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谱故事之二十三】干部篇

 大春观察 2023-01-05 发布于江苏

干部篇


作者韩  今

车间主任
三个车间负责人,三种性格。
一车间主任洪尧以苦干著称。在修筑防空洞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难忘的回忆:发着高烧,腿又砸伤了,坚持不下火线,哪里石头硬,就顶在那里,有一次连续奋战七十二小时。在翻砂车间,每次开炉要到深夜一、二点,第二天一大早又来了,竟然有兴趣地站在河边观鱼——他喜欢钓鱼。开了一上午会,中午该休息一下了吧?不然,只见他带上漆工工具,骑上自行车,又到双木同志家去帮忙了。下午照样上班,毫无倦意。
我这样描述后,你一定会以为洪尧象宣传画上的工人形象了:膀大腰圆,肌肉像小山包。你错了,他看上去简直是一个细排,瘦瘦的双肩,也没有什么肌肉,骨架分明,但是他骨子有劲。
洪尧是土生土长的工人出身的干部。
二车间主任丁剑凭敢管闻名。浑身肉鼓鼓的,很胖,夏天上磅称,还有八十多公斤,像一门小钢炮。车间门口聚了一堆人,他人未到声先到:“什么事啊?上班上班!噢,小达子你又溜出来啦?开床子没有劲,看热闹劲大哩!”
他不怕事,谁违反了纪律,哼,有你一顿鼻子。“我态度不好我知道。不过,你态度好了,鬼才听你的呢!”究其原因,与他过去的工作经历有关系——丁剑以前在监狱工作,是个警官,管人训人习惯了。
敢于负责是有好处的,虽然大家背后喊他“瞎咋呼”,他布置的事情却不得不贯彻执行,生产方面还是有成绩的,精加工车间经常拿到厂里的竞赛锦旗。
三车间主任周乐则是理论上有一套,听说以前在部队时大部分时间在机关,学习抓得比较紧。他一到到钳工车间,就把车间主任办公室改成了学习室,桌上放着《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和其他文件。他每周组织班长学习两次,然后要求回去组织班组学习,在车间门口搞了一个学习专栏,定期刊登一些学习体会文章。所以三车间的团支部活动比较多,经常加班出专栏。
厂领导班子开会,他喜欢借机翻着《参考消息》。对写总结很有心得,对我说:“我们负责提供材料,你自己挑,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厂书记要我也发表点意见,周主任则说:“他把意见会写进去的,不用烦心!”平时就一些国际问题发表看法,有条有理,不少论点都是值得一思,颇有启发。周乐带回来部队的很多好传统。

我时常想,三个人的特长综合一下多好。有马列主义水平,对工作敢抓敢管,自己又带头苦干。我党需要造就大批这样的干部,才能引导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

1972.9.25.晚
生产科长
冯坚是厂生产科长,空军转业的,据说开过飞机。是一个魄力较强,颇为自信,善于工作的人。
一次,某外协件没有通过他,在车间里给他发现了,而且那人还挺不客气地与冯科长吵起来。冯火了:“我是生产科负责人,我现在叫你出去!你这东西不合手续!”就是不同意加工。
昨天又和局里办事人员顶起来,走进生产科,正听得他双手叉腰,威风凛凛地对那人说:“你不要拿轻工局压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一问,原来是个私人关系的加工任务。“局里一个办事人员,纺机的,他动不动拿局里来压我们,我才不买账呢!”后来他气愤地对我们说。
平时,如果团总支的活动工作没得到他同意,随便把人叫走了,他会发火,我们有点怕他。
工作方法是有的,关心我们的思想情况,经常找我们谈谈心,指点指点,善于鼓励人,调动积极性。

四十出头,有点“拔顶”。广东人,讲话口音很浓。眼睛不大,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是个精明人。

1972.9.26.
【后记】
印机厂的四位中层干部,除了洪尧,都是部队回来的,各有特色,是当年一个大集体厂里的干部队伍情况。当时我是一名青年电工,担任工厂团总支副书记,和他们时有接触,也学到不少好的品质和工作方法。善于观察和记录,算是有个作家梦的小年轻的特点了,从小爱动脑筋,学习别人的长处。

作者简介

韩 今,男,南京市市级机关退休干部,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作品二百余篇,多篇获奖。所著第一本文学作品集《老团长与新房客》2019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并于2020年被再版。2022年7月出版第二本文学集《阅尽人间春色》,收录100篇散文,共29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