛的纹样体现出整体画面的灵动,见有1975年伦敦苏富比封面的克拉克夫妇旧藏的一例金代磁州窑黑地绿花兔纹罐,墨色与嫩绿带着生命的张力从自然中来,让人感受不到一点色彩的晦暗。

图片

金代 白釉黑花花鸟纹梅瓶

《中国名陶展》,图版34

除工艺、配色外,纹饰见一例【金代白釉黑花花鸟纹梅瓶】著录于《中国名陶展》,图版34,翠鸟立于枝头,与花蝶相对,线条洒脱随性,寥寥数笔似能闻鸣寻香。而本品在画面上更不惜工笔,峦石、天竺、翠鸟、花蝶,每一个生命体在画面中无不呼之欲出,这是乾隆在纹饰上的又一传承与创新。

图片


玄色幽幽,以宇宙之大承载万物,翠色苍苍,以羽木之美示予众生。玄翠二色于泥火之间的绝妙组合带来别样的美学感受,硕大的尺寸更以帝王之姿态、帝王之审美、帝王之尊贵展示出威武气派的皇家风范,堪称一代标程。走过百年,当年庭院提笔吟思的古稀天子,是否又与今人神交。今之有幸,共饕佳器。


图片

图片

Lot 5565

清雍正 青花仿宣德卷草纹小胆式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16.8cm

RMB: 3,500,000 - 5,500,000

备注:

1. 法国私人藏家旧藏

2. 北京保利,2016年6月6日,编号7444,成交价:RMB 6,325,000

图片
清雍正《古玩图》卷六(局部)
大维德基金会藏品

图片
清 郎世宁 《乾隆皇帝朝服像》
故宫博物院藏品

本品唇口,直颈,扁圆腹,圈足。釉色白中泛微青,瓶身以青花绘满卷草文。底心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瓷瓶纹饰在雍正朝青花官窑器中属于罕见,底款写法亦不同与其他雍正朝作品,疑为雍正一朝早期,安窑慕古创烧之作品。此瓶底部胎质细腻,青花发色及绘画为雍正时期典型特征。

其纹饰灵感原型应当来源于宣德青花器,可见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雍正六年古玩图轴(卷六)”中,宝座右侧第一件即为一例宣德卷草纹瓶,主题纹饰、器型与本品如出一辙,为典型雍正皇帝慕古之作。于“古玩图”轴中,其本品原型之宣德青花卷草瓶被绘制在宝座一旁最近的地方,可见此类瓶为深得雍正皇帝喜爱的佳器,并命御窑厂对照宣德实物仿制而成。故此推断,本品为依照宣德青花卷草瓶原样等比例仿制而成,其造型比例、青花的晕散均与其母本神似,而细观其胎釉、青花呈色等细微之处又呈现出典型的十八世纪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时代风格,实为一件雍正时期摹仿宣德青花的经典作品,工艺精湛。

图片
明宣德 青花裡枝莲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 清宫旧藏

图片
明宣德 青花灵芝纹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 清宫旧藏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Lot 5564

清雍正 青花仿永乐荔枝纹抱月瓶

H:26.5cm

RMB: 3,500,000 - 5,500,000

备注:

