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无奈地对我说:“侄子被老师踢出了微信群,连带着把他妈妈也踢出了微信群。” 我问:“为什么呢?” 她说:“下课玩手机,上课玩手机,手机不离手。现在的手机就像是毒品一样,而他就像上瘾了一样,在家也是,能24小时玩手机。” 有人说:手机是21世纪的精神鸦片。 的确,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一两岁的幼童,都会拿个手机看个不停。 在这个环境之下,孩子玩手机成瘾似是常见之事。 01 怎样才能让哭闹的孩子瞬间安静? 那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现在的父母有时候为了有时间去做自己的事,就会选择把手机给孩子,让他玩个游戏、刷个视频什么的,孩子瞬间就安静了。 慢慢地,孩子对手机就形成了依赖,他不记得学过的课文和知识,但是他能清晰地记得游戏的等级,游戏中人物的皮肤和名字。 当儿子手舞足蹈地向我描绘游戏中的人名时,我心中的警铃大震。 而我也想到了网上的这张图。 正常的孩子,大脑在生长,充满了活力;而手机成瘾的孩子,大脑在枯萎,也充满了颓废之势。 沉迷手机,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眼睛,还在改变着孩子的大脑。 所以,睿智如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为了孩子免受手机的影响,他们的家里甚至没有Ipad。 这些精英们自己设计手机、平板电脑、各种游戏软件,但是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玩手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些东西都是以让人沉迷为目的而设计的。 但是想要做到如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那样,杜绝孩子不接触手机似乎有点难。 因为现在疫情之下,孩子需要在家上网课,很难不去接触手机,加之孩子们的自控能力弱,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之外,很容易就被手机上的游戏和视频所吸引。 如果孩子一直沉迷在手机给予的短暂刺激中,长时间减少与现实世界的链接,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与现实世界互动的欲望,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的能力也会减弱和退化。 02 而玩手机只是伤害孩子的大脑吗? 不,而是很大几率毁掉了孩子的一生。 就像是朋友的侄子,他学习跟不上,在小学就留了一级,现在又在小升初的关键时刻,被老师赶了出来。 孩子妈妈也不急着让他去上学,而是准备给他找份工作,让他去打工,尝尝生活的苦,希望这样能激起他对学习的渴望。 可若是他一直沉迷手机不知回头呢,是不是也会成长为《十八岁的流水线》里的一个故事? 同样的,还有我家的邻居,一个高中没毕业的男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现在学也不上了,也不去工作,而是整天在家里玩游戏。 有时,我凌晨三四点起夜,还能看到他家亮着的灯,和偶尔传来的喊叫声,似乎是在和连麦的队友说话。 这些沉迷在手机里的孩子们,如同被折断翅膀的雄鹰,在本该努力的时间里,却躺平在自己的无知里。 他们与真实的世界脱了节,不再关注外面的多彩缤纷,只沉浸在虚幻的游戏世界中,任由手机游戏侵袭他们的大脑,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就像董宇辉曾说:“我们比任何时候在物质上都要幸福,但我们仿佛比任何时候都要迷茫,都要痛苦。” 所以现在的孩子不缺物质,缺的是精神食粮。 他们大部分都没有体会过饥寒交迫的窘态,所以对物质的渴求不足以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而精神上的匮乏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对自我成长的追求。 03 当手机成为唯一的精神寄托之后,随之而来的悲剧也成了不能承受之重。 武汉12岁的男孩因为手机跟家人发生争执而轻生; 长沙沈阳16岁的男孩因为手机跟家人发生争执而轻生。 我们该如何拯救孩子们的人生,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呢? 那就让手机成为休闲娱乐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精神寄托。 就像樊登老师那样,给孩子规定接触手机的时间,让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自主选择玩一定时间的手机游戏。 时间久了,孩子养成了习惯,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想要玩手机,就会和爸爸妈妈沟通,到了规定的时间就会把手机还回去。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求,也不会让孩子手机成瘾。 而王纪琼老师的做法也值得我们深思,他的孩子也沉迷过手机游戏,他发现之后,不是阻止和命令孩子远离手机,也没有没收孩子的手机,而是专门找人教孩子玩。可是孩子反而自己不再玩了。 所以说孩子知道对错,懂得是非。也许他们需要的不是手机游戏,更多的是父母的认可,是父母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独裁的羞辱式说教。 王纪琼老师说:“你是选择和手机一起干掉孩子,还是选择和孩子一起干掉手机?” 我想大部分人想要选择的是后者,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意识中做出了前者。 在人生道路上,需要觉醒和学习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正确的方向,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多一点支撑,足以去抵抗这世间所有的诱惑和苦难。 04 有句话说,与其抱怨手机游戏不好,不如把眼光放到丰富家庭生活之上。 既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精彩,也要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刘称莲,一个把女儿成功培养到北京大学的妈妈,她是如何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呢? 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中,她说曾陪孩子看过2个小时的蚂蚁,就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奇妙。 而孩子也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为她以后的面试赢得了考官的青睐。 她为孩子设定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带孩子去爬山,去看日出,去看星星。 用心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不懂的地方就去翻书,以至于孩子在潜移默化之间也学会了不懂就去翻书的习惯,为孩子日后的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 她会不经意间和刻意间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热爱,在假期带孩子去书店,家里面所有目之所及的地方皆有书本的存在。 被书本喂养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是浩瀚的大海,包罗万象,而不是一个手机所能比拟的。 把孩子带出去,让孩子用脚步去丈量世界,不仅能扩大他们的见识,还能让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促进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 带孩子去听夏天的蝉鸣,看金蝉如何破土而出,爬上枝头变成知了去鸣唱; 带孩子去看冬天的瑞雪,肆意的奔跑在雪地里,和伙伴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孩子们在外面释放了他们的激情,燃烧了他们的肾上腺素。 回到家中,安静起来,拿起触手可及的书籍,填充的是日常生活,构建的却是精神世界。 当孩子们的精神支点足够多,手机也就失了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