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的行书书法《砥柱铭》拍卖了4亿多元,但专家认为是假作

 书法古今 2023-01-04 发布于陕西

十多年前,有一幅黄庭坚所写的行书作品《砥柱铭》被拍卖了4.368亿元,曾经引起了书坛上的巨大震动,许多人认为,黄庭坚的这幅作品为什么会被拍卖得这么高的价格?可能是那位收藏家太喜欢书法了,加上人家有钱,所以就下了狠手,非得拍下。也有人认为,这幅作品虽然很不错,但这么高的价,有些得不偿失了。当然,也有人觉得,作为真正的一幅古人书法作品,不论花多么高的价格,是物有所值的。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与其说他是书法家,还不如说人家是文学家,因为黄庭坚在文学修养和书法方面都是有着很大建树的,但在书法方面,他与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可以说在书法史上是非常有贡献的一位书法名家。黄庭坚擅长行书与草书,他的书法被后世称为“长枪大戟”,其风格是以横向取势,尽量将横势向左右开张,这是他书法的主要特征。当然,在书法理论方面,黄庭坚也是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

那么,这个《砥柱铭》有哪些主要特点?它在书法史上有着什么重要地位?

《砥柱铭》书法作品的特点

这是一个手卷形式的作品,全部长度展开后长达8米,全文600多字。其内容是抄录唐代魏徵所写的一篇文章,魏徵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是黄庭坚书法的代表之作。这件作品是一件墨迹之作,它不是拓本,也不是刻本,是真正的黄庭坚的亲笔所书。其书法风格也代表着黄庭坚的主要风格特征,大开大合,长枪大戟,既行既楷,纵横捭阖,擒纵有度,是后世效法的经典之作。

回归

《砥柱铭》经过900多年辗转,从北宋到南宋,从明代到清代,从台湾到日本,又从日本到国内,多次易手,这件作品可谓是经历了许多次的转手,最终还是回到国内,让它重新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在历史上具有真正的文物回归价值,也有考古、文学和书法价值,回归后是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

尽管这件作品有着很大的价值意义,但当下也有许多专家对此心存疑惑,他们一致认为,这件作品从内容、纸张、笔墨等方面也有许多疑点,有的人认为,《砥柱铭》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黄庭坚的亲书,也可能是南宋时期的人所临摹之作,和唐人所临摹的《兰亭序》一样,虽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也有一定的书法价值。这些疑点主要包括:

鉴藏印章乃伪章。意思是这些收藏家所用的印章并不与以前收藏的印章完全相同。

水印章与年代不符。水印章是仿制出来的,和收藏人以前在其他作品上所盖印章严重不符。

印章有挖补痕迹。专家指出,这件作品上个别印章有从别的作品中挖补过来的痕迹,这是现代人们作假的一个常见现象。

墨色不符合宋代人的书写习惯。专家认为,这件作品所使用的墨色为淡墨,而宋人当时在写字时,习惯于浓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

用笔习惯的问题。黄庭坚的用笔是直入直出,而这件作品的用笔甚至还有“燕尾”出现,这与黄庭坚许多作品中所不多见的,而作假者的这一书写习惯则暴露了假作。

不论怎么说,自北宋到现在,我们发现了黄庭坚的手书之作,从整体风格上来说,它是属于黄庭坚的行书作品,即使是有作假的嫌疑,它就像当年唐人所临摹的《兰亭序》一样,我们找不到真迹,而临作也同样具有效法学习之处。大家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