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马老师心里颇不安宁。一座不到百万人口的县域,一会儿听说这里封了,一会儿又听说那里封了。没想到,自已居住的4千多户的小区也来个封你没商量。今天是星期一,住校生班早读课有马老师的课务。他们值班时要比走读生班的老师提前30分钟到校,协助宿管阿姨做好学生整理内务、带领学生跑操及陪伴早餐。此时此刻,他第一意识就是还有学生在住校,在等他及同事去上课。W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加上初中,近6千师生,光住校生就有2千多。作为民办学校,在县城也算一所不可小觑的规模校。这些年,民办学校的教师可谓“流水的兵”,流动性大,难有定数可言。对老师们而言,七月八月可带薪休假,利用假期作很好的休整。但对校领导而言,假期面对的是不声不响地忙碌。新学期要招多少学生,需要多少老师,可能转进多少学生,流出多少老师,这些事都无定数,随时需要第一时间掌握并及时调整开学方案。马老师的到来,无疑给原有的分课方案带来了一点小小的变数。要知道,在私立学校,“一个萝卜一个坑”。董事会向来不养闲人,更何况,学校人事部门可早就精心打过小算盘的。在校董及管理中层心中,就是大张旗鼓的“双减形势”下,也丝毫没有松动“质量”这根弦!何况,学校抓质量,理直气又壮。实现高质量发展正合上兴校强县主旋律。为了星期一不耽误课程,学校无特殊情况,一般要求住校生在星期天下午四点前到校,然后按部就班上个晚自习,再供个晚饭。吃饭事小,毕竟赢得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洗漱完移交给生活老师代管着休息,直到学生安寝,值班老师才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这次,学校没能准确“研判”。要是住校生星期一早上到校,那面临这次疫情也就可以像走读或半膳生一样,发个群通知就不用到校,直接在家上“网课”了。无疑,学校的管控压力和风险会被降到最低,止损也会近乎零!高层的一个不小心,无疑会薅下董事长身上几根牛毛。在乎不在乎倒是另一回事。学校离小区不远,天气晴好情况下,马老师一般是步行去学校的,10几分钟的步行刚好锻炼一下腿脚,一举两得。他刚要转身,没想到消防通道已铁将军把门,马老师只好继续向小区主门——东门走去。东门那里,早就聚集一群急着出门的邻居们。因为,小区其他的进出门都在深夜人们的睡梦中第一时间被物业保安们封了。其实,小区物业对大家的抱怨也很无奈,防疫是当下头等下事,一旦疏忽,没有谁能担得起这个责!物业出动了所有的“警力”,从领导到员工,他们在东门拉了一道道黄色警戒线,设了一层层铁栅栏路障。那阵势,仿佛小区突然出了塌天大事,戒备森严!急着出去的人们正在和物业保安理论,一个要想出门,一个不让出门。物业经理要守门人死扛着一条——进出大门要有“通行证”。否则,只准出不准进!大家懵懵懂懂,一头雾水。谁也没见过出门证,谁也没有出门证。到底封多久,谁也说不准;能不能再进来,也说不准。很多人一时没了主张。马老师犹豫了一阵,决定先出去,并且把车也开出去。可就在他把车开到门口时,唯一的通道已被“打酱油”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无奈之下,他只把又把车调头泊到原位。接下来,马老师便开始发微信,发在学校管理群里。见一时无人应答,他只好又打电话。他要告知群里,他出不去了。他特别要说明的是,也不知何时能出去。带学生早餐甚至上早读课的事他一时都无能为力了!近七点时,马老师的手机微信上才有一张图片发过来。细看,是学校自制的一张请求小区放行的证明:**同志是我校职工,因学校管理的需要,请予以放行。落款是校名、日期及红色公章印记。这一次进校门,马老师被戴着红袖章穿着防疫服全副武装的门卫告知要现场扫场所码,看苏康码……校园内静得很,没有了往日的生气,也听不到一声“老师好”。小学部办公室的灯已亮着,可想而知,校领导也很不容易。后来一打听,初中部一大早也不乐观。有一住校生鼻子出血不止,班主任也被封在小区里出不来。校内无校医,患者即使想送医院也去不了。分管校长打了无数电话,可就是无法让小区保安放人。上午,马老师及同事就和学生呆在各个教室里,不停地强调“戴口罩”,“七步洗手法”,“一米线”等规定动作,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切得听从“校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小学部中层以上干部群里不时有J副校长的消息,*班下来做核酸,然后是第一时间的一长串“收到”,要知道,不及时回复高层信息,耽误事情是要会被“问责”的……校园内喇叭里能向各班传递信息的唯一嘶哑的声音就是:戴口罩、一米线、快来做核酸……关于区域静态管理,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出台了倡议书,一时间,大小微信群,各个朋友圈纷纷转发: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坚决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果断迅速控制疫情,切实保护全体居民的身体健康,倡议如下:1.严格执行防疫规定。严格执行“足不出村居(小区)、非必要不出户、严禁聚集”的规定。每户家庭原则上三天内安排一人外出采购一次,出入小区人员需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2.