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故事|大山里走过的“秘书路”

 戴维斯王朝 2023-01-05 发布于广东

全文字数:2190 字

预计阅读时间:5 分钟

毕业之初,我本想在大城市打拼,但几经辗转,又回到了小时候生长的土地——一个边疆贫困山区的小镇。从大学生村官到公务员,工作一直在地头田边、领导旁边、材料前边。与大城市生活相比,显得过于平淡无奇,但回忆起那些挫折、坎坷,那大山里走过的“秘书路”,心里都是微笑和满足。

2013年,我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村官。我是我们寨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现在仍记得升学时乡亲们满满的期望,用他们的话来讲,“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成大事”。可当我重新回到村里工作时,邻居甚至亲戚都指指点点:“读书花了几万块钱,还是回来当农民,没出息,丢人!”

那段时间,父母都不怎么爱出门,我知道他们偷偷流过泪,但我只能装作不知道,不敢去安慰。当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这痛,更多的不在我自己,而是为我的家乡。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因为,只有一批又一批走出去的大学生再次回来当“农民”,才能让乡亲们改变旧的思想观念,让更多的人想回来、敢回来,家乡的面貌才能焕然一新。这样的改变,要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坚守、苦守。

在村里工作,骑车是必需的。村委会离家有十多公里,为了方便上班,我买了一辆摩托。当时还是泥巴路,坡度大、弯道多,几乎都修在半山腰上。尤其下雨天,总是打滑,可谓“十米一小摔,百米一大摔”,我与沿路的村民就是在他们帮我抬车的过程中熟悉起来的。

插画:林蓉

到村委会上班的第一天,我几乎傻了眼。村委会只有扶贫挂包单位赠送的一台新电脑,自从买来就没用过。村干部会不会上网暂且不说,村里根本没通网络。档案台账、报表等资料,除了镇里下发的以外,几乎都是手写稿。镇政府有文件要下达给村委会,只能骑摩托去拿,来回两个多小时。有时刚从镇里拿回一个文件,又接到领取另一个文件的通知,只好再跑一趟。村里的报表、材料等盖好章交上去,如果数据不对,还要拿回来核对。

我给支书提了建议,给每个村干部申请了QQ号,镇里下发文件,先发来电子版开展工作,等有人去镇里开会再把纸质版带回来。需要上报的表格,先把电子版发到镇里审核,确认无误后再盖章送过去。同时,经支书同意,专门买了一张网卡,但后来因办公经费紧张停用了。急用时,我干脆用自己的电话卡当网卡用,收发一些文件等。

我感觉,更新一些旧的工作方式,不仅是为了方便办公,最终目的是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几年前,我们村新办理一批养老保险和低保。以往,需要老人自己走近十公里的山路去镇里照相馆照相,而且有的老人行动不是很方便。还因忙于农活儿,去的人也是稀稀拉拉,整个工作处理完通常要拖很久。这次,我们与照相馆沟通,决定先用手机到每户家中拍照,然后发到照相馆统一处理。村干部分头去了全村20个村民小组,半天就全部拍完。老人们第一次觉得照相不再是麻烦事了。

在农村,有些工作还得需要老老实实地“笨”一回。有一次,镇里通知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两天之内我要起草一大堆材料。直到开会前一天晚上11点,还有两份材料没写,这时又突然断电,等到凌晨两点电还没来。我知道再等下去,材料肯定无法完成,便点上蜡烛,开始手写。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手写材料,也是第一次通宵。早上,我收拾好会议室,把材料交给支书时,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读出了一种信任和认可。

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亦苦亦甜,这里的两年,我学会了坚守和担当。这里的经历,就像一颗力量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我也踏上了新的旅途——到了镇里工作。

刚到镇里工作第二个月,我们镇承办一个全县范围的学习观摩会,八个观摩点的典型材料由办公室四个人共同完成。截至报送材料前两个小时,除了个别材料要修改,还有两个材料要推倒重来。审完稿后,分管办公室的党委副书记问了一句:“这两个材料谁来写?”两个小时完成两个材料,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或许因为前两年村里工作的磨炼,我一口答应下来。所幸的是,在规定时间内,两个材料基本完成,领导也还认可。

在镇里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先后到县级单位定岗学习五次。第一天就听老同志们讲一直流传的“恐怖故事”。据说,从前为避免文字工作出错,发现谁撰写的文稿里有错别字,一个字罚500块钱。我当时还在心里合计,自己的工资允许错几个字。在县委办跟班期间,我们办公室正好在主任对面,他对工作的严格要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心里的弦收得越来越紧。

记得第一次给领导写讲话稿,刚写完确实感觉良好,结果材料交上去才几分钟就被退了回来,有两句话被画了横线,其中有一句是“三带是强化合作动作用”,乍一看一点印象都没有,什么时候写的这样一句话?一分析,原来想写的句子是“三是强化合作带动作用”,笔记本电脑光标不小心跳错了位置。讲话稿改好送过去,领导翻了一遍,要求股室把所有数据重新核实,确保无误。当晚,股室五名同事核了两遍,所幸没有发现错误。

本来觉得万事大吉,没想到第二天材料又被退回来,有一整段用红笔圈了起来,让我再仔细看。原来这一段和前后段写法一致,但标点却有所不同,我实在没看出来。记忆中这份讲话稿先后修改了五次。过程中,错误的多少暂且不说,它让我学会的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和方法,那便是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

一路走来,是我秘书生涯的成长,也是我人生的成长。

推荐阅读

新秘书的“眼红”与“脸红”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

责任编辑:吴昊

编辑:刘延霞

设计制作:吴贺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