1. Jacobs Demarest旧居收藏(始建于1678年)

2. 纽约苏富比,1992年6月3日,编号2343. Marlene Casey旧藏

4. 张宗宪先生旧藏,香港

5. 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1日,编号816

6. 纽约佳士得,2005年9月20日,编号343

7.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CH216

展览:伦敦佳士得,《云海阁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1993年

出版:伦敦佳士得,《云海阁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1993年,图版82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本瓶器型端庄隽秀,壶细口,直颈,扁圆形腹,椭圆形圈足,平砂底无釉,釉汁匀净淡雅,细腻莹润。肩部饰对称的如意形双耳,许之衡称为「口际飘双带」。口沿青花花纹装饰,颈饰蕉叶纹,肩与底部皆绘海水纹,主题纹饰的折枝荔枝亦是以永窑为范,谐音「利吉」。本品为雍正御窑摹古永乐青花之卓越代表,其所摹之祖本可参见大英博物馆典藏永乐青花荔枝图扁壶,著录于《Ming Ceramics》,J. Harrison Hall,页109,编号3:20。比较二者,本品仿永乐苏麻离青料所绘青花点染;近底处海水波浪纹饰画法;荔枝枝干勾勒,无一不忠于原型,本器施釉肥厚,白中泛青,为典型雍正官窑仿永乐青花之佳作。

图片
明永乐 青花荔枝纹抱月瓶
大英博物馆藏品

永宣御窑品格之美,为有明一代之冠,其中青花一门,极负盛名,终明之世,精光不泯,影响波及数百年。永宣时期青花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青花发色浓郁深沉,笔画起承转合处,釉料浓厚,入窑之后呈黑蓝色星星点点,非但不暗沉,更显油亮,被称为“铁锈斑”。永宣青花瓷器纹饰布局疏朗清新,勾绘舒展流畅,静雅可赏,加之以“苏麻离青”料勾勒,宛若一幅水墨画跃然瓶上。雍正皇帝雅好古物,品味颇高,宫廷制器有“仿旧须宗雅则,肇新亦有渊源”之原则,仿古采今,蔚为大观,永宣制器苍妍雄浑之品格最得胤禛之青睐。雍正青花选料精细,工艺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成就非凡,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永宣青花的「苍妍雄浑」之品格最得雍正青睐,此器着意不落款,令人极难分辨,是媲美前代之佳作。

图片

宋徽宗《写生翎毛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品

图片

明永乐 青花荔枝纹大盘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本品为雍正御窑摹古永乐青花之卓越代表,永乐朝例可参见大英博物馆典藏青花荔枝图抱月瓶,著录于《Ming Ceramics》,J.Harrison Hall,页109,编号3:20;另可见一永乐例,原为日本住友集团旧藏,后捐赠于大阪东洋市立陶瓷美术馆,著录于《东洋陶瓷的展开》,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1999年,图版43。雍正皇帝曾不止一次遣送清宫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镇以资效仿,雍正皇帝事无巨细,本朝摹古瓷器与原型几难分辨,大阪东洋市立陶瓷美术馆藏品与本品尺寸、器型、纹饰构图、青花发色如出一辙,极可能为本品祖本。翻检各方典藏资料,见一例售于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8日,编号144。另亦有一件同类收藏,为法国皇后欧珍妮.德.蒙提荷宝蓄,此后入藏于法国考古学家Joseph Henry Barbet de Jouy 收藏,期后由家族传承。直至2011年于拍卖场上释出,佳士得香港,2011年6月1日,编号3569。多次见于拍卖场,最后一次售于我司2021年4月21日,编号3211。其他类似参考,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双耳扁背壶】,录于《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396-397;【清雍正青花花鸟纹双耳扁壶】,同前书出处,页106-107。此器来源有序,尤为难得。早年为 Jacobs Demarest旧居收藏宝蓄,经纽约苏富比释出,此后入藏于Marlene Casey,期后由张宗宪先生递藏。直至2000至2005先后于拍卖场上释出,最终由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主人宝藏。



图片

图片

Lot 5563

清雍正 青花仿永乐喜鹊登梅图抱月瓶

H:22.5cm

RMB: 2,600,000 - 2,800,000

备注:

