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东史马村的村民们,得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好消息——村子要拆迁了! 都说最值钱的汉字就是那个“拆”字,当这个字被画到自家墙上时,那意味着的就是:新房子、钞票子,以及新鲜出炉的暴发户子。 村民们都激动坏了,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但是有一个名叫任金岭的老人却显得跟大家格格不入。 任金岭的家里有一座占地30多亩的老房子,因为占地面积大,开发商给出了3000万之多的拆迁款,可以说是村里的头一份了。 然而奇怪的是,从得知拆迁开始,任金岭就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对这件事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拒和反对。 开发商以为他是嫌给的钱少,于是在协商中一再加价,3000万不行5000万,5000万不行8000万,8000万还不行? 那直接加价到一个亿!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个亿了任金岭竟然还不同意,他甚至还放话说:别说是一个亿,就是10个亿、100亿,我也不会同意拆迁! 不过是一座占地30多亩的老房子,还100亿,就算是狮子大张口,也没有张这么大的啊! 一时间,任金岭在整个开发圈都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是“钉子户中的钉子户”,就连村里的街坊邻居也纷纷指责他,说他太贪婪、吃相太难看。 然而事实上,任金岭之所以不同意拆迁,是因为这座老房子里,藏着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东史马村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是还保留着农村建筑和生活习惯的城中村。 2007年,河南郑州出于市政建设的需要和考虑,准备将高新区东史马村进行拆迁改造。 一说到拆迁,那肯定离不开“钉子户”,而东史马村这次的拆迁也不例外。 东史马村有位叫任金岭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居住在村里。他平时为人老实善良,也算是村里比较德高望重的老人了。 然而当拆迁的消息传来时,任金岭却一改以往的老实人形象,变成了难缠又贪婪的“钉子户”。 这次的开发商办事很良心,在分房和分钱上给出的条件都非常大方,因此基本上没怎么经过掰扯,大部分村民都满意地签了合约。 然而到了任金岭时,他却直接将开发商拒之门外,并生气地说:不用商量,我绝不同意,谁也别想拆我的房子! 做开发商的,哪次不碰见几个“钉子户”呢,像任金岭这种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他们认为任金岭之所以当“钉子户”不同意拆迁,无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老人过惯了农村的日子,不愿意到这个年纪了还去适应城市的生活。 第二:嫌弃拆迁款不够,想多要点。 中国人总是对故土有着别样深重的感情,中国的老人更是如此。任金岭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东史马村,自己也在这里长大、结婚、生子,度过了人生每一个重要的阶段。平心而论,不舍得也是很正常的。 针对这一点,开发商苦口婆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 他们告诉任金岭,住在城市里不仅生活会更加方便,孙子孙女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且,街坊邻居们基本上也都住在一个小区里,想要一起下棋跳个广场舞什么的,也都方便的很,绝对不会像他想象的那么孤独。 至于拆迁款,那就更简单了,毕竟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 在协商中他们一再加价,最后甚至加到了惊人的1亿元,这也是他们能给出的最高价了。 该劝的话都劝了,能给的钱也给到最多了,开发商们觉得这下子应该没问题了。 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任金岭竟然还是不同意。 他说:“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就算你们给的再多,哪怕是10亿、100亿,我都不可能会同意!” 这话说得就有些奇怪了,不是钱的问题还能是什么问题? 大家都觉得任金岭在找借口,其实最终目的还是想坐地起价多要钱。 这个时候东史马村其它村民们,全都已经高高兴兴地跟开发商签完合同,收拾东西准备搬走了。 一看任金岭还犟着,街坊邻居们都劝他:“差不多就行了,一个不过30多亩地的老房子,人家都赔你一个亿了,你还想怎么着啊?” “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贪心啊,一个亿都不满足,吃相别太难看了啊。” 然而不管大家怎么劝,议论的有多难听,任金岭就是不为所动。 后来村民们都搬走了,整个村子里就剩下任金岭一家还住在那座占地30多亩的老房子里。 拆迁改造已经开始,机器声震耳欲聋,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漫天的烟尘,居住环境非常恶劣。 后来,连水电都断了。任金岭只能去很远的地方提水用,晚上也只能点蜡烛生活。 面对种种困难,所有人都觉得任金岭早晚都会妥协,然而眼看着整个村子的建设都要日益完善,任金岭却依旧没有妥协。 就连开发商都被他这种坚持给震惊住了,他们无奈地追问:“老爷子,你说你这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任金岭也很无奈,他说:“我早就告诉你们了,真不是钱的事儿。” 到了这个时候,任金岭终于道出了自己反对拆迁的真正原因:“这座宅子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文物,不能拆啊!” 原来,任金岭之所以面对1亿元也不为所动,是因为他所守护的这栋老房子,来历非常不一般。 这座宅子起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持建造的正是任金岭的先祖任君选。 