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众、宝马、戴姆勒集体投资充电桩:这个行业现在怎么样?

 Jessie中图科技 2023-01-04 发布于河南

(本文首发汽车之家行业版)

近日,由宝马、大众和戴姆勒等7家德系巨头联合成立的充电基础设施平台与国内合作伙伴签约,新增了3.5万根充电桩,加速完善电动车使用环境。

眼看着面临2020年补贴全部退坡,内外资企业全力角逐窗口期,关键基础设施——充电桩,无疑成为行业必须快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仅消费者关注,生产者同样希望通过这一关键瓶颈的突破来解决。那么时至今日,中国的充电桩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何以最近外资入华投充电桩的企业忽然多了起来?未来国内充电桩将如何发展?听我慢慢道来。

一、数量渐增渐火爆的充电桩

2019年,新能源汽车圈有一个大新闻,叫做——特来电终于赚钱了。

说的是充电运营龙头企业特来电在多年亏损之下,终于在2018年财报中报告了正的净利润。

而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举改变了新能源汽车诞生10年来,充电桩运营企业不赚钱的窝心记录,也带来了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股价在寒冬中的持续飙涨,从底部的10.90,上涨将近两倍,达到27.05的高价。

图片

(图:18年以来,特锐德级市场表现)

作为典型的规模经济递增型的行业,特来电赚钱的大新闻告诉我们,至少进入2018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充电桩的需求已被激活,充电桩数量,和充电频率都达到了一定程度。

从行业数据看,截止2019年一季度,全国充电桩保有量92.1万台,其中公共桩 38.4 万台,私人桩53.7万台。

图片

(图:2015年以来国内充电桩保有量,来源:wind)

以当前29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计算,车桩比约为3.17:1。虽然与2015年《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车桩比1:1的要求仍有距离,但已经是全球领先水平。

图片

         (图:全球主要国家充电桩情况,来源:通联数据)

而且多数分析者认为,1:1的车装比既不切合实际,同时也会浪费资源。3:1的车桩比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在近十年的快干猛干之中,伴随着第一家充电桩运营企业赚钱了的消息,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相对数量方面已经达标。

接下来面临的是结构性问题。

二、依旧严峻的充电难

虽然相对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来说,充电桩的数量已经基本满足。

但充
电难依然是困扰消费者.

前不久,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赵福全接受专访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充电设施跟不上。

一方面是充电桩相对数量基本足够,一方面是充电基础设施继续困扰新能源汽车行业。

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还得从充电桩的内部结构说起。

当前国内的充电桩按功能分为三类:公共桩、专用桩和私人桩。

顾名思义,公共桩就是大家都可以用的收费充电桩。

主要由除车厂以及消费者以外的第三方公司建立。充电收电费,还收服务费。

国内主要的第三方充电桩公司如下图所示,前边提到的特来电是其中的龙头企业。

图片

(图:2018年国内充电桩市场格局,特来电龙头地位明显,来源:广证恒生)

专用桩,就是专门使用的充电桩。

供谁专门使用呢?运营车辆。

主要是公交、出租,还有网约车。

这些车的特点是路线基本固定,充电地点易于集中,因此相应充电桩利用率特别高。

主要建设者既有第三方公司,也有运营这些车辆的公司。

而私人桩,则是个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随车配桩,在自己的地盘,不管是家里停车场也好,还是别的什么私人领地也好建的充电桩。以交流慢充桩为主。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专用充电桩和运营车辆已经基本形成良性循环。运营车辆数量逐渐增多,专用桩使用频率高,赚钱。供应商也愿意不断投建。

但私
人桩就比较麻烦。

虽然一部分消费者很开心的买到了车,在自己的车位建上了充电桩。

但是,还有很多消费者,他或者没有固定车位没地方装充电桩,或者有固定车位,但是物业就是不让安装电桩,压根就没办法装私人充电桩。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8年,买了充电桩没有随车安装充电桩的私人用户里,有24%是因为没有固定车位,差不多比例的用户是因为居住地物业不配合装充电桩。

没有固定车位就不用说了,物业不配合安装充电桩主要的理由主要包括:变压器容量不足、线路改造需要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存在安全隐患等。当然这些理由对于有些小区是真的存在的客观问题,有些小区纯属物业故意推诿。尽管后者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权,但是非常困难,极大的增加了用户使用新能源车的成本,也降低了使用体验。

除两个主要原因外,装不了私人桩还有大量不得而知的琐细的其他原因。

图片

(图:终端客户购车未建私人充电桩原因,来源:EVCIPA)

总而言之,这些东西加起来让私人买一辆新能源车,痛痛快快的白天开,晚上回家安安稳稳停着充他一晚上电的美梦面临着种种阻挠。

由于这些私人桩的安装阻碍——固定车位缺乏问题是一个相当长期内无法解决的客观问题;小区线路不支撑较大量新能源汽车充电从而引发的线路改造,也是一个需要不短的时间推动的问题;然后是物业对本小区装充电桩的排斥,已经有政策在规范,但改进也需时日。

所有这些加起来,共同导致了私人充电桩的严重不足。

假定这部分人占总购车人群的30%。则当新能源汽车存量在2020年达到500万辆的时候,没有固定私人充电装的新能源汽车将有150万。比2018年全年卖出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还要多。

何况2020年之后,新能源汽车数量还有大幅增加。

这就给公共充电桩提供了一个明显的机会。

三、充电桩究竟啥时候才够用

前边我们分析了两件事。

第一件,从新能源汽车示范发展以来,十年之久,终于有充电桩企业开始赚钱。

第二件,由于私人桩客观上的不足,需要公共充电桩补足需求,推进公共充电桩市场空间巨大。

在这个时候杀进充电桩市场的全球汽车巨头,无疑既未错失市场空间,又能最快的把握住赚钱的机会。

这就是外资企业从去年起,忽然加快在中国本土建设充电桩的原因。

大众、宝马、戴姆勒联盟的此次充电桩建设也不例外。

我们做投资的总是佩服海外资金对A股市场高抛低吸的精准择时。

其实从充电桩建设这个侧面看,实业投资,外资的时机选择也可圈可点。

值得国内甚嚣尘上,听风就是雨的新能源汽车投资者学习。

说完
投资的原因,我们再看行业的发展。

公共充电桩面临的问题,其实和使用公共桩用户面临的问题一样尴尬。

用户的问题是找不到足够量的桩,桩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用户,所以不赚钱。

之前说到的首年赚钱的特来电,其实是把对公交、出租、网约车的专用桩算进来,增加了整体的充电频次,所以才赚了钱。

但运营车辆市场有限,而且是稀缺且排他的资源。为了保证运营,专用桩并不开放给私人用户充电。

所以为了补足私人用户的使用,就要求公共桩能够赚钱。否则企业没有建公共桩的动力。

那么
到怎样的使用频次,公共桩可以赚钱呢?

恒大研究院针对直流快充桩和交流慢充桩,分别做了如下表所示的模型测算:

图片

(表:直流快充桩盈亏平衡点测算,来源:恒大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