1. 日本私人收藏

2. 埃斯肯纳齐,伦敦

3.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280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本器为清雍正仿明永宣青花瓷,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壶小圆口,直颈,扁圆形腹,椭圆形底无足,平砂底无釉,肩部饰对称的如意形双耳,许之衡称为「口际飘双带」,使作品于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均衡虚实之美。通体以青花装饰,颈部绘青花翠竹,肩部及胫部绘变形花卉,腹部两面绘折枝花鸟图,分别绘喜鹊伫立于梅枝、桃茎之上,姿态各异,青花淡雅略有晕散。底部亦饰云肩纹,笔法简洁洗练,细腻流畅。通体釉质莹洁温润,色泽沉稳高雅。无论在器形、纹饰风格上均为仿明永乐式样,是雍正仿永乐青花瓷器的佳作。

图片
宋 赵佶(宋徽宗) 梅花绣眼图 局部 册页
故宫博物院藏

存世的永乐原型有两件,尺寸较大(30公分高),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于《故宫藏瓷 — 明青花瓷(一).洪武永乐》香港,1963年,图版9、9a;另一藏伦敦大维德基金会(30.8公分高),现展于大英博物馆,载于苏玫瑰著《Elegant Form and Harmonious Decoration:Four Dynasties of Jingdezhen Porcelain》伦敦,1992年,图版29。目前仅知另外一件与原型尺寸相同的例子,藏于荷兰吕戈登国立公主陶瓷博物馆,著录于D. Lion-Goldschmidt著《Ming Porcelain [明代瓷器]》,弗里堡,1978年,页47,图版13,书中作者对其明代定年存疑,馆方现今亦将之定年为雍正。

图片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明永乐 青花花鸟纹抱月瓶
(30.8公分高)

尚知一件雍正无款例子,尺寸接近永乐原型,先后为Richard de la Mare、苏林庵及玫茵堂收藏,著录于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12,后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7日,拍品76(30.5公分高)。及见一例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于《适于心 — 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台北,2017年,页158(29.9公分高)。如本品般小尺寸之例,见清宫旧藏(22.4公分高),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故宫博物院,编号123;乐山堂收藏(22.3公分高),展览及出版于《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29,后售于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5日,编号1371;再售于香港佳士得,2015年6月30日,编号3126。另知近似的雍正青花花鸟图抱月瓶二例,尺寸较大(36.5公分高),腹一面绘喜鹊登梅,另面绘枇杷绶带鸟,一件底磨款,曾为张宗宪先生旧藏,后著录于《庄绍绥中国瓷器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34;另一件底书雍正六字篆书款,藏于故宫博物院,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2010年,页111,图版97。另外亦见一伦敦私人收藏,售于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编号3309。

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青花花鸟纹扁壶
(29.9公分高)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清雍正 青花花鸟纹如意耳扁瓶
(22.4公分高)

图片
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
香港佳士得,2016年月11月30日,编号3309
成交价:HKD 45,900,000





图片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ot 5561

清雍正 青花仿宣德瓜果纹大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45cm

RMB: 800,000 - 1,200,000

备注:日本关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

本品折沿,浅弧腹,下承圈足,体量颇丰,造型规整,胎质洁白细腻。内外壁以青花为饰,外壁饰绘折枝瑞果六组,内壁口沿上环绕一周海水纹,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寓意「四时报喜」。盘心绘缠枝瓜藤图,瓜果丰硕,枝叶招展,蔓藤缠绕,繁密而不凌乱,工整又不失灵动,寓意「瓜瓞连绵」。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瓜,寓意忠心,其源可溯至秦朝东陵侯邵平。秦亡汉替后,邵平虽遭削爵抄家,却不趋附新政,出走长安,务农种瓜,瓜美,世称东陵瓜。陶渊明(354-427年)赋诗咏其忠心,由闵福德、刘绍铭收录于《含英咀华》,上卷:远古时代至唐代,香港,2000年,页502。后世素以瓜瓞为瑞果,祝颂子孙昌盛,不绝不断,成语谓之「瓜瓞绵绵」。