任君选自幼聪颖,在读书上非常有天分。长大后他参加科举考试,成功高中后一路平步青云,最后做到了两品大员。 在仕途上取得成功后,衣锦还乡的任君选开始着手在老家修建宅邸。 一个二品大员的宅邸,当然要照着精美大气来修建。这不是个简单的工程,前前后后足足修建了63年、历经任家四代子孙,才总算建设完全。 这座占地30多亩的大宅,四进四出,雕梁画栋,青砖黛瓦,每一间房子都精美绝伦,令人咂舌。 不过,这还不算完,因为任家的辉煌并没有就此断绝。 这座宅子建成时,已经到了清朝道光年间,任家也传到了任君选的曾孙任德润这一代。 任德润在读书为官上,丝毫不输自己的曾祖父。他不仅也当上了二品大员,坐上了布政司布政使的官位,还因为为官清正,勤政务实,而受到了道光帝的嘉奖。 道光帝钦赐下了一块“辅翼国政”的匾额,被任家悬挂于宅邸门头,彰显着任家的荣耀与辉煌。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几百年匆匆而过,往日精美绝伦的宅邸也都带上了厚重的历史痕迹。 精美的雕花门窗被腐蚀,青砖黛瓦变得残破,往日四进四出的宅院被缩减成两进两出,就连那块象征着荣誉的“辅翼国政”匾额,也被遗失了。 任家一代代传承下来,宅子后来也被传到了任金岭的手中。 任金岭是个喜欢历史的人,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圆明园被毁,珍贵文物流落国外时,他都感到非常痛心。 对于自家的这座老宅子,他非常珍惜。因为他知道,在几百年的历史动荡中,每一位祖先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保存并传承下这里的每一扇门窗、每一根房梁。 虽然是自己家的祖宅,但是这里的每一处都有着很大的历史价值,一旦损坏,不仅仅是对他们任家,更是对祖国的重大损失。 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古宅传到自己手里后,从没有学过文物修复,也没做过木工的任金岭,小心谨慎地修复复刻了宅子里的大多数破损,修复的专业程度并不比专家差。 几十年来,他就像是一个最孤独的守护者一样,默默守护着老宅。 正是因为将历史传承和保护文物的责任扛在肩头,所以任金岭才会强烈抗拒和反对拆迁,才会宁愿承受诸多议论和指责,也要守在老宅中,保住老宅不被破坏。 任金岭守护祖宅的事儿很快就惊动了当地的历史学专家和文物专家,他们纷纷赶来一探究竟。 刚走到任家老宅门口,专家们就被门前的石柱给吸引住了。 他们绕着这块石柱看了又看,激动地说:“太不容易了,已经很久没见过保存这么完好的拴马柱了,这可是只有名门望族才能使用的。” 这块拴马柱提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让他们对任家老宅充满了期待,而接下来的探访,也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 离开拴马柱,走到古宅房门,上面悬挂的“辅翼国政”匾额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 任金岭遗憾地告诉他们,原来御赐的匾额已经在历史中遗失,如今悬挂的这块是他根据家族的记载后来复刻的。 踏进古宅,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古意盎然的走廊,以及充满了历史底蕴的修饰。 任家几代人都居住在这里,生活的气息与历史的古韵交加糅合,组成了这座古宅独特又引人的气质。 这里的每一处都吸引的专家们目不转睛,在仔细地参观过后,所有的专家们内心都充满了惊叹。 回去之后,专家们立刻将所见所闻上报给了上级部门,并表示如此重要的文物,不仅不能拆,还应该重点保护起来。 2009年,上级单位将任家大院划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对其保护。 而为了让宅子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任金岭又主动向上级部门说出了任家大院的另一个更重要的秘密。 作为几百年传承的名门望族,任家自然不缺珍奇异宝。 几百年来,不管是遇到战乱还是动荡,任家祖先始终都谨记着不张扬、不显摆的祖训,将这些贵重物品完好地藏了起来。 正是因为他们几代人的机敏,才让这些文物最终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在古宅得到政府保护后,任金岭主动将这些深埋地底的文物挖出来,一大半上交给了国家,另一部分则留下来被陈列在了老宅的展柜里。 这些文物为任家大院的故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任家大院获批成为了“天祥博物馆”。 很多人都好奇,任家祖上又没有叫任天祥的大人物,那为什么任家大院最后会取名为天祥博物馆呢? 这就要追溯到任家先祖的另一项历史功绩了。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任家所在的东史马村也深受着流寇的威胁,人人自危。 在这种时刻,作为当地望族的任家没有只顾自身,而是出资在村庄外围建造了高高的防护院墙,以保护全村的村民。 当时被圈起来的这块地方,被人们叫做“天祥寨”。 正是由于这段历史,所以在为博物馆取名时,任金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天祥”,以此来纪念自己的先祖。 博物馆建成后,任金岭和妻子成为了专职的解说员,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里的历史和这里的每一件文物。 就像是当初拒绝1亿元的拆迁款一样,祖宅成为博物馆之初,任金岭依旧发挥了自己“视金钱为粪土”的精神,免费将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他说,比起金钱,他更希望能够向世人讲述祖先们的历史,更希望能够将历史古迹和文物都保存下来留给后人。 他说,如果当初答应了拆迁,自己确实能获得1亿元,但是这不仅是愧对祖先,还会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他无论如何是都不会这样做。 舍金钱而保文物,他问心无愧,乐意之至! 无论是战乱动荡的年代,还是和平安定的如今,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任金岭这样心怀大义和坚持的人,中国的历史传承才得以继续,无数的文物古迹才得以被后人见证。 他不是“钉子户”,他是值得所有人称赞和学习的“文物守护者”、“历史传承家”!
|
|