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Yasin的第 77 篇原创文章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画技术图的文章。里面有些图是在网上找的,今天想自己再画一些图来补充。其中架构图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具有更「全局的视野」。 建筑行业和软件行业都会有“架构师”这种角色。架构师主要负责的是梳理整体的脉络,各个系统的组成关系,以及做好未来的规划。 架构这件事情,需要对事情的本质有全面清晰的认知,以及对未来有合理的规划。 那如果把架构放到“人生”这个命题上,会是怎样的呢?这篇文章尝试给出笔者的一份答案。 整体架构我认为如果人生要有一张架构图的话,应该分三层。最底层是核心的思维,包含了你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中间是核心动作,包含了你在一生中需要做的事情。最上层是表现,包括你的职业、身份、经验、别人对你的评价等等。最终我画出来了这样一张图: 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底层思维,只有底层思维清晰了,才能指导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尤其是自我认知,要学会肯定自己和接纳自己。在这一层,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但它绝对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的,希望每个人最终都会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核心动作这一层,我把它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持续成长迭代自己的个人能力,另一部分是参与世界的构建当中去,发挥自己的价值,获取应得的报酬,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抓住机会,也要不断认识更优秀的人。 最右边是一些比较好的工具或者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底层思维,也能让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核心动作中不断成长,扩大自己的优势,起到一种赋能的作用。 上层表现是你当前在社会中表露出来的属性,也可能是别人对你的看法,这些东西我认为不是那么重要,它们可能随时会被改变。比如你可以换职业,你也可以改变别人对你的印象。 所以在整张图中,重要性是从下到上依次递减的。 时间规划时间规划表述的是在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我粗略地把人的一生分为了下面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再不同的维度应该做的事情如图: 从安身立命这个维度,到毕业以前其实主要是身体在生长,财富更多还是来源于父母的馈赠。大多数人在毕业前几年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在后面的黄金十年厚积薄发或者抓住机会,完成财富积累,如果足够幸运,能够积累到一些财富,在后面可以保守一点,守住这份财富就可以了,这样退休后就可以享受生活了~ 从终身学习这个角度,毕业前应该去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在毕业后需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沉淀,有了一定的沉淀后,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影响力,甚至回馈这个专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习惯和规则放到一块了,因为习惯其实是个人的规则,图里面的规则指的是社会规则。在毕业以前,应该进行习惯的养成和纠正,这里主要需要靠父母和老师。在毕业以后,需要了解和遵守社会的规则,甚至在后面尝试去利用规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改变或制定规则(这种估计只有极少数人有这个能力)。 在社会关系层面,小时候感受爱,主要来源于父母。然后在整个人生中会不断认识新的人,有些可能只是一面之交,有些可能会成为朋友。在自己成家立业或者有了能力之后,会给与爱。「人可以从给与别人爱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 从认知层面来讲,婴儿阶段基本上是没有形成自己独立认知的。在上学阶段会慢慢形成自我的个性和三观。在毕业进入社会后,少部分人会重新思考自己和世界,迭代自我认知和三观,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比较稳定和圆满的底层思维。在退休阶段,也许会再回顾自己的底层思维形成过程,甚至著书立传,或者言谈身教传授这宝贵的经验。 最下面的“感受&体验”或许是笔者自己认为的人生观。它代表了人生是一个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也许会有很多很多的经历,也许平平淡淡,也许是开心的,也许是难过的,但它们都是一个人的经历,它们同样宝贵。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生。 总结本文通过对人生的三层架构和时间规划,梳理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可能「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这个梳理和思考的过程是值得大家去尝试的。 自己最近几年花了很多的时间去迭代自己的底层思维,包括现在仍然在学习和迭代。因为我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生的基石。如果根基不稳,上层建筑也就很容易倒塌。 顺便聊两句自己的人生观。 「人生在于感受和体验」是我最近才转变的人生观。之前我认为人生在于追寻快乐和幸福,但发现人不总是快乐和幸福的,会有大量的平淡,会有少量的不幸、焦虑。如果我的人生观里只有追寻快乐和幸福,那面对平淡和不幸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安,无所适从。如果我理解的人生在于感受和体验,那这些平淡和不幸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应该去观察它,接纳它。 大家如果有其它的观点,欢迎找我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