图片

雍正时期,唐英参考明瓷佳器,依明代图样又添新颖纹饰,承袭之余更青出于蓝。此盘重开明初之制,纹饰似曾相识,乃见于永乐青花盘,二瓜一瓞,同藤绵延,根茎没地,凹壁绘缠枝花卉,口沿饰水波纹,可比较天民楼藏例,录于《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鸿禧美术馆,台北,1992年,编号25,另见珠山御窑堆积出土一例,刊于《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北京,1999年,图版70。永乐之后,瓜瓞纹饰日渐式微,虽见盌、盘之类仍有采用,然构图有别,如一宫盌,成化年款,饰折枝瓜瓞三株,载于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年,卷2,编号677。另有一嘉靖盘,通体主饰「瓜瓞绵绵」纹,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图录《蓝白辉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台北,2016年,编号98。同品种藏品参见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页374,图201。除此之外,雍正时期另有一款图案相近,但口沿海浪绘做海涛状青花瓜瓞绵绵纹折沿大盘,参见《天民楼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页198,图82。

图片
明永乐 青花瓜果纹折沿盘
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片
清雍正 青花花果瓜藤纹大盘
香港保利,2015年4月6日,编号3366
成交价:HKD 8,260,000





图片

图片

Lot 5562

清雍正 青花鹿鹤同春图橄榄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7.5cm,H:22cm

RMB: 1,300,000 - 1,800,000

备注:

1. Jacques Saint-Bris先生收藏,法国巴黎,1991年

2. 杜尚家族收藏,法国巴黎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图片米歇尔·杜尚先生与香港徐展堂先生合影

杜尚家族的收藏是在米歇尔·杜尚和女儿安妮·杜尚安妮(Anne Duchange)两代人的基础上建立起來的,米歇尔·杜尚精心钻研中国艺术近七十年,年轻时他已对中国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于二战结束后积极于欧洲建立其个人收藏,并于1964年于法国巴黎开设第一间古董店,在其女儿安妮·杜尚的协助下,他们多年来累积了各式稀见于市场的中国艺术精品。杜尚曾与多名顶尖古董商交流,包括卢芹斋、Bluett 及Spink and Sparks,著名的徐展堂先生亦是杜尚的坐上客之一。米歇尔·杜尚已于2021年去世,其女儿安妮至今仍然活跃于欧洲的中国艺术圈,不时捐赠收藏或借展予巴黎吉美博物館,为中国艺术收藏作出莫大贡献。

罐唇口,溜肩,通身青花为绘「六合同春」图,构图繁而不乱。图中合欢树前瑞鹿回首仰视,与飞翔在天的仙鹤相呼应,另一仙鹤则伫立在梧桐树干上,梧桐枝叶婆娑,生机盎然,枝蜿蜒,画面构图饱满,地上叠石错立,翠竹相掩。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主题纹饰鹿鹤延年,背景饰以松树、灵芝、祥云等自然景物,无不代表了长寿之寓意,推测此器当时用途或用于祝寿。绘画精美细腻,处处一丝不苟,有如瑞鹿,均以极细之笔触反覆点涂轻画,将鹿毛质感表现得极为逼真,其情态之写实传神,颇为绝妙,又见苍枝之渲染,叠石之层次,均展示非凡的绘画技巧。所绘青花发色浓艳,于莹白滋润的釉面映衬之下,益见清雅逸致。

图片
朱耷 松鹿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片
米歇尔·杜尚先生家居陈设

本品寓意吉祥,以鹿、鹤谐音「六合」,所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南西北)故六合同春寄寓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六合同春」图在清代康熙时期民窑青花瓷器之中非常流行,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品,录于《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页476-477,图307及308。然而,此类装饰题材在康雍乾三朝的清宫御瓷均极为罕见。因此检阅目前所见资料,未见有相同器物。惟见乾隆年款之二例,青花「松石寿鹿」图橄榄瓶售于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编号2830;另一例清乾隆青花鶴鹿同春胆式瓶售于北京保利,2010年12月5日,编号4695,可作参考。两者当为同时期御窑厂之佳作。本品原为Jacques Saint-Bris先生收藏,其家族于1854年起为法国中西部昂布瓦斯Château of Clos Lucé城堡拥有人,而此城堡为天才李安纳度.达文西离开法国后所移居及1519年病逝之地。