务必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要管理好孩子和照顾好老人,出户核酸检测前要正确佩戴口罩,排队时保持2米以上间距,核酸检测后第一时间回家,不聚集、不流动。3.积极正面宣传引导。各位居民要主动传播党的声音,要理性对待疫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主动及时制止、澄清在身边传播的不良不实信息,共同营造科学防控的社会氛围。4.就近参加志愿服务。凡健康码为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码”无中高风险区旅居史、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体温正常,有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的居民,可向所在村(居、社区)或小区(物业)报名并经审核筛选后参加志愿服务。鼓励有专业技能的居民,在职能部门的统筹调配下,积极参与防疫消杀、心理咨询、救援救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大约上午10点多,大校长私微了一下马老师,要他立即发一个通知,在下午2点召开紧急专项疫情防控扩大会议。马老师详细问清了参会人,然后,先在高层群里发个群消息,又急急地跑到校长办,用专机向有关与会人一一打个电话。大家都知道,“专机来电”一定是有要事。很快,大家一一简洁地应答“收到”。高层群虽然只有几个人,但消息得字斟句酌地发出。一是大校长要第一时间看到、核实;二是分管校长须一目了然。把小事做好,这就是办公室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考验他能力与效率的试金石。刚到办公室那会,有一次,大校长要召集一个短会。马老师收到通知后,在“派活”时把开会时间擅自提前了10分钟,原因是他担心会议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第二节课。消息发出后,大校长第一时间“电”他,语气中不乏责怪:“老马,谁让你擅自更改会议时间?”原来,小学部和初中部作息时间不同步。这是马老师“备课”不充分,没有预料到的,他只顾自己有课要上,却忽略初中部领导此刻正在上课。他不得不为自己自私的错误行为及时更正通知并一一致歉。对校长办所发通知的回复,高层也个性鲜明。有的在第一时间“收到”;有的不疾不徐地发个“笑脸”;还有些明明看到,但默认收到。不回长短,只是到时来参会。马老师有时臆想大家都收到消息,可会议时间到时还有人没到;有时遇急事大着胆子再以专机追问是否收到,对方又说已收到。他读心乏术,不能把“走得近”生成“走得进”。光说这微信“笑脸”吧,犹如戴着一副墨镜的型男,你看到他嘴角的微信,却不知他眼神里的戏谑……同样,微信表情中的大拇指,有人竖一个,有人竖两个,这都很正常。但是你要竖三个以上,就有点难读懂了,难道是“千手观音”?会议不长。一节枝枝蔓蔓的环节都忽略。大校长言简意赅地开宗明义: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要克服一切困难,参与到校园静态管理之中,做好住校的长期准备。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生活之需,保证师生安全。下午,校园里终于有了“疫情特别通行证”。听说,是教育局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限量领回的几张,都有编号。先是要求人、车、证一致,后是开车人有证即可,便于学校正常高效运转。接下来,全校中层以上干部及住校生班级老师都接到一个新的重要任务——住校值班,实行“校园闭环管理”。于是,马老师及同事们陆续带上临时特别通行证,一一回家拿行李。一路上,马老师看到所有的门店都被贴上了“封条”用黑体字醒目地写着:四月的风虽然怡人,但人们没有心情放飞自我,感受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路面很静,也很净,似乎连落叶也静止了。当马老师到家时,其妻一阵欣喜,因为她不知道一早出门的马老师什么时候能回家。可当马老师说要去做校园志愿者,住校值班时,她又无语了。她无声地帮马老师收拾毯子、枕头、凉鞋、剃须刀及洗漱用品,然后,又小心地戴上口罩送马老师到楼梯口,默默中藏不住依依不舍。马老师他们小学部不多的几位男教师都被安排住在宿舍区一层的三间宿舍里。马老师和两位李主任及一位朱主任住一间。宿舍很简陋,有六张木铺板钢管楼床分列并排。穿越,有时很难,而此刻,马老师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三十多年前的学生生活的境遇中。马老师把凉席擦净,铺上薄毯,放好枕头,就算是安了家。还好,宿舍里有水池,也有便坑,窗户上有蛛网,但隔不了蚊子,晚上要点上蚊香才能入睡。夜深人静,他默默地想,睡在楼上的大校长今夜是否失眠?作者简介:冯永东,小学教师,儿女均毕业于清华。喜爱文学,偶有文字散见于杂志或百度学术。中篇小说《“小宇宙”》,一组诗作《马老师的“诗”生活》,系列片断《我的八月》及家庭教育感想《裸生裸育(又名《教育的真名叫朴素》)》先后在《金秋文学》网络平台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