图片

图片


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三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底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嘉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乃用金粉制成的液态金在瓷器釉面上描绘花纹、镶边或铺金地,经高温烘制后小心打磨而成。此印盒描金艳丽深沉,为御用的特殊金色“佛赤”,乃纯金粉拼入紫铜,呈色故而更为典雅沉稳。整器制作工艺精湛,应为嘉庆四年前太上皇训政时期的作品,釉色秀丽,描金精绝,是清代金彩瓷器中所见最为灿烂的实物,富丽的华美尽显乾隆御窑遗风,为嘉庆御窑早期上乘之作,格调不凡。

图片

图片

此件印盒当为嘉庆时懋勤殿内所陈设的御用文具,百年颠沛流离后经1968年在英国东方陶瓷学会展及197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再次为世人所知。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同样清嘉庆玺印盒一只,虽残损严重,却可与此印盒互为印证。因为实用器,存世量极罕,本盒能以全美流传至今,殊为难得。故宫所藏印盒内还残存有当时用过的朱砂印泥,可想见当时御用情状。且是盒盒体直径逾20厘米,常见玺印盒直径多为5.5~12.5厘米,其宽大扁圆使内盛印泥平浅,尤其利于大型玺印的钤用。

图片

本玺印盒主题纹饰为苍龙教子图。所见双横空而出,穿腾于云海之中,遒健凶猛,气夺千里,神姿各异却又相互呼应,王者之气激荡其中,予人鉴阅之际顿生敬畏之心。其寓含的图像学含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其龙形象,口齿微张,双目圆睁,须发飘散,不怒自威,特别之处在于爪为三爪,十分少见。“三爪龙”在唐、宋、元为龙纹的主体,如宋代定窑、磁州窑,元青花和蓝釉留白器、白釉枢府器上的龙纹。清代较少出现,故揣摩此所绘三爪龙纹,当有摹古追宗之意,是对盛唐气象和蒙元大帝国的致敬。

图片

清嘉庆 玉交龙纽“懋勤殿宝”方玺及印文

清宫宫殿在存放帝后宝玺方面可谓各有侧重。交泰殿专门保存国宝,寿皇殿专门贮存前朝不用宝玺,而懋勤殿则存放当朝正在使用的宝玺。懋勤殿建成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秋,为干清宫西庑小殿,藏以书史。清代沿明朝旧制,“取懋文勤武之义, 故以贮典籍文房”,并为懋勤翰林待值处。除书籍之外,还贮藏有书画、文房四事以及赏赐记录等。

“凡图文翰墨之具皆贮焉”(《日下旧闻考》),其中当然也包括皇帝钤用之玺印。据沈初《西清笔记》卷四记载:“御用铜、玉、冻石印章,皆贮懋勤殿,有《宝薮》一册,每遇御笔书画发下,用宝诸臣择印章字句合用者,位置左右,以令工人”。又据《国朝宫史续编》:“嘉庆间《宝薮》一册,所载宝玺多至九百余方,贮懋勤殿”。

在清代,每当内府书画鉴定之后,都要将其交到懋勤殿用宝。自乾隆九年起,乾嘉两代命翰林在懋勤殿中编修《石渠宝笈》、《天禄琳琅》、《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书,“出秘藏古书画于懋勤殿,命翰林等评定甄别。凡被编录整理的清官所藏书画,都要由负责此项任务的词臣,在懋勤殿内根据皇帝或自己与皇帝的鉴定、探讨的结论,奉命在其原件上钤盖皇帝宝玺。尤其是乾隆皇帝,几乎无书不盖,无画不钤,成为在书画作品上留下印记最多的皇帝。乾隆皇帝有诗云:“懋勤笔砚例恒随”,正是对懋勤殿在盛世文化整理盛举中作用的记述。嘉庆即位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的编纂工作均在懋勤殿完成,《清明上河图》,即始载于《石渠宝笈》三编。可以推想,其上的很多用印就是使用本印盒承以印泥钤盖的。


清乾隆白檀雕兽面福寿纹佛龛,六方亭造型,须弥座。六角立柱,四周环以封板,此种封板形式称为“毗卢帽”。毗卢帽内安穹窿式顶盖,六角形,方中带圆,浮雕勾卷云纹。上部安方形宝顶,浮雕蝠磬纹。顶盖可以揭开,内髹麻灰,油黑素漆里。因保存不甚妥当,漆皮稍有脱落。这种做法,是清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苏州风格作工。廊柱内为六方式板壁,两侧前板各透雕一组斜“卐”字锦纹,正中为开敞的门户。鎏金弥勒佛手打说法印端坐其中。须弥座束腰浮雕卷草,面上随形装围栏,饰透雕宝相花绦环板,佛龛在清宫佛堂中占有显要位置,也是官式建筑和宗教建筑造型的缩影,因此每个细节均设计严谨,如屋顶的式样、装饰纹样等,都一一有严格规定。专家认为以“三塔龛”和“五塔龛”最具清宫特色,结合了汉藏两地的典型建筑,顶部排列三尊或五尊喇嘛合欢塔,代表“三世佛”或“五佛五智”之意。此佛龛造型别致,尽显皇家气派。

图片

内有一尊铜鎏金药师佛,佛像高肉髻,面相丰满,双目微合,面容慈祥,表情深沉内省。身着袒右肩大衣,衣纹的起伏明显,富有立体感,胸部露出内束的裙腰,比例匀称,动态舒展。僧袍边沿錾刻精美的缠枝莲纹,极为华丽,右手执药果,左手托钵 ( 已失 ),结跏趺坐于仰覆连台座上,莲瓣肥厚宽大,上下均饰有一圈细密的连珠纹,为典型清代乾隆宫廷风格。药师佛又称为大医王佛,据《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所以在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殿内也常供奉此像。而此尊体量颇大,十分罕见,再结合其原先放置的白檀佛龛考量,推断应为宫廷某殿单独设立的佛堂所以,品级之高可见一斑。

图片

荀慧生故居(北京宣武区西街甲十三号),原为萧姓晋商房产,1957年由荀氏购得,重新装修后全家迁入此宅


图片

荀慧生(1900-1968)

荀慧生 (1900 - 1968),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 年起改名为荀慧生,别号小留香馆主人,艺名白牡丹。抗日战争期间,积极筹款募捐飞机,坚辞溥仪在伪满洲国登基大典庆祝演出,息影舞台达一年半之久。荀先生出身贫寒,一生坎坷,而对艺术的追求却从未放松,排演剧目达三百多出,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深受群众喜爱,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合称京剧“四大名旦”,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有“无旦不荀”的美誉。後在文革中倍受迫害,不幸含冤猝然而逝,其生前挚友、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挽之以联曰:“歌舞全休,旧梦重寻无旧雨;尘寰永隔,留香犹在不留香”,足证荀氏一生成就。除了舞台表演之外,荀慧生先生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值得一提的他在绘画以及收藏方面的造诣,让他不仅仅是一位京剧大师。

图片

图片


藏传佛教作为清宫廷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7-1782),清宫基本按照统一模式先后修建和装修八座佛楼,并且在其寝宫之内,内宫深处,有多处大大小小佛堂,供礼佛供奉之用,其中以供奉藏传佛教的法器和佛像为主。此龛无论从其造型、装饰风格以及木雕层次分明,与当时玉雕工艺极其相类的特点,均集中体现了乾隆朝的典型特征,既体现了清代皇室奉佛之诚悃,也反映出帝王后妃对于世寿绵长的希